烏克蘭戰況深度解析(9):坦克的未來

生于北京,99年移民墨尔本,现从事IT工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至今爲止,烏克蘭戰場上的游戲改變者無疑是北約的先進反坦克導彈,主要是美國的標槍和英國的NLAW。

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瑞典為英國研製的NLAW反坦克導彈

在前線,俄軍的進攻總是坦克打頭陣,步兵乘坐裝甲運兵車跟隨,有時沒有坦克只有裝甲運兵車。每一次進攻幾乎都因爲寥寥幾個烏克蘭士兵用標槍或NLAW打爆頭一輛或幾輛裝甲車,後面的趕緊掉頭撤退,撤得不快,整個車隊都會報銷。在俄軍後方,烏克蘭特種部隊同樣用上述武器大量擊毀俄軍運輸車輛,造成前綫俄軍彈藥和物資嚴重匱乏。

一輛T80坦克300萬美元,重46噸。

俄國T80主戰坦克

一枚NLAW只有3萬美元,重13公斤,一枚標槍17萬美元,重22公斤。標槍可在三公里外發射。三公里以外二個兵坐在地上,坦克根本看不見,但坦克的死亡率卻高達95%。

如果外星人在觀察烏克蘭戰爭,他們會大惑不解:為什麼一方要不斷地把價值幾百萬美元、用幾十噸特種好鋼製成、由三四個經過至少一年訓練的人操作的裝置送上前線,去被價值幾萬美元、重十幾公斤,由一個經過幾個小時培訓的人操作的裝置摧毀?

全世界的軍隊和軍迷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坦克是不是該淘汰了?

假設美軍入侵伊朗,伊軍也採用烏軍的的游擊戰術,而且也有一樣先進的反坦克導彈,美軍會不會也在一個月內被摧毀上千輛裝甲戰車,上萬人陣亡?

下面我就來回答這二個問題。

坦克在戰場上角色的演化

在二戰中和其後的二三十年,在標槍之流的精確反坦克導彈問世之前,坦克是戰場之王。步兵完全依賴坦克,而坦克對其他兵種幾乎沒有什麽依賴。所以二戰中德軍坦克才能抛開步兵長驅直入,45天就讓法國投降。二軍對壘,首先是雙方的坦克大打出手。失敗一方失去了坦克支持,面對對方的坦克洪流,只有逃跑的選項。

在1973年10月的贖罪日戰爭中,反坦克導彈首次投入實戰,從那一天起,戰場的天平開始向步兵傾斜。光纖制導的蘇制反坦克導彈成了埃及軍隊的殺手鐧,給以色列坦克造成了很大損失。但它的準確性不夠,無法挫敗大批坦克果斷的進攻。有的衝鋒陷陣的以色列坦克上纏繞了大把的光纖導綫,都是埃及的反坦克導彈沒有命中而從上方飛過留下的。最後沙龍率領的以色列的坦克部隊穿過蘇伊士運河,抄了埃及薩姆防空飛彈的後路,並逼近埃及首都開羅,埃及不得不求和。

在此戰后,坦克再沒有在大規模戰役中大規模地使用過,直到1990年的海灣戰爭。在此役中3000輛伊拉克坦克被摧毀,而美軍的M1A1阿布倫主戰坦克只損失了23輛,布萊德雷步戰車只損失了20輛。

美國M1A1阿布倫主戰坦克
美軍布萊德雷步戰車

布萊德雷的裝甲只能承受30毫米口徑的武器,而主戰坦克的主炮口徑都是100毫米以上,甚至可達125毫米。它的機炮口徑只有25毫米,對主戰坦克的500毫米以上裝甲毫無威脅。所以布萊德雷的設計目的是運送步兵和偵察,是絕對要避免和敵方主戰坦克相遇的。但在沙漠風暴中,布萊德雷摧毀的伊軍坦克卻比阿布倫主戰坦克還多,損失卻少於阿布倫。這都是因爲它上方左邊的那二具陶式導彈發射器。

