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动型挥杆取代晃动型挥杆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拧动型挥杆取代晃动型挥杆
  
有很多人打高尔夫有很多时候“茅塞顿开”,有时是“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似乎打球挥杆技术猛地上了一个台阶。然而不久以后又完全忘记。反反复复推倒重来,切磋琢磨,又进入迷惑状态。如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过一段时间通过练习又觉得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开雾睹天似的大彻大悟。
  高尔夫运动史可以看成挥杆技术的发展史。从柿子木杆头到钛合金,从竹竿到轻质钢杆身。操控这些不同的工具以获得更高效稳定的击球效果自然会派生出各色各样的挥杆模型。
  其次,球道长度逐年增加,果岭速度快,既得益于球具的科技创新,也要求挥杆技术更加竞技化,以适应比赛。其实是挥杆模型的差异,或者说对挥杆方式的理解不同!
  1、因为用词的多意性,对自己的挥杆没有准确的描述。
  2、没有正确的理解。
  3、多数人明白,只有我没有理解。
  4、运动是不可能用普通语言(定义模糊),图画表达清楚的!如:抽,甩,转,送等等。只能靠“悟”
  5、运动可以用力学原理解释清楚的。因为牛顿的语言相对严谨,少被误解误导。
  想通过看几篇就学会高尔夫挥杆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没有运动协调性形成之前学会高尔夫挥杆更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运动天才。想想自己是吗?老板打球不等于老板会打球。
  挥杆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靠几个TIPS,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尤其是还要经常下场,修修补补。应该有舍有得,从根本上理解自己的挥杆。
  对于不同挥杆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尾巴摇狗,还是狗摇尾巴。
  所谓狗摇尾巴就是靠身体主动带动球杆,表现在身体的转动(自下而上的转动)。而尾巴摇狗是指身体的作用是支撑大臂带动小臂的摆动,表现在身体的平动带动的自上而下的摆动。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力链,挥杆的感觉也完全不同,甚至站位握杆都有差别。
  另一个经常听到的是铁杆要下砸,挤压,两种挥杆模式的实现方式完全不同。
  旋转模型对球杆硬度的要求高,而摆动模型需要软一些。
  如果对投铅球有所了解,滑步式与旋转式的技术要领和外部形态各异。    
  会与不会只在一句话,感觉到了力从哪里来就豁然开朗。但是这绝对不符合商业教练的利益,一节课就会
教练哪里能挣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