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早期史•李圭赴美展
李圭(1842年-1903年),字小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咸丰十年(1860年)被太平军所掳,充“司笔札”,负责粮食收发。同治初逃至上海,追忆太平军中生活,成《思痛记》二卷。后赴美国人戈登军中办理文案。同治四年(1865年),被宁波海关税务司、英国人郝博逊(H·E·Hobson)聘为文案书(秘书)。
李圭与《环游地球新录》
光绪二年,即1876年,是美国建国一百周年之际。为庆祝这一伟大节日,在费城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又名“世界博览会”)。一方面展示美国一百年来各行业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促进世界各国在商务活动上的交流与合作。美国在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的同时,时任驻华公使西华德也向清政府发出了正式邀请。清政府总理衙门苦于没有先例可循,便委托“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英国人)办理此事。
赫德很快筹备了赴美参展代表团,他们是:东海关税务司德崔琳、闽海关税务司杜德维;驻会管理者:粤海关税务司赫政(James Hart,赫德之弟)、前津海关前税务司关秉文、潮海关税务司哈门德,另外还有美国帮办鼎达及穆好士等人(以上皆为“西洋人”)。由于毕竟是中国代表团,赫德又挑选了在宁波税务司充当中文秘书的李圭,作为中国工商界代表参与其事。这样,李圭便“偶然”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为了参加世界博览会的第一位中国人。
1876年5月13日,李圭及代表团人成员乘船离开上海,经日本,约一个月后到达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然后又从旧金山改乘火车横跨美国大陆,抵达东岸的费城参加世博会。
费城世博会,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国家参加。根据李圭书中的记载,博览会盛况空前、场面宏大、激动人心,展出物品丰富多彩,使观光者大开眼界。博览会设“总院”(即主展厅),分各国展区;另外专设“机器院”、“绘画石刻院”、“耕种院”、“花果草木院”、“美国公家各物院”及“女工院”等。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主展馆(左图) “女工院”(Women Pavilion, 右图)(来自:维基百科)
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门楼上的横额、对联均由李圭拟定,横额为“物华天宝”,对联曰“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中国馆“陈物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但备受世界各国观众瞩目。中国参展物品共720箱,价值约20万两白银。其中各种土特产与手工艺品,包括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等,在世博会上被推为第一。
博览会结束后,李圭等人南去游览了首都华盛顿;又转向东北,去了纽约及康州首府哈特福德(李圭误注为“哈佛”城)等地。在州图书馆,李圭还参观了中国留学生的笔记作业等,为学生们的努力不胜感叹。继而李圭等从费城离开美国,横渡大西洋去往欧洲。游历了英国及法国等国,最后经地中海、苏伊士、印度洋、西贡及香港归国,历时八个多月环游地球一周。回国后于1877年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介绍环游世界的情况,尤其是翔实介绍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使中国人通过本国文秘人员的见闻实录,第一次比较真切地走进世博会。
《环游地球新录》一书,还对美国邮政作了详尽的记述,并建议开办中国邮政。他的见解得到了李鸿章的赞许。1885年,在葛显礼主持下,李圭将英文的《香港邮政指南》译成汉语,同时又拟写了《译拟邮政局寄信条规》(以下简称《条规》)。《条规》对十几种邮件的规格、特征、资费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对明信片概念的认识。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中还提到一些当时的地理名称,如“大东洋”(即太平洋,与“大西洋”相应)、北阿墨利加洲(即北美洲)、堪纳答(加拿大)、米利坚、友乃德司得次(即“美国”的英文名称);州“喷夕尔费尼阿省”(即宾夕法尼亚)、甘那得格省(康奈迪克州);城市如“费里地费城”(费城)、波士登(波士顿)等。
【后记】李圭等人也许更想不到的是:也是在这次费城博览会上,美国馆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刀与叉”(上图,来自维基百科)这些精美结实的大型刀具样品,是来自当时宾州的“河濑瀑布刀具厂”。而制造它们的,正是来自“大清国”的华工们…。
美国馆几乎占博览会总量的40%,主要展出宾州、纽约及新泽西等地生产的电话机、缝纫机、打字机及刀具等先进机械产品。李圭在书中认为:美国地广人稀,日常劳作之事,尝以机械代之。
注:资料综合来源于多个中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