這是一條極其值得關注的數據。

性能相近的主戰坦克之間的對決,對雙方來説都是是玩命。儅你進入了我的射程,我也進入了你的射程,就比誰先發現對方,誰動作快,誰瞄得準。因爲射擊精度、風向、烟塵等原因,坦克炮要到了二公里範圍内才有足夠的命中機會,而且還不是每發必中。但陶式導彈的射程在三公里以上,而且命中率比坦克炮高得多。

就是説,從海灣戰爭起,反坦克導彈就已經取代坦克成爲坦克的第一殺手。

如果烏克蘭戰場上俄軍換了美軍

美軍阿布倫坦克的復合裝甲世界第一,領先俄軍T72至少二代,但在海灣戰爭中被T72火炮直接命中的四輛M1À1都報廢了。賣給沙特阿拉伯的阿布倫不斷被胡提族裝備的落後的伊朗產的反坦克導彈打爆。

可見,坦克生存的關鍵不在抗打,而在不被打。

下面咱們看看網上唯一的一個烏克蘭用NLAW摧毀俄軍坦克的視頻:

W烏軍使用先進NLAW導彈伏擊俄軍坦克

俄軍坦克、裝甲車沿公路前進,路旁樹林裏飛出一枚NLAW,摧毀了第二輛坦克。按照坦克作戰慣例,第二輛裡面是指揮官。

現在假設美軍入侵伊朗,後者也有NLAW、標槍之流的先進反坦克導彈。美軍裝甲車隊會不會也落入上圖中的圈套?

美軍和俄軍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信息,包括

  • 自己的通訊不會被敵方破譯
  • 破譯、壓制敵方的通訊
  • 通過先進的衛星、預警機、無人機、各種戰場傳感器收集敵方的動態
  • 最重要的是各兵種之間、各兵器之間的實時信息共享。一個特種部隊頭盔攝像頭或望遠鏡裏面發現一個目標,空軍、指揮中心都能看見。這種信息共享的技術含量極高,因爲無數士兵、各種技術兵器、傳感器所收集的數據浩如烟海,這些數據點既輸出數據,也輸入數據,彼此都平等,沒有一臺決定其他所有設備如何工作的中央主機。一架戰機需要哪些數據?不需要那些數據?誰做這個決定?你既不想這架戰機因爲沒有獲得需要的數據而錯過目標甚至被擊落,也不希望它一下子給飛行員推送了三個月都看不完的數據。美軍在這個領域獨步天下,而中俄基本上是零。

烏克蘭以少勝多的首要因素就是美軍先進的情報收集系統將俄軍一舉一動隨時通知烏軍,而俄軍對烏軍動向一無所知。烏軍的絕對信息優勢是他們能以弱勝強的關鍵原因。

在假設的美軍入侵伊朗的戰爭中,美軍會首先定位伊軍的所有大型武器設備比如戰機、坦克,和成建制的部隊,然後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予以消滅。當美軍出動地面部隊時,伊軍只剩下心驚膽戰的散兵游勇了。

接下來,通過對通訊的跟蹤破譯,美軍會獲得伊朗抵抗組織的人員位置。下面的畫面就是:在暗夜裡幾架直升機在曠野卸下二十個戴著夜視儀的美軍特種部隊,空中有阿帕奇或AC130空中炮艦作為支援火力。他們無聲地潛入村鎮並包圍抵抗份子熟睡的房屋,破門、射擊,二三十秒內結束戰鬥。

爲了防止因爲通訊而被美軍定位,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組織的幹部們不得不完全靠人力傳送U盤,因爲任何一個電話或電郵都會立刻出現在中情局情報員的屏幕上。人力傳送U盤適用於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籌劃的針對固定平民設施的恐怖襲擊,但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就毫無用處了。

