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附录一:徐礼耕先生之回忆:(四) 从大革命后到抗战庆成幸存的回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山居续忆》

附录一

徐礼耕先生之回忆

徐家祯注释

 (四)在(从)大革命后到抗战庆成幸存的回忆*

 

          第一战期间(1914-1918),由于倾销停顿,世界金融银 贵金贱(我国当时是银位),有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国内和海形成了特 殊繁荣(日本的工业亦在这时步形发展)。当时杭州的绸利 市。民国十年前后,成为绸盛时(长),大战结束 后,外货倾销逐渐恢复;而内军阀混战迭起市面实已渐各厂在这 时反而盲目发展,成为外强。我24-25 年,亦扩充织工立了缫丝部。到 26-27 年大革命,工潮蜂起,生产停顿市面萧条负 债累累。同,(大家)都在困难之中。喘息未定,1930 国 的不气浪接踵来。生价格每磅五元左右年之间,至 一元几分。国内丝每担(60 )一千左右跌至银元 300 左 右。当时江浙丝厂乎关闭殆尽,(我上厂亦停)。杭州虎林成等 亦相继停。我(应指杭州的,因上闭—— 徐祯注)在这危难之中,总算勉幸存下来。来,我个人有以下 不成的看:

          1) 成的织是独资性质,家患难困难全力。在先父主持下,调动事业的一支撑

          2)家内部好,外界尚无良影像(影响)。时银负债 已多,尚肯()

          3)经营管理作,在大革命后,有所变。里的情况全厂工都有 所了解;工的生活疾苦关注使上下通气洽气氛丝厂艰难工三、四个,甚至二、三个,大家尚无怨言

          4)还举过一(集体活动),如:休假工一同远足如海宁观活动厂负。(间)少了隔阂又如办厂内储蓄(币值还算稳定当时一般储蓄困难),使职工的细微积聚,有所保障

,看来什么价值聊供参考。

 

* 关于在一次大战后,中国丝绸怎么度过难关,包括我家企业如何度过难关的,其实,我三叔祖礼耕先生应有很多事情可以回忆,可惜,这一节写得十分简单。我想,这是三叔祖不想在向上级提交的汇报中自夸吧。我小叔叔祖涛曾告诉我一些有关逸事,因为已经写在别处,就不在此重复了。读者可参见《附录二》(即后文)的注释。

 

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为徐遗像像赞

曾任国务总理许世英为徐遗像像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