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之恋》连载之五十:感恩的内心与想象的翅膀

《宋城之恋》由作家出版社在中国发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感恩的内心与想象的翅膀

 --  写在后面的话

 

 

我之所以要写作这部小说,主要是因为我的故乡:开封。

我曾经是一个地道的开封人,从小在那儿出生、长大。十八岁那年,我离开了开封,来到北京的清华大学读书。后来,又去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九十年代初,我到了美国求学、工作,后来在美国的西海岸定居,成为一名旅美的华人。

多年以来,我和故乡开封的维系,就限于同尚居住在那里的家人和亲友们的亲情联接。常年生活在海外的日子里,那一丝淡淡的乡愁,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在浮世尘嚣之中,绵绵不尽的乡愁随着时间而发酵,变得越来越浓烈。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片曾是我的根土地,究竟同自己有着怎样的缘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没有答案。它不时地纠缠着我,让我的心灵无法得到安宁。

每年回到开封省亲时,故乡总是用她温暖的怀抱迎接着我。乡音未改,光阴渐老,关于昔日的那些斑驳记忆,如今都瘦成了流年里的一抹苍凉。儿时曾经玩耍过的大街小巷,全都改变了模样,连同昔日无数温馨的往事,被无情地夷平、碾碎,没失于商业闹区中的喧嚣。

每当我漫步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一种时弱时强、时松时紧的伤感常常揪住我的心。这是一种无言的感伤,它是如此的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我禁不住地轻声发问:故乡,你可否还记得我这个远方的游子?而我,对这片曾经生我养我的土地,又该有何种的感恩?

每次,当我试着掀起时间长河在故乡的泥土里留下的一块块石头,窥探其下掩埋的秘密,我看到的是她曾经八朝古都的千年华梦,是她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夏朝时的老丘,到春秋时郑国的启封和战国时魏国的大梁,到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的都城,到北宋的东京汴梁、金的汴京南京府,以及其它种种的历史变迁,几千年来,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前仆后继,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篇章。漫长的历史年代,给开封留下了无数的瑰宝;岁月的无情冲刷,又让她曾经璀璨照人的光芒渐渐褪却,昔日的繁华与辉煌被深埋于泥土之下。

日转星移,我在海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闲暇,可同故乡的维系,却渐行渐远,这让我感到沮丧和无助。难道今生今世,我同故乡的缘分到此为止?而故乡于我,竟不再有一丝一毫的祈盼?这份苦苦的诘问,在无数个夜里,折磨着心灵。我终于拿起笔,希望通过书写一段故事,重新品尝故乡的滋味;用她泥土的芬芳,来慰藉绵绵不尽的乡愁,感恩曾在那里逝去的年华。

 

然而,即便出于感恩的内心,写作这玩意儿,是我这个海外游子玩得转的吗?

在此之前,我没有过像样的写作经验。多年来我所从事的工作,一直是属于理工科方面的。加上长年生活在海外,平时我连用中文的机会都不多。直白地说,我是个文学细胞很少的理工男。可如今,这个理工男居然想逆袭,去搞文学写作,这该不是一种不自量力吧?好比是一个从未研习过绘画的人,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抓起画笔想去勾描一幅故乡的画卷。那么,他的画作究竟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还是一张不堪入目的涂鸦?

这种顾虑曾使我忐忑不安。好在我心念已决,索性装作云淡风轻。谁知道呢,也许凭着一份感恩的内心,我能得到故乡的神助,为我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

我把现代的上海和宋代的东京串联在一起,以这两个在华夏文明史上不同时代的大都市为画布,潜心勾画了一个以青春爱情为主线的穿越故事。

之所以要以爱情为主线,不仅因为爱情本身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还因为时间的研磨,让我终于感悟:我同故乡曾经千百次的牵手,原本就是一种爱的缘分。没有早年故乡的亲人们对我的眷顾与厚爱,就没有我的今天。

之所以要用穿越的写法,首先是为了让小说能引人入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穿越这种方式,较为贴切地映射了我同故乡现今远隔万里的时空距离,好象只有借助穿越,才能助我实现对故乡魂萦梦绕的神往。

本书以介绍与弘扬宋文化为主要宗旨之一。在写作时,采用边讲知识,边说故事的方式。在有关现代的章节里,概要地讲解了物理学中时空部分的理论。在有关宋代的章节里,依据北宋靖康年间的历史史实,较详尽地讲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风俗民情。这么多的知识内容,被编进了一本以青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里,或许略显繁琐。不过,我真心地希望读者们在阅读本书时能有所收获。如果发现书中有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如今,这一路走完,起初的那份疑虑,到此全然释解:原来这次写作,不过是我对故乡历史和文化的一次学习过程,算是自我修炼了一回吧。我十分享受这次写作过程,是它让我的乡愁得到了慰藉,使我的灵魂经历了洗涤。我为饱经沧桑却坚强不屈的故乡而流泪,我为出生和成长在开封这片土地上而自豪!

 

我感谢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以及其它许多线上线下可供查阅的资料和书籍,它们为我写作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由于曾参阅过的资料数目众多,无法一一列举,在此我一并鸣谢致意!

最后,我感谢家人多年来对我亲情的陪伴和支持;感谢国内外的师长、同学和朋友们对我的关爱和帮助。尤其是开封市徐府街小学的李秀娟;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姚舜娥、王鑫、张武星、张广州、赵春保、赵运超;北京市清华大学的彭吉虎、吴伯瑜、桂裕宗、邵晓风、江剑平、万克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朱连生、韩缨、武家扬、李金、张炳云;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Yongmin KimKenneth YoungToby BurnnetJames MeditchJenq-Neng Hwang这些师长们当年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我的培养和爱护,常记于心。

 

 

                              栗新

                              2016年11月20日

 

 

                              (宋城之恋连载结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