就算是一個打入美軍内部的奸細獲悉了美軍車隊的行進時間和路徑,就算是整個伏擊的策劃過程中的多次電話都被玩忽職守的中情局新手忽略了,儅美軍車隊接近伏擊地點時,上方飛行的無人機也可能發現設伏的抵抗組織,結果他們沒等來美軍坦克,卻等來了一枚從天而降的地獄火。

在游擊戰方面,阿富汗是一個特例,因爲阿富汗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而且生活水平接近赤貧,所以對村民來説,戰爭期間和和平時期沒有什麽區別。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老百姓都面臨一個選擇:在完全沒有勝算、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停止戰鬥就可以過上好日子,尤其是美國出來不會戰勝了就掠奪或欺壓戰敗一方,相反,戰敗一方如日本、德國、塞爾維亞戰後都比戰前還要好。在這個背景下,如果抵抗組織出去設伏100次,只有5次喪命,卻有20次得手,這種行動模式或許可持續下去。如果他們出去100次只有2次得手,卻有20次喪命,就沒人願意繼續下去。

但如果有個別不怕死的堅持去打伏擊,保不准就有一次,一枚標槍導彈真的衝著美軍坦克的天靈蓋扎下來了。此時就要靠主動防禦系統了。美軍、以色列軍隊的坦克都部署了這樣的系統,它用小型雷達發現飛向坦克的彈體,然後對它發射攔截彈來摧毀它。

再者,這些先進的反坦克導彈不可能是窩棚裡自製的,它們要麼是伊朗的兵工廠製造,要麼是別國援助。兵工廠會在第一波打擊中就被摧毀,而其他國家面對美國的壓力,也絕不敢繼續提供這些武器。抵抗組織的導彈用一枚少一枚。

你明白了嗎?美軍從來不會拿自己的坦克來讓你的反坦克導彈打,你打不壞,打不着,才證明他們厲害。美軍追求的境界不是坦克和坦克之間或是坦克和反坦克導彈之間的對決,而是在對決之前就消除這種對決的可能。

換句話説,如果美製M1A1阿布倫主戰坦克被俄國人在烏克蘭使用,它也會被大批擊毀,它的命運比T72、T80好不了太多,就好像沙特手裏的阿布倫一樣。但如果被美軍使用,它的損毀率就會極低,因爲它是被放在一個環環相扣的技術體系裏面使用,各種技術彼此保護,每一次交戰都是以己之最長攻敵之最短。

假設100輛美軍坦克單挑100輛中國坦克,或者100架美軍戰機單挑100架中國戰機,或者1000名美軍步兵單挑1000名中國步兵時,雙方損失都是是2:3。

如果那些美軍戰機、坦克、步兵合兵一處,那些中國戰機、坦克、步兵也合兵一處,再開戰,雙方的損失就不是2:3了,而是2:300甚至2:3000。

儅100架美軍戰機地出現在中國機場上空時,100架中國戰機正在機庫裏。儅100輛中國坦克擺開陣勢要和100輛美國坦克炮管對炮管時,前方一輛美軍坦克都沒看見,卻等來了看不見的高空中100架美軍戰機所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儅1000個中國步兵要用優秀的槍法為死去的空軍、裝甲兵弟兄們報仇時,他們一個美軍步兵都沒看到,100輛美軍坦克碾壓過來;儅他們拿出反坦克導彈準備發生時,從天上掉下來一枚地獄火。

所以,美軍坦克如果面對烏克蘭一般的有大量的先進反坦克導彈的對手,也照樣輕鬆獲勝。

美軍未來的坦克

正是因爲美軍的多兵種高度協調使美軍坦克的生存率很高,美軍的坦克不會從戰場上消失,因為步兵仍然需要强大的近戰火力的支持,而且這個火力不需要步兵去拖拉去保護。而坦克的本質恰恰是一門有裝甲保護的、可以自己在複雜地形快速機動的大口徑直射火炮。

坦克的主要任務是:

