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109)高考文言文备考之十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教育随笔(109)高考文言文备考之十

翻译练习九

(一)翻译文言文要注意体裁特点。议论文要求译得简练、准确,最好全用书面语;除非十分必要,一般不作过多的补充;要防止解释性的话语渗进译文。例如“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公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这段话,可以这样翻译:“唉!国家兴亡的道理,虽说跟天命有关,难道人为的因素就不起作用吗?探究庄公得天下后又失掉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懂得这一点。”根据上述要求翻译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归功)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同“悦”)而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鈡,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二)说明文(包括其他体裁中的说明成分)要求译得简明,尽量删去多余的字,能说清事物即可。例如“……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这段话是说明山名来历的,可以这样翻译:“彭蠡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郦元认为是由它下面有一个深潭,微风掀动波浪,碰撞在石头上,能发出鈡一般的巨响。”参照这个例子,翻译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

(华佗)针灸不过数,裁(同“才”)七八九。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麻醉药),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jiān,洗)洗,除去积秽;既而缝合,傅(同“敷”)以神膏。四五日创(chuāng,伤口)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后汉书·华佗传》

(三)文言文在 抒情状物的文字常用“写意”的手法,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含蓄深厚。翻译时要先仔细体会原文中的境界,然后用简洁生动的文辞把它表现出来。例如“去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这段话,可以这样翻译“(只见)白云从山头自然而然地飘浮而出,鸟儿飞得疲倦了,纷纷回巢。太阳快落山了,光线越来越暗,(而我)却抚摸着孤松,流连难舍。”参照这个例子,翻译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钴鉧潭西小丘记》

 

翻译练习十

下面是韩愈《答李秀才书》的全文。李秀才,即李师锡,生平不详,从这封信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他是韩愈故友李元宾所极力推崇的人。读这封信时,先要弄清李师锡给韩愈写信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想想韩愈怎么答复他,为什么韩愈多次提到李元宾这个人。真正读懂后,再参阅纵线右边的提示和思考翻译全文。

 

愈白①:故友李观元宾十

 

年之前示愈《别吴中故人》诗

 

六章,其首章则吾子也,盛有

 

所称引②。元宾行峻洁清,其

 

 

中狭隘 (这里有直拙的意思)

 

 

不能苞(同“包”)容,于寻

 

 

 

常人不肯苟有论说③,因究其

 

 

 

所以,于是知吾子非庸众人

 

④。时吾子在吴中,其后愈出

 

在外,无因缘相见⑤。元宾既

 

殁,其文益可贵重;思元宾而

 

不见,见元宾之所与者(交好

 

的人,指李秀才),则如元宾

焉⑥。

今者辱惠书及文章,观其

 

姓名,元宾之声容恍若相接;

 

读其文辞,见元宾之知人,交

 

道之不污⑦。甚矣,子之心有

 

 

似于吾元宾也⑧。子之言以愈

 

所为不违孔子,不以琢雕为

 

工,将相从于此,愈敢自爱其

 

 

道而以辞让为事乎⑨,然愈之

 

 

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

 

 

好其道焉尔⑩。读吾子之辞

 

 

而得其所用心,将复有深于是

 

 

者,与吾子乐之,况其外之文

 

 

乎⑾?愈顿首⑿。

 

 

 

 

①这是从前书信开头的方式,译时要注意保留它的形式。

②“故友”和“故人”都指朋友,但从下文可以看出二者用法不同。“李观元宾”,这是同时称名称字以示尊重,现代人没有这种习惯。“示愈”是礼貌的的说法,译时注意它的实际意思。《别吴中故人》,是诗题,不要译成现代汉语。“其首章”一句,有省略,译时要补充,语意才明确。

思考:“故友”前是否要加两个字?“盛”(极力、大大地)在译时是否要变换一下位置?

③这句话以称赞元宾的高尚、正直,给上面的意思作反衬。

思考:“包容”什么?作者没有说,可据上下文加以补充。“论说”,用哪一个现代词来翻译为好?

④“所以”,跟“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相当。

⑤请你从括号中选一个恰当的词来翻译“因缘”(缘故、机会、缘分)

⑥这句话先写对元宾的思念,然后落到对方(李秀才),表示了亲切感。译时要注意表达这种亲切感。

思考:“见元宾之所与者”的“见”是说“已经见到”还是表示会见的可能性?“则如元宾焉”这句话中有没有省略成分?

⑦“辱”,是向对方表示尊敬的意思,要用相当的现代词来译。从“惠(赐)书及文章”,可以看出对方来信的用意。“晃若相接”,可用相当的相当的现代语来译;“污”,亦照此办理。

思考:“文辞”跟前面的“文章”有什么区别?“见”后的两个“之”字可以省译吗?“交道”是承“知人”而来,它指的是什么道?

⑧思考:这句话的语序在翻译时是否应予变更?为什么这里的“元宾”前加了一个“吾”字?

⑨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复述李师锡来信中的话,一层表示自己对此的态度。

思考:“爱”是什么意思?要联系下文中的“辞让”一词来考虑。为什么作者用反问句来表态?

⑩“志于古”,从下文可以看出它是专指,而不是泛指(古代)。这句话,应是这封信的主旨,要联系韩愈的文章理论来理解。

思考:“其辞之好”的“好”应理解为“美好”还是“喜好”?“道”有专指的内容吗?

⑾这句话是承上句“好其道”而来,但意思则有所加深——由说自己到称赞对方。思考:“辞”指的是什么?“深于是”的“是”指代什么?是“道”、“辞”还是其他?“乐之”的“之”又指代什么?“其外”的“其”又指代什么?

⑿“顿首”,从前书信末尾的客气话,可以不译。

 

结束语:

    这两个单元的练习带有总结性,从体裁特点入手,强调整体理解,注意文章中语句的具体语境,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语句与上下文联系。一句话,就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大家根据编者提供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自己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