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一)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书说(一)

 

见了帖,就买了。上网后,不买了。上网一查,大都买了。不翻,可惜了。翻多,也会烦。偶一瞥,猛一瞟,帖我双喜。来记印象。

 

《出师颂》,传晋的索靖写的。散页,买2004年《中国书法》杂志,得。

 

章草体,康生写的就是。他不是写得好,是学得好。

 

他写进去了。什么叫写进去了?说不清楚。一见,就这反应。

 

这《出师颂》,就会以为是章草体的原生态。不是学的,是下笔就这样。

 

它是作品,但不是给挂中堂密室的,更像是为传阅写的手抄本。

 

比信稿,摆架子。比条幅,要敦厚。

 

行草连笔,智永,专专门搜集;怀素为这,搞的那个朋友圈,大了去。致使后来有“草书一出格,神仙认不得”。换句话,咋连笔,照规矩来。赵孟頫,行书大家,也即记得的连笔多了去的一人。后来的唐寅,董其昌,文征明,步其后尘,还拾牙喙。

 

原生态期的章草,连笔就是为快,方便。不在意,不矫情。捺,断了,捺完,没功夫;问,闲,開,门字一概置顶;天的连笔,放在“难”“顺”的一侧,就是“页”,就是“隹”;宀,冖,来不及写全乎…. 一看就知道,手头活多,没功夫舞文弄墨。

 

这是连笔的神。

 

丧乱帖,平复帖等晋书,连笔,大都这样。那时的连笔,想到省事的多于作秀。

 

因此,各有自己的连笔途径。也借鉴,但没格。

 

晋书难学,个人的格多,统一的格少。隋唐以后,反过来,于是,学书成产业链,线描,米字格描,填充。

 

章草,笔不圆,划不整,草稿状。其实不是可当摹本的。后人审美看走眼,写成个章草体,被苞浆弄糊了眼。

 

所以,学章草,就是翻废纸篓,找毛坯房住。作秀,老南京话叫作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