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108)高考文言文备考之九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教育随笔(108)高考文言文备考之九

翻译练习七

(一)翻译要讲究修辞技巧,其主要目的是使译文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例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这四句话,翻译时要注意它的形式美(节奏整齐,有对偶),但也不必完全照搬,可以译为“南昌从前是豫章郡的治所,现在是洪州中都府的所在。(它)位于轸星和翼宿的分野,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为了使译文合乎现代汉语习惯,有时可以适当地调整语序,例如“(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石钟山记》),如将“栖”和“云霄间”提前,全句可译为“栖宿在山上的鹘,听到人声也仓皇起飞,在高空发出磔磔的叫声。”

参照以上两例,请你把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要译得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握住拳头),救斗者不搏撠(相打),批亢(gāng,喉头)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即魏国)、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魏国都城),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利用对方弱点)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赵国都城),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二)有时文言文中的某些修辞技巧,如果完全照直翻译也可能影响表达效果,甚至使人误解原意。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适当地改变一下表达方式。例如“长虹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这四句话,就可以译为“蓝天下,长桥象龙一样横卧在水面上;晴日里,复道象彩虹一样悬挂在天上”。参照这个例子,请你翻译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

文之思(构思)也,其神(思维活动)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文心雕龙·神思》

(三)讲究修辞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善于运用现代词语;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翻译记叙文中的对话部分),还要善于运用口语。例如“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宋元思书》),可译为“(有时)横枝密集,遮天蔽日,白天也是一片昏暗;有时稀疏的枝条互相交错,这才看得见阳光”,其中“遮天蔽日”、“互相交错”都是现代词语。又如“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蔺廉交欢》)”这句话中的“口舌为劳,就可以用口语“动动嘴”来翻译。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语句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翻译,请你试试看。

孙叔敖为楚令尹(相当于宰相),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同诟),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着君恶(wù,厌恨)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说苑·敬慎》

 

翻译练习八

(一)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一些读者可以自行领悟出来的意思,但译成现代汉语以后,如果不把这样的意思补充进来,上下文就可能衔接不起来。例如“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这四句话,如果照直译为“怨恨不在大小,可拍的就是老百姓;能够承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应当格外谨慎地对待”,分号前后的意思就衔接不上。要使前后意思连贯,就要在“能够”之前加上“老百姓象水一样”一语。请参照这个例子,把下面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并使它上下连贯。

    南方没人(能潜水的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成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水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日喻》

(二)文言文中两个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有时从字面上看不出来,而要靠读者在反复吟诵中去体会,但在现代汉语的译文中,最好能选用合适的词语来表示。例如“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祭十二郎文》)这一组句子里,“吾曰”如直译为“我说”,也可能使读者误认为是现在所说;必须译为“我当时说”,前后两个意思之间的关系才清楚。在特殊情况下,还应适当地变更词序,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这句话,就可以变更词序,译为“孩子们不懂得断句,倒请了老师来教;自己有疑难不难解决,却不去请教老师,这是学了小的而放弃了大的,我看不出他们的高明来”。参照这两个例子请你翻译下面这段文字,加括号的地方要求作出补充。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锟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鵬。鵬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鵬鸟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海动时的大风)者也。                   《庄子·逍遥游》

(三)在文言文中,层次与层次之间的承接、转换、照应等关系,有时用某些词语(虚词居多数)来表示,有时也不用词语表示。

翻译时如果有必要明确地显示其间的关系,也应适当地加以补充。例如“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待物”(《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盖”字,就具有表示上下层关系的作用,可译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意译,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这段话,看起来象叙述作者本人的经历,其实是用人们共同的体验来证明“善假于物也”这一论点。因此,这段话可译为“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整天地苦思冥想,比不上学习片刻的收获大;踮起脚跟向远处望,比不上登上高处时眼界那样宽阔。”

参照这两个例子,翻译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注意把黑体字词所包含的实际内容翻译出来。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太王居邠(bīn,现陕西旬邑县西),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何哉?强(qiǎng,努力)为善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练习参考答案】

翻译练习七

(一)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

(二)他吟咏文章时,好像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

(三)“正衣冠”: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老人)。

     “不肖”:“(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

     “岂有说乎?”:“(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

      “骄人”:“待人很骄傲的人”。

      “擅权”:“擅弄职权的人”。

      “患处之”:“祸患就会与他共处”。

“敬受命!愿闻余教。”(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您的教导,倾听您余下的教诲”。

“意益下”:“地位越高,越要谦恭”。

“心益小”:“官职越大,越要小心谨慎”。

翻译练习八

(一)1、“潜水的人能长时间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

2、“(北方勇者)问潜水的人,而求得他们潜水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去试着潜水,没有不淹死的”。

(二)北海有一种名为“鲲”的鱼。它的身体极为庞大,大到不知道有几千米远。(鲲变成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同样大到不知道有几千里。(当鲲鹏展翅而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好像天边的云彩。这种鸟在海水动荡的时候便迁徙到南海。那里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池塘。……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

(三)若说到你成功得失与否,你能怎么样呢?(听天由命吧!)自己多吗、努力做好事情就行了。“彼”,(把)它怎么样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