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钱瑗被邻居扇了一巴掌,声音很大,母亲杨绛看到女儿被欺负赶忙冲上去帮忙。但她的身子板太弱了,被对方像拎小鸡一样揪着衣领给狠狠摔在地上。在房间工作的钱钟书听到动静赶紧出来查看,却发现自己的妻女被人欺负成这样,顿时急火攻心操起木板就冲了上去…
很快这两家人就在一起打的难舍难分,场面已经失控,其实钱钟书杨绛和这对邻居夫妇都是有来头的文化学者,但这会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风格早被抛在脑后了。
钱钟书这人本就护犊子,当年和林徽因一家做邻居时两家的猫互相掐架,他也得带上竹竿子帮自己的小猫打架。何况今天对方欺人太甚,先扇了自己宝贝女儿一巴掌,又将自己的爱妻打翻在地,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
两拨人马打的是难舍难分,此时的钱钟书已经年过六旬,而邻居夫妇正值壮年,但他的身手依旧敏捷,非但没吃大亏,还让对方挂了彩。
那么,到底是何种深仇大恨能让两家的知识分子不顾体面厮打在一起呢?
原来从1969年开始,钱钟书一家三口被要求“掺沙子”,那段时间他们一家人被迫和另外一对年轻的学者夫妇成了邻居。
起初,杨绛还觉得“远亲不如近邻”,认为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所以她经常默默将两家人共用的炉子提前生好火,还会帮邻居把小孩的摇篮搬到三楼。但有些人的心是石头做的,他们的本质自私又狭隘,总把别人对他的好看作理所应当,不仅不思回报,还见不得人家好过。
钱瑗的丈夫早早就因为自杀身亡,杨绛夫妇怕女儿知道一直偷偷瞒着,但其实钱瑗早就知道了,只是不想父母为她担心所以一直假装不知道。但这对邻居可没藏好心眼,有一次杨绛夫妇不在家,他们便假装关心着问道:“你丈夫怎么也不回家来看看你?”
伤疤被人揭开,钱瑗忍着痛苦失落的说:“他去世了。”谁也没想到这对夫妇竟然开怀大笑起来。更过分的是自此以后他们经常私底下叫钱瑗是“臭寡妇”,这种行为又卑劣,又无耻。
而这次两家人打架,也是因为杨绛特地请了一个钟点工来洗衣服,但邻居一家竟然想要钟点工免费先给自己洗,钱瑗拒绝了这个无礼的要求。没想到对方竟然直接狠狠地扇了钱瑗一巴掌,还恶人先告状的咒骂道:“你不是好人!”
就是因为这件事杨绛夫妇一直以来的隐忍终于爆发了,两方才扭打在一起,毕竟兔子急了也咬人。后来还是钱瑗找来了居委会的人才平息了这场恶斗。
1973年杨绛一家终于获得批准搬走,这才让生活好了起来,不然还不知道要让这对恶邻居怎么折磨呢!后来再提起这事杨绛心里暖暖的,因为儒雅的半生的丈夫居然能为了自己这般侠气。
但钱钟书却始终觉得这件事有辱斯文,毕竟读了这么多年书,和人公然打架也是不对的,只能感叹:“和什么等人住在一起,就会堕落到同一水平。”
其实杨绛和钱钟书这对夫妻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令人艳羡的,他们相知相爱相守一生,从清华园的荷塘到欧洲艰难的留学生活,从战火纷飞的动荡年月到社会动荡的艰难时期他们一直相携度过。
钱钟书肯为了妻女放下学者的骄傲和人打斗,温柔而有涵养的杨绛也会在丈夫受难的时候,化身“一头母狮”将爱人护在身后,两人的感情经受住了岁月和磨难的考验,历久弥坚让人羡慕不易。
但生活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7年杨绛的女儿钱瑗因为患有脊柱癌医治无效去世,夫妇两人经历了人生第一大苦,白发人送黑发人。命运似乎不打算放过杨绛,女儿去世的第二年,丈夫钱钟书也去世了,本来的三口之家现在只剩杨绛一个人了。
曾经的岁月有多美好,现在的日子就有多惨淡,杨绛似乎失去了魂灵,在孤单的人世独自徜徉徘徊着。一个人的夜晚她选择拿起笔记录下那些曾经的回忆,只有文字能够将那个纷乱但幸福的日子完整记录下来,于是她的回忆录《我们仨》得以面世。
杨绛在书中写道: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没有永远。”
杨绛在这本《我们仨》中细数了自己与家人的过往,那些有苦有乐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无论是与钱钟书的爱情,还是和女儿的亲情,她都小心翼翼的用笔留作纪念。那些平淡又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在读者眼前,美好的可以抚慰读者心中的伤痛。
真正的爱其实历久弥坚,只要有人记得它便不会消亡,那些我们生命中的短暂欢愉在历经风霜后会得到永恒。
人生无常,起起伏伏无人可知,若是你正身处黑暗,彷徨无依,不如读读杨绛先生的文字,《我们仨》的故事虽已落幕,但后来的人间依旧精彩。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人若逝不可追,只有珍惜身边人,才不负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