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老钟比小钟强,爱比孩子。

寄希望于未来。

现代技术条件下,饥寒交迫已经不大可能。美国中产往上就更是世界的上层。财政差距的意义已经非常有限。对生理性需求早就超额完成。多出来的其实和打游戏的装备筹码一样,数着爽而已。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阶层固化和巨大贫富差距,又使得真正翻身难上加难。大部分打工做题家都卡在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吊诡之处在于,为什么不“消费”虚钱去养孩子。比如说不工作,多生养,多领养。所以真有钱假有钱,就看养了几个孩子。养不起的是真穷人。

这么说吧,要比收入的话,养一个孩子收入乘三,两个乘五,三个乘八。因为每个孩子不仅要多吃一份,还导致少挣一份。养孩子容易的地方,等于是社会的隐性福利多,税费少。实际可支配收入高。不要被表面的数字迷惑。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马来大专生的实际生活水平比上海博士高。一个印度的乡村青年比郑州民工生活好。虽然表面上后者的薪水GDP是前者的几倍。

说到底打工挣钱的,或者说在钱成为资本钱之前,一般人的钱都是消费钱。攒一部分应急是对的。但总体来说,消费钱不消费掉就是浪费。挣钱就是为了消费,不是为了数数的。消费的钱没消费,就合资本的钱没投资一样,都是失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