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4. 十五歲的夏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4. 十五歲的夏天

1948年夏,父親滿心歡喜,以為自己要去南京看天下的,最多一年就可以回家看父母,誰料,這一去就是和父母的訣別。那年他15歲。

15歲的夏天,父親從河南新鄉去到浙江衢州。

15歲的夏天,我在做什麼呢?我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應該是2公里外的縣立圖書館。

河南新鄉到浙江衢州有多遠?孤狗大神說以步行計,約 11,455 到 12,616 公里。從美東到台北,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吧?

咦?不是說去南京的嗎?怎麼又跑到衢州去了?

離開新鄉後,父親是被兩軍廝殺的牽引力推著走的。

父親15歲的夏天,去了南京,也去了衢州,還去了更多他以前沒聽過,以後也不想再去的地方。

我15歲的夏天,除了2公里外的圖書館,哪兒也没去,窩在家看完了倪匡和金庸。日子模糊的除了令狐沖没有值得記憶的。現在我才知道,無聊是可以和幸福畫上等號的。

我小時候讀近代史,從來沒有人吿訴我,在每一個事件裡有多少人的命盤被打翻了,包括我父親的、爺爺奶奶的、大爺的、姑姑的……還有一群後來被稱為「老芋仔」的,沒有名字的人們。

父親和故鄉一別,四十年。1989年7月我隨父母回河南探親。第一天清晨,我被屋外一種幼獸撕心裂肺的嚎聲驚醒,我困惑的望向母親,她告訴我,那是父親在喚奶奶。我到窗邊只看一眼便即轉身,不能也不忍。

後來,聽大爺說,奶奶在世的時候,也經常邁著小腳,一步一步顫巍巍的爬上屋頂平台遙望遠方,一口一聲的呼喚她的么兒。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字裡行間隱藏的故事,在1989年的7月被我發現了。


「老芋仔」是那一群隨國民黨渡海來台的退役老兵們的統稱。他們很多是被抓伕來的。另一個被歷史碾壓後,被遺忘的族群。

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1. 活下来,真好
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2. 他曾经是少爷
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3. 兄弟同根,不同命

平林漠漠 发表评论于
这一篇,看哭了
碼農學寫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细心提醒。这一次我错的可多啦。字体太小,字码也也忘了换,更离谱的是新乡到衢州被我加了十万里。 :)

除了抓伕,有两股流亡学生到了台湾也被强迫收编。他们很多人的经历比流亡学生惨。学生们是自愿的,他们不是。
碼農學寫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楠22' 的评论 : 谢谢您的指正。我真是错的离谱了,真不好意思
碼農學寫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您的鼓励。文学城初来乍到,受到城里博主们的关照,真心觉得来得有点晚,但是不迟。
晓楠22 发表评论于
河南到浙江一千公里左右。美东到台湾相当于从地球这面到反面, 半个地球。
觉晓 发表评论于
字体还是小了。等着读衢州的流亡中学。
觉晓 发表评论于
学到了“老芋仔”,我婆婆有两个亲叔叔是,从舟山被抓走。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看了系列文,很感人,都是历史,值得书写和纪念。LD的父亲是48年去的台湾,回头找找旧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