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天下】天台法华之:悟者的生活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妙法莲华经》第十八和十九品是讲功德。

我们都知道, 功德是方便法, 没什么好说的。

那就来说说生活中的事。

 

卓前段时间说, 他的手机掉了, 只好借朋友的手机来上网看师父的开示。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买新手机。

我当时和他开玩笑:“哪路蟊贼, 竟敢偷班长的手机?”

我又和他说:“我如果掉了东西, 我就会想, 今天有人很高兴。 我做了一件让别人高兴的事, 功德一件, 所以我也高兴。”

东西反正也已经掉了, 愁眉苦脸也于事无补。

还不如高兴一点。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阿Q精神。”

我说:“不是, 因为根本上什么也没掉。”

佛性恒在, 永远也不会掉。

除了佛性以外的东西, 本来就不是你的。

这就是开悟者和未开悟者的区别。

 

很多人会好奇:“开悟以后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说:“没有什么不同。 开悟者一样生活在红尘中, 众生有的烦恼, 开悟者一样会有。 竹林宗的五位开悟的弟子, 都是在家居士, 一样要上班挣钱, 一样要和各色人种打交道。”

而有人的地方, 就有江湖。

江湖, 是凶险的。

但是开悟者, 会转换。

可以把烦恼, 转换成菩提。

可以把执着, 转换成正觉。

可以把轮回, 转换成涅磐。

 

众生起了烦恼以后, 会执着于烦恼, 一直待在里面出不来。

而悟者, 明了本来面目。

烦恼一起, 就会回光返照自己, 就会提醒自己, 除了佛性以外, 其他的都不是我的, 都是一时之相而已。

于是, 一下就转换过来, 烦恼消于无形。

佛性恒在, 所以无得。

佛性恒在, 所以无失。

无得无失, 就没有烦恼。

 

没有了烦恼, 剩下的就是享受。

享受我们周围的一切。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解脱, 而解脱就是为了更好的享受。

没有了生死的担心, 我们不是能更好的享受吗?

所以, 认为佛教是禁欲禁止享受的观点, 绝对是错误的。 就好像说, 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家一起受苦, 这绝对是错误的观点。

如果学佛就是为了受苦, 学来干嘛? 又不是自虐狂。

 

有人也许会问:“开悟者是如何享受生活的?”

我说:“悟者, 明白相是恒在变化的。 我们周围的一切, 这一秒钟和下一秒钟都是不同的, 而且永远不会回到以前的样子。 所以会怀着欣赏的心情观赏一切。 这就是享受当下。”

享受一切的相, 而又不会迷失于其中。

这就是悟者的生活。

 

悟者, 生活在红尘中。

悟者, 又不在红尘中。

不出不入, 不即不离。

这其中三昧, 未悟者, 是体会不到的。

 

我们来看看禅门沩仰宗的两位祖师, 沩山和仰山师徒俩, 是如何生活的。

 

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韶州怀化叶氏子。

师夏末问讯沩山次,

沩曰:“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

师曰:“某甲在下面,婴得一片畲,下得一箩种。”

沩曰:“子今夏不虚过。”

师却问:“未审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务?”

沩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寝。”

师曰:“和尚今夏亦不虚过。”

 

陆希声相公谒师,

问:“和尚还持戒否?”

师曰:“不持戒。”

曰:“还坐禅否?”

师曰:“不坐禅。”

公良久,师曰:“会么?”

曰:“不会。”

师曰:“听老僧一颂: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旄头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