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aret 与纽约亚洲电影节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近日我总想抽空去看看纽约亚洲电影节的电影,随便什么都好,就是想在大银幕上看看亚洲表达。。。但近日的高温和时间点的限制,我没能成行,转而在附近电影院看了一场纪念“Cabaret”50周年的老电影“Cabaret”(表演夜酒吧)。

“Cabatet”是1973年摄制的歌舞电影,荣获当年多项奥斯卡提名(除了最佳影片,当年最佳影片是“教父”),它讲的是1930年背景下一个德国夜晚俱乐部的一位女歌舞演员及她男友,在纳粹影响越来越浓重期间,她的演出和生活及情感纠纷。。。

我从表达的角度来讲,它为何是一部相当成功的歌舞剧(也曾搬上舞台获得两次TOMMY奖):一,此剧以男女主人公(女演员与年轻男作家)的感情发展为主线,以1930S背景下,德国某城越来越浓重的纳粹阴影为复线。二,女主性格率直奔放,感情真挚,常在晚间表演中以歌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配以丰富舒展的舞蹈动作,一歌代万言;三是她作为年青女演员,身边围绕着各种倾慕者,有穷作家、有庄园的富人,有同行,有各种演出资源的老板,而她只想做个出色的女演员,这其中的梦幻和现实的冲突挺多,颇多戏剧性,她是很有话题性的。四是以她的单纯及圈子,不经意间会遭遇纳粹,遭遇犹太人造迫害,遭遇舞台言论的限制,直至某天取消演出。。。由此引出文化娱乐表演与政治的关联,构思巧妙。五是用歌做隐喻。如这两情侣与富朋友在乡间旅行时,在旅馆庭院遇到联欢,一位崇尚纳粹精神的青年党卫军在歌唱,饱含情绪的歌唱引领着同村的村民们一起高歌,成了动员歌,让他们感觉极为不适,退席离开。。。由此隐喻当时德国的反犹和战争情绪已大范围存在,他们一帮小文人无能为力。。。

我意思是说,纽约Broadway舞台剧很多,我经常无缘去看,即使搜索其演出目录也经常觉得不知所以不知所云(讲的什么,为何需要以歌舞剧形式呈现等)。。。偶尔读NEWYORKTIMES周末的剧评文章,也云里雾里。。。仿佛在纽约,文化界的表达跟我这华裔移民一点关系都没有。。。似乎也确实没有。。。但文化表达都是有借鉴性的,我偶尔看看其回顾展演,或许会有收获一二。。。(其实也可能是笑谈,在纽约学习戏剧电影艺术的年轻学子那么多,又有几人能留下来在其文化产业内发展。。。学习借鉴可能只是愿望。。。)

华人亚裔对自己状况的表达的缺少,只能依赖华裔自己勇于发声勇于表达,以文字、电影戏剧音乐画作的形式。其他行动,就像多参观“亚裔电影节”,多观览本地剧作,多写些剧评,努力了就好。(对我来讲,看了一部:Carabet,解答了自己心中对百老汇歌舞剧的若干疑问,有收获就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