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把戏 · 拍洋片儿

无论世道多么艰难,孩子们都会有一些把戏,而且因此欢乐起来。所以孩子们通常总是欢乐的。如果谁的孩提岁月也是充满了悲伤和压抑,那么他就很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彻头彻尾的不幸的人了。

孩子们的欢乐把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多是相似的。这些把戏随着年头随着季节,随着什么说不清楚的道理,就象水中层层浪花,从远处滚滚而来,忽而兴盛忽而式微忽而又兴盛起来,周而复始又花样翻新,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代又一代的人便由这里长大起来。

男孩们的欢乐把戏比女孩们的看起来要多得多,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男孩们的欢乐也就多得多?尽管现在我真真地希望女孩们能有更多的欢乐,可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留意太多,而是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自己的把戏里,譬如拍洋片儿。

杭州人说的拍洋片和天津人的拉洋片可不是一样的洋片。杭州人的洋片原本是一种幼儿教育的工具,在一张十六开的薄纸版或者说厚纸片上,均匀分成二十四格,每一格里印有四句顺口溜式谜语,背面相应的位置则是一副彩色小画,正是谜底。譬如:弟兄六七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打一植物) ,背面就画上一头大蒜。做母亲的把这张纸版剪成二十四小张,便可以轮番地拿来难为自己的孩子。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备受难为以后,突发奇想,把一张洋片放在地上,用另一张洋片拍在第一张的边上,第一张便禁不住那一股小小的气流的掀动,忽地翻了个身。这个显然比猜谜更加有趣。首先可以站起来活动,其次可以几个人一起玩,第三则是各人出一张,谁的洋片被拍翻了谁便输了这张洋片,因此就有了竞争性,人类是喜欢竞争的动物。

因为竞争就有得失,因为得失就要提高技术,拍洋片这个欢乐把戏迅速成为群众运动以后,技术创新也就日新月异。先是折角技术,使一张洋片的四边与地面尽可能地严丝合缝;再是改造技术,术语叫涂油膏,就是涂蜡,加大洋片的重量,总之不能让它轻易地就翻过去。如果是现在,这些可以算作“神盾工程”。还有“神矛工程”,探讨的是拍的时候的角度、手型以及穿什么样袖子的衣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有效气流,掀翻对手的洋片。而一切技术的运用,其得失又尽在一念之间,所以人的悟性和灵性又是第一位的。从这里大家忽然就领会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战争思想,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原来学习毛泽东思想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可笑那学校竟说这是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要把它禁止掉,真是倒行逆施啊!

秋风秋雨中,其它的欢乐把戏便见不太相宜,我们就拍洋片,从家里拍到学校,又从学校拍到家里,一天也会有几十张的输赢。拍着拍着,就拍到了年脚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