  1. 摧毀敵方坦克、裝甲車。
  2. 摧毀敵方前沿火力,比如迫擊炮、無後坐力炮、重機槍、狙擊手。
  3. 摧毀敵方掩體。
  4. 給步兵當掩體。
  5. 可全封閉運行,不受生化污染、核污染、核輻射、核爆衝擊波的影響。

沒有坦克,步兵面臨敵方的坦克、裝甲車、重機槍掩體、狙擊手時,只有如下選項:

  • 依賴隨身挾帶的小型迫擊炮和各種火箭、導彈,其威力、挾帶數目有限。
  • 呼叫後方火炮的支持。但前進的步兵不一定總在後方火炮的覆蓋範圍內,由於地形、敵我距離過近等原因,後方火炮往往無法準確打擊目標。尤其是在城市巷戰,為避免平民傷亡,遠程炮火毫無用處。
  • 呼叫空軍打擊。戰鬥機、直升機、AC130空中炮艦是非常昂貴的資產,在一場大規模長時間的戰爭中,不可能每個連都能分配一架戰機。即便能分到,機場可能在幾百公里之外,戰機不可能隨叫隨到,到了不可能長時間停留。在巷戰中,前方大樓三層第二個窗戶裡面有一個狙擊手,除非可以炸塌整棟大樓,空軍對此無能為力。

所以,幾輛隨連隊行動的、可以抵近對方火力點直射摧毀的坦克仍然是步兵連寶貴的資源。

現代坦克的成本90%用在保護乘員上。它需要很大的內部空間,所以它的尺寸小不了。它超過一半的重量都是它的裝甲。因為它這麼重,它的發動機、傳動系統、履帶也必須很重。坦克裡面還需要生命維持系統、滅火系統、人機交互系統。

一旦坦克無人化,它就成了可以犧牲的裝備,它不再需要那麽厚的裝甲。而且它不必再裝備一百多毫米的主炮,因爲這樣的主炮只有在面對敵人的主戰坦克和堅固工事時才需要,但一枚十幾公斤的標槍就可以搞定敵人的主戰坦克,遠程炮兵和空軍可以搞定敵人的大型堅固工事。在其餘的情況下,一門30毫米的高膛壓的速射炮是最佳選擇,它可以摧毀敵方除主戰坦克以外的所有武器裝備,可以射穿建築物的墻壁和絕大多數步兵工事。對於敵方的主戰坦克,它可以像布萊德雷步戰車一樣携帶反坦克導彈,或者携帶速射炮的無人坦克和携帶反坦克導彈的無人坦克搭配使用。

這樣一來,無人坦克的重量會小得多,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也就會小得多,尺寸也就會小得多,它被擊中的可能性會小很多。這樣的一輛無人坦克的成本可能是M1A1的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

美軍在無人武器的研發上與中俄之間是有和無的差距。她在人工智能、傳感器、軍用芯片等關鍵領域領先中俄幾十年,而且這個差距正因爲西方的技術封鎖而迅速拉大。在十年、最晚二十年内,美軍的無人坦克將配備先進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周圍環境,分辨敵我,從彈道捕捉敵人射手、火炮的方位,坦克和步兵之間、多台坦克之間、坦克和指揮中心、情報機構、戰機、衛星之間瞬間互通數據。那時,面對中俄這樣的戰法還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常規軍力,一場大戰下來,中俄陣亡幾十萬,美軍的傷亡可能都是因爲車禍之類的意外。

這樣一來,中俄最終會發現 —— 或者是自己醒來發現,但更可能的是自己給自己洗腦認爲自己牛逼天下,然後被美國打個稀爛,最後終於發現:自己的坦克一文不值,自己的飛機最好不要起飛,戰艦最好不要出港。

美軍會在幾十年内再次達到二戰結束時的高峰時刻,就是可以同時和全世界開戰並獲勝。

就像二戰后的歷史所證明的,這不意味著美國欺行霸市橫行天下,相反,這會將人類社會引入一個民主大同的永不結束的盛世。

charlie_us 发表评论于
Thumbs up!
Zucker 发表评论于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