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人这一辈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与自己和解。首先和自己和解了,我们才能把身体调到最舒适的状态,这时候你做什么事情都是正确的。记住这是一条准则,只要你身心自在了,去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且久者,天下无之,只有和自己首先达成了和解,才能够兜住气,收住神,才能够一鼓作气,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到出神入化的境地。立之本原,知通于神,我们的心就是一切的本原,我们的心就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庄子《大宗师》噢连续讲了三个寓言故事,这三个寓言故事寓意也分享地深远,深刻。第一个讲到子祀子舆子犁子来这四个人,这四个人有共同的理念,结为了好朋友,他们的共同的理念是什么呢?认为一切都是有天地这个大父母在安排好的。劳我以生,轶我以老,息我以死,从头至尾,都是由天地这个大父母安排好的,这种观点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它是一种宿命论。

第二个寓言故事代表的是第二层境界,是有所提升的。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这三个人,相结为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要登天游雾,挠挑无极,虽然没有突破天地这个大概念,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这种俯瞰人间的胸怀,他们三个人是以死为反,向死而生的,认为人死了以后才能够解脱,才能够超脱。

第三个寓言讲的是孟孙才。孟孙才,其母死,中心不戚,人哭亦哭。别人哭他也哭,但是他心中没有任何的伤悲,因为梦孙氏已经突破了天地这个大时空的限制,而且突破了自己的心,心无其心,无内无外。没有所谓的现实和虚幻,没有所谓的梦想和理想的区别,更没有生与死的区别。这时候人的梦想。梦与想是统一的。欲望和直觉是统一的,也没有物质和意识的区别,这时候他可以做到心随境转,也可以做到境随心转,这是庄子要表达的最高的境界。至人的境界。

这三种境界在庄子眼里没有孰是孰非,它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一二三本身没有谁对谁错。第一层,不管他们宿命也好,还是向死而生也好其实首先就是和自己达成了一种和解,重在一个过程,只有首先和自己达成了和解,然后在过程中体验那种生命的升华,这时候就是一个聚气的过程,收神的过程,气聚集起来了,神收回来了,自然就会明达,才能够渐入佳境,才有可能达到这种心无其心,无内无外的至高境界。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神人他是以神御物,功不在外,他可以做到一念即达,心想事成的。圣人无名,得道的圣人不会注重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近取于身,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我本身就是一个宝藏,我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整人主张做好自己,神人主张以心御物,而至人无己,至人是无内无外的,是没有所谓心和物之间的区别的,他既可以做到心随境转,也可以做到境随心转。

得道至人达到最高的境界,它是阴阳合一,雌雄合体的,是无内无外、心无其心的。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离不开与自己和解,离不开调适自我的这个过程。

抄录郭伟圣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0月1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