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拼经济,见刊《中国报》2021年10月7日C7版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慕尤丁下台,宪政危机告一段落;沙比里拜相,冠病疫情逐渐好转。这真是天赐良机。大马一家,应该“团结一致向前看,抓住机遇拼经济”,迅速启动经济体制改革,让国富民强,成为我们新的共同理想。
  毋庸讳言,从最高元首到黎民百姓,从友邦到近邻,谁都希望大马重振经济。一个富裕民主的大马,屹立在东南亚,符合各国的利益。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不进行刮骨疗毒,其结果只会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竹篮打水一场空。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值得我们学习。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第二的成绩,并非不可复制。尽管其政治体制改革,成效甚微。但是,国力强盛了,老百姓有钱了,日子过得好了,就是好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政治体制改不改,都没有关系。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说,口袋饱满了,衣食无忧了,扬眉吐气了,就是最好的政治。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步艰难,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国家强人邓小平等改革家的主催下,用“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样的气概推进的,用“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这样的理论坚持下来的。这两句引语都是邓小平说的,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就是要克服过去“左”的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拼经济。现在,沙比里首相有这样的机遇,就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魄力。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1949年到1976年,将近30年,中国政治运动不断,国家一穷二白,特别是经过“文革”(1966年-1976年)十年浩劫,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海外华侨华人,回中国探亲祭祖,都要买大包小包的东西,带进中国,救济那些可怜的穷亲戚。那时的中国,比大马还穷。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和严重束缚,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口号。通俗地讲,就是停止政治运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欢迎外国资本来中国投资,让人民尽快衣食无忧。
  搞了30年的社会主义,突然要在事实上搞资本主义,多少中国人想不通啊。不是说好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吗?怎么现在反过来了呢?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经容不下对过去的抱残守缺了。1982年中国修改了宪法,从而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合法性。大马要推进国富民强,也有必要修改宪法,摒弃过去落后的条条框框。
  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中国就“摸着石头过河”,率先在深圳等四个城市成立经济特区。所谓经济特区,就是除了国旗还是中国的,其他的都可以是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经济特区经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向其他沿海城市,直至全国,直到现在。
  当今大马,政治博弈稍歇,各种机遇并存。如果还不赶紧把经济搞上去,还在画地为牢,分什么土著非土著,还在打种族牌,那只会让国家继续烂下去。国际快车抛下我们,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