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清淨法師
一個居士訴說:一塊學佛的一個同修出於嫉妒心理,散佈謠言誹謗自己,為此和她吵過幾次,也託人捎話給她,可她還是不改,因此想找人在街上攔住揍她一頓。
清淨講了一個「婁師德息謗的故事」:
唐代有個名叫婁師德的人,器量過人。
一次,他走在街上,忽然聽到有人指名道姓地罵他是畜牲,他假裝沒聽見,直接走了過去。
他的隨從實在忍不住,就說:「老爺,別人罵你,你沒聽見嗎?」
婁師德說:「他是罵別人吧,你聽錯了。」
隨從說:「他明明叫著您的名字辱罵,怎麼會聽錯呢?」
婁師德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是在罵另一個婁師德。」
這時,那人越罵越凶,隨從忍無可忍,又說:「老爺,那個人又在指著罵您是畜牲,連禽獸都不如……」
婁師德打斷他的話說:「他罵了我一句,你又對我重複一遍,你不是也在罵我嗎?不要多管閒事。」
這一句「不要多管閒事」很有意味。辱罵的話語本來只是幻化的聲音,正現之時,不論怎麼觀察也找不到一點實質。對這樣毫無實義之法,內心還去分別,不是沒事找事嗎?若要分別,可以分別一天、兩天、三天,分別一年、十年、一百年,可以永無止盡地分別下去;然而智者誰會這樣浪費心思呢?最初不去管它,也就沒事了。
學道人須學「木石頑」,風吹雨打不相干,所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罵不還口看似愚笨,實際是大聰明。
古人說:「何以息謗?曰:無辯。」又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就是教人要「聞謗不辯」。
所謂「仁者無敵」,就是「仁者心中沒有敵人」。即使她誹謗你,你也不會失去什麼;即使她停止誹謗你,你也不會進步什麼。
但如果你的心能在她的誹謗中產生智慧觀照,超越對誹謗的嗔恨和煩惱,捨棄對虛名的恐懼和依賴,建立對眾生的同情和悲憫,則會令道業增進,變得天下無敵。
如此轉戾氣為祥和,化違緣為道用,也算是她沒白誹謗你,你也沒枉受誹謗。
唐代寒山大士問拾得大士:「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
拾得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