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鼎立。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曹魏,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

249年高平陵之变,曹爽被斩杀,夷三族,司马氏专权;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司马家各个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发动一系列动乱,从元康元年(291年)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续16年,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

311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这实在是中华文明至暗时刻。

攻陷洛阳和长安,宣告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此后,北部中国就变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

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政权的建立者则多为少数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羯(读竭)、氐(读低)、羌,合称“五胡”。

晋建武年间,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建立了东晋政权。

东晋政治之乱并不亚于西晋,只不过西晋是皇室与皇室斗东晋是皇室与权臣争权臣士族之间(如王导和庾亮、桓温和殷浩),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高级士族与低级士族、世家大族与寒门庶族,也都矛盾重重。

东晋政治是高级士族轮流坐庄,权威和影响最大的则是四大家族(以执掌朝政先后为序):

王氏:王导;

庾氏:庾亮;

桓氏:桓温;

谢氏:谢安。

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王家和谢家

1. 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318年是划时代的。前一年,西晋最后一个皇帝被杀。这一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是为东晋元帝。南方成为士族的天下并不奇怪,因为东晋的第一个皇帝司马睿并没有多少政治资本。他能够建立流亡政府并登上帝位,完全依靠士族的拥戴和支持。

这些士族还有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作为主持人,那就是王导。王导出身名门望族,琅琊人(读郎牙,在今山东省临沂市),跟原本是琅邪王的司马睿是老朋友,东晋帝业其实出自他的深谋远虑。王导很早就看出中国将乱,便劝司马睿谋得安东将军职位,渡江移镇建邺(后改名建康),为将来做准备。

王导很清楚,中原必将沦陷,晋室不可复兴,唯一的出路是偏安江左,与北方胡族划江而治。如此,或许还能保住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华夏文明的薪尽火传。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移镇建邺。但司马睿到建邺后因没有名望而并未得到江南民众的支持,一个多月都没有任何人拜访。王导正因此而感到忧虑,此时王导堂兄王敦到建邺,王导于是与王敦计划如何提高司马睿的名望。

次年三月上巳节,王导趁节日的机会要司马睿出行观看习俗仪式,其间乘坐肩舆,王导和王敦等有名望的北方士族则在后骑马跟随,令司马睿甚具威严。江南士族纪瞻、顾荣等见司马睿如此阵容,十分惊惧,都在路旁拜见他,王导趁此劝司马睿与江南士族合作。

司马睿于是让王导拜访贺循和顾荣两名士族首领,并任命顾荣为安东军司马,贺循为内史,后又任命其他士族首领为官。自此司马睿渐渐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百姓亦归附。

东晋初年,行政权在王导手里,军事权则由王导的堂兄王敦掌握。王导内执朝政,王敦外掌兵符,实际权力绝不在皇室之下,时人都称:王与马,共天下。

这就是王导创立的君臣共治模式。

2. 王墩之乱

可惜对于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满意的只有王导,王敦和司马睿都不满意。王敦桀骜不驯专横跋扈,司马睿则不甘大权旁落,试图利用他人的力量来钳制王家,于是他扶持刁协、刘隗来排挤世家,希望能重振皇权。结果是手握重兵镇守荆州的王敦不想谋反也得谋反。

于是,司马睿称帝四年后,永昌元年(322年)的正月,王敦以讨伐奸臣的名义反于武昌(今湖北鄂州),理由是刁协、刘隗二人“奸佞谄媚,谗陷忠良,蛊惑圣听,扰乱朝政”,兵锋直指建康。并很快攻入建康。世家们集体和稀泥,对王敦采取不抵抗的态度,让王敦轻易攻破了建康。司马睿重用的人死的死,降的降,逃亡的逃亡,朝政完全落入王敦之手,本人则几至皇位不保,并在当年忧愤而死。

王敦能攻占建康,以为全靠的自己的能力,于是便想着再进一步。但这时候他遭到了朝堂中世家的联合反对—大家一起掌权才是东晋该有的局面,你王敦不要想独霸朝堂。

王敦发现自己受到世家的“排挤”,在建康难有作为,便离开了建康回归了武昌。

当王敦最后想用武力来获取权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曾经轻易拿下的建康,却连门都进不去了。

王敦前后两次进攻,只因为少了世家的参与,结局便有了天地之别。

晋元帝死后,继位的是晋明帝司马绍。明帝和王敦都磨刀霍霍,必欲置对方于死地。最后,王敦之乱因其病逝而告终。他的势力被东晋王朝的政府军剿灭,本人的尸体也被挖出。

王敦反于武昌时,晋元帝司马睿也针锋相对地下诏要御驾亲征讨伐王敦。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里外不是人的王导除了待罪宫门也别无选择。

不少人都替他捏把汗。

司马睿却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接见了王导,并让他穿上朝服。诚惶诚恐的王导跪下来磕头谢罪说:乱臣贼子历代都有,没想到竟出在臣的家族。

元帝则以最高礼遇回答王导。他光着脚走下御座,握着王导的手叫着他的字说:茂弘,这是什么话!朕还要把千里江山都托付给你呢!

王导渡过了难关。

从此,他成为东晋官场的不倒翁。元帝驾崩后,王导又辅佐了明帝和成帝,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

王导与稍晚于他的谢安都住在建康青溪与秦淮河之间的乌衣巷。乌衣巷是三国时东吴禁军驻扎的地方,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得名。

东晋的高门士族都住在这里。后来唐人刘禹锡游南京,曾感慨赋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