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个话题...
说起这个话题,各路文学家表示:比起摆烂,我可不能输啊!
在遥远的东晋,也有这样一位处在生存高压下的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杀戮,
他的几位上司,不那么优秀。
甚至,他还被要求卑微地向郡里派来的业绩考核小组长献媚。
酒过三巡的他,每每想到这个疯狂的世界,心里就会有一个声音不断在他耳畔回响:荒谬,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在那个人人勾心斗角,都在企图创立自己一番功业的乱世时,他化身成了摆烂界的扛把子,靠着一手种田,竟引得后世文人竞相模仿,
他就是:陶渊明。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位一千多年前的大咖,是怎么走上摆烂之路的。
翻看陶渊明的履历,20岁开始宦海生涯,沉浮了九年。
直到29岁时,他才终于混到了一个像样的官职:江州祭酒。
比起历史上那么多的青年才俊,陶渊明这晋升速度虽然不算太拉胯,但多少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
开局不顺倒也无妨,时运不好,才是对这个年轻人最大的暴击。
担任江州祭酒期间,他的直任上司,正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本以为这是这么多年来,最接近他救世济民,匡扶晋室愿望的时候,但他却发现这任上司,好像有点不太中用......
除了天天谈玄、冥想、修仙炼丹之外,王凝之根本就不管时政要事。
敌人都杀到门口了,王凝之还在对着他的神兵天将们祈祷。
“只要我够虔诚,everything will be ok!”
这就是陶渊明的第一任上司。
无奈之下的陶渊明只好辞职回家待就业...
这一失业,就是六年。
六年后,一个出身贵族,且重实干,根基早已深入全国三分之二地盘,又非常重视人才的领导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个人就是桓玄。
陶渊明以为六年过去了,他终于等来了他的刘备,可是没多久,他的母亲却去世了,无奈之下的陶渊明,被迫回家守丧。
此时的他,或许感慨自己命运多舛,但殊不知正是这次巧合,让他摆脱了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守丧两年后的陶渊明,收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桓玄篡晋自立
庆幸自己侥幸脱离狼口之余,随之而来的问题不停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这个国家,还有救吗?
这时的陶渊明想起了,小时候外祖父对自己的寄托:
命其名曰“渊明”,意为铭记、光大陶族;
命其字曰“元亮”,“元来之诸葛亮也”
祖父是希望他能像诸葛亮一样,照亮这个黑暗的时代。
也许是带着这样的期望陶渊明在守孝期满后,再次选择了出仕。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名门望族,而是来到了一个出身低微的寒族刘裕手下做了参军,或许是两次在贵族阶级的碰壁,让他意识到只有受过苦难的寒士,才能真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很快,刘裕起兵打败了篡权的桓玄,稳住了东晋的局面,平民出身的刘裕,一度改变了东晋末年腐败的政治风气。
对陶渊明来说,好像终于在他不惑之年,遇上了一位可靠的明主。
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个刘裕也是有野心的,他并没有那么的赤心为国,想要兴复晋室。
事实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这个刘裕,就是日后推翻东晋政权建立刘宋的宋武帝。
此番下来,陶渊明对于晋朝,算是绝望了。在懊悔之中,他写下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以为的机遇,让他不顾一切奔向的目的地,竟是如此残破不堪。
这一刻的陶渊明,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天上高飞的鸟儿,水里遨游的鱼......
来自命运的强大阻力,让这个渴望像诸葛亮一样燃烧自己的陶渊明,如同一块坚硬的石头打在棉花上。
那么的壮烈,却又那么的无力。
这位被祖辈寄予厚望的人,走到了自己人生最迷茫的时候了。
这时的他,该往哪儿走呢?
