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山木》篇第一则寓言故事。就是“竖子杀雁”这则寓言故事,我们也都比较熟悉,但是这则寓言故事,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它的含义非常深刻。这是庄子的弟子,给庄子抛出的一个问题。一个难题:先生你说昨天我们看到的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所以能够尽其天年,能够长得那么大,能够活得那么久,那这个主人家的这只鹅,因为没有用反而成了盘中餐,那到底是应该取无用呢?还是应该取有用呢?先生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庄子笑之曰,庄子觉得这个弟子悟性很高,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很开心,于是告诉他的弟子,吾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这句话也很关键。庄子说:我肯定要处于这种材与不材之间,处于木雁之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材与不材之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必须以一种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出现或者存在,一定是人们认知达不到的,人们没办法去辨识有用和无用的,这样人们就不会轻举妄动,不会轻易去伤害他。就像我们在山野中,看到一棵从未见过的植物或是蘑菇之类的,你不知道它有毒还是没有毒,不知道它可以食用还不可以食用。

因为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那种小心谨慎,决定我们对哪怕一棵植物都有那种敬畏之心,所以庄子说:吾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吾将处于木雁之间就可以了。但是庄子接着话锋一转: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即便我这样,即便人们的认知人们的辨识所不能够到达的,它仍然不是万全之策,一旦人们这种聪明技巧多了,仍然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伤害。我们仍然以一株没有被认知的蘑菇为例,一旦被认知以后,它没有毒性就会被食用,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采集它伤害它,如果它有毒性,人们甚至会把它作为一种药材来加以使用,所以庄子说“故未免乎累”,仍然是有后患的,那如何以绝后患呢,如何才是全身之道呢?很多人认为庄子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其实庄子已经给出了答案,并且答案非常的明确。

庄子说: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zi,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无肯专为,这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了无限的精神自由的世界,这个精神的世界,那是永恒不变的。人处在这种精神自由的状态下,灵魂会为我们生命负责,灵魂会安排好生命的一切,一龙一蛇,一上一下,以和为量。他和万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这种整体,这叫“以和为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后,就不会与外物产生任何的磨擦。庄子认为这种精神的世界才是“浮游乎万物之祖”,回归到万物的根本去了,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如果你能够归于精神自由状态,让灵魂来安排一切,哪怕身体看似在赴汤蹈火,他最终一定也是毫发为损的。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才是真正的龙蛇之变。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君子当处木雁之间,圣人应有龙蛇之变!”)

https://www.ixigua.com/7079631522902639112?logTag=f523061c35dec61ca7a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