这一次,陶渊明开始摆烂了。
“这个风雨飘摇的晋朝,谁爱救谁救,反正我是救不了咯。”
在理想破灭之际,陶渊明绝望地写下了这首诗: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远走他乡,勤恳地工作,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这一刻,思乡的情绪在陶渊明心头泛滥,他想念家里的土地,他想要回家了。
但生活却没有同情这位遭遇社会毒打的诗人一丝一毫。
没了工作,家里穷,孩子又多,厨房的米瓮都没有积蓄的粮食,身为一家之主的陶渊明,怎么养活一大家子的人?
在亲戚朋友地轮番劝说下,陶渊明还是没能够摆烂到底,他应叔父的邀请,来到了彭泽县,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这次,他不是为了自己年少时救世济民的梦,他只想让自己和家人能有口饭吃。
彭泽县是个只有两万多人的小县城,这里物产丰富,各种资源繁多,也远离政治的中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最重要的是,这里离陶渊明的家不远。
初到彭泽的陶渊明幻想着,在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能开出他心中的桃花源。
他不仅这么幻想着,他也在为了这片桃花源努力着。
上任后的他,不光想尽办法解决农民负担的问题,还全力打击当地土豪劣绅贪赃枉法的问题。
短短半月,就使全县县民齐声欢呼,纷纷赞扬这位新县令爱民如子。
我想,这可能是陶渊明为官日子里,难得的快乐时光。
不能拯救东晋王朝,但至少,还能造福一方百姓。
这么看,陶渊明的这次摆烂,也算是曲线报国了吧?
如果能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指不定陶渊明也能成为一代为后世传颂的清官。
▲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
可惜,乱世之下的美梦,总是短暂的。没过多久,他的美梦再一次碎了。
以为渐入佳境的陶渊明,不久就遭到了与地方土豪劣绅勾结的官员的阻挠。
一天郡里派来的督邮,特意刁难陶渊明,指责本就不爱讲究的陶渊明衣冠不整,大骂道:“朝廷要你等滥官污吏何用?”便扬长而去。
后知后觉的陶渊明不解为何督邮要为如此小事大动干戈,询问身边的幕僚,陶渊明才知道原来不过是,督邮为了索要贿赂罢了。
明白原委的陶渊明,一气之下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还没从上一件事的愤懑中走出来,丧亲的噩耗就接踵而至...
就在这天晚上,妹妹不幸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传到了陶渊明耳边。
他心中顿时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悲哀,白天的遭遇,夜晚的噩耗,进而回想起自己前半生为了构建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夹缝中求生,到头换来的却是理想的幻灭。
这一刻,他真的累了。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陶渊明郑重地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归去来兮辞》,在这篇宣言中,陶渊明开始了他彻底摆烂之路: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已经在归途的陶渊明,催促着天为什么还不赶快亮,为什么还不到家,我们很难想象得是多大的一种挫败感,才让陶渊明竟一刻也等不了,想要立马回到家中。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明 沈度 隶书归去来辞
摆烂的日子里,这个满腔才情的大诗人,对于这个纷扰的尘世再也没了念想,他只希望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
只希望在耕种之余,叫上一辆小车,或者划着一艘小船。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看看草木的茂盛,流水的细微。
摆烂的代价是沉重的,生活哪有那么多诗情画意。
他以为归隐的日子是悠闲自在的,实际的日子,却是他把地种得“草盛豆苗稀”,根本就食不果腹...
但就算是已经穷到揭不开锅,到了要跟人要饭的地步,陶渊明也再没回到那个他曾满怀期待的官场......
▲ 元 赵孟頫 画渊明归去来辞图
我们很难想象,究竟要累积多少的绝望,才会让这个立志成为诸葛亮的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前半生的渴望。
究竟要经过多少地挣扎,才会觉得忍饥挨饿,给人要饭,是一件也不过如此的事。
或许,陶渊明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淡泊,也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竟会受到后世如此的追捧。
他可能真的只是累了吧!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呢?”
虽然,往后的日子依然艰辛,但总归不用看着自己理想的桃花源被肆无忌惮地践踏着,想到这里,陶渊明应该也就释怀了吧?
所以,与其说是淡泊,倒不如说是他和他前半生的那场梦和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