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与二桃杀三人


现代语言,士和人差不多,仅仅职业不同罢了。解释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的时候,自然会出现一些可笑的解读。

陶三先生直接说这三人是个傻子,因为陶三先生将“士”当人看。

按人的道德标准: 不吃那桃子会死吗?实在不行,大家分着吃,一人一口,一个桃子分三口,正好每人两口。 为这个自杀,不傻才怪。

咲媱女士更加现代,用“市场饥饿营销术”解释,那说桃子不是一般桃子,背后有深层利益。还推理到诸葛亮把自己当桃子,配一个庞统,算另一个桃子。然后指望孙权刘备和曹操也拔剑自刎,演一场二桃杀三国。 

诸位,历史知识欠缺了。你们讲的是二桃杀三人的故事,而真实典故是二桃杀三士。

春秋那时候,“士”这个阶层非常特殊。职业是杀人,但必须有独特的品质。第一要忠心,第二要勇敢。缺少忠心,没有贵族或诸侯国会养你。想想,我让你好吃好喝10年,最后你把我杀了,或投到仇人家中,我岂不鸡飞蛋打? 

“士”这个群体必须要维护群体品质。就是说,1000个士哪怕有几个不忠,也会损害大家的饭碗。所以,对于不忠的个体,他们也必须解决掉。本来吗,一个街上都在卖真酒,你一家买假酒,周围店家一定想方设法把你做了。对于“士”,做就很容易了,大街上砍倒就是。

勇和忠一样重要。我养你10年,一天盗贼来了要取我脑袋,你跑了或者迟疑退缩,绝对不行!所以勇这个品质一定不能少。

除这两个外,还有一个重要品德,就是义。就是要和“士”群的人好好相处。打仗或打架都需要互相配合互相以命相托。这方面做不好,你只能看家护院,干不出大成果。特别指出的是,春秋那时候的士并不需要谦让这个品质。你谦谦君子谋个“士”业。没人会养你。

再不明白,就拿现代社会养小三为例: 小三要忠,小三要年轻漂亮,另外小三不能琢磨挤掉大奶。

有了这个铺垫,就容易理解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记载,春秋齐景公时,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名大将,恃勇而骄,甚至连齐相晏婴都不放在眼里。晏婴于是与景公商议除掉三人,并让景公将两只桃子赐给三人,让三人按照功劳大小吃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各自夸耀自己的功绩,并先后取走两只桃子。古冶子见状不服,在陈述了自己的功绩后,与公孙接、田开疆拔剑相向。公孙接、田开疆见状,自感羞愧,双双交出桃子,自刎身亡。古冶子见二人自杀,也感到万分羞愧,不愿独生,当场自刎身死。景公下令厚葬三人。

二桃赐给三人。作为士,你不能谦让。要争斗!这是士的“勇”质要求!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各自夸耀自己的功绩,并先后取走两只桃子。这完全属于正常行为。古冶子见状不服,在陈述了自己的功绩后,与公孙接、田开疆拔剑相向,也是正常。然后格局开始悲催。公孙接、田开疆接不接招?不接,丧失了“勇”。接招,持剑相斗,丧失了“义”。只能选择死,以保证自己这一辈子“士”途没有污点。他俩死了,古冶子也只能死,不死就是不义。

三国演义杜撰了另一个故事:关羽华容放曹操,目的就是想将关羽描述成士。如果关羽真是个士,应该怎么做? 放曹操就是不忠(刘备养你多年为的是什么?),不放曹操就是不义(曹操对你那么多恩,你现在要做他?)。真要是士,关羽只能自杀。

当然,真实历史故事根本没这一出: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中引《山阳公载记》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刘)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léi]兵(病弱之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践踏),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侍(与我差不多)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是说,曹操途中虽然狼狈,并没有强敌挡道。刘备无谋,连在路上放个火都没做。

秦汉以后,士这个职业基本消停了,但士风还在。后来连风都没了。后来日本人觉得不错,捡了过去。这里不是哈日,所谓“武士道”还能看到士的影子。有个电影叫《壬生义士传》,大家可以看看。

日本明治时期重要人物坂本龙马被刺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明解。有个电影弄了这样的情节,就是有人过来行刺坂本龙马,坂本龙马的卫士将刺客一一击杀,然后却将坂本龙马砍死,最后自己自杀。剧情是不是很狗血。为什么这么编?就是想渲染某种“士”风。

你放刺客一马,让他们把坂本龙马砍死,然后再杀刺客不就好了。他偏不,非要把事情颠倒一下,结果自己还丢了性命,目的就为了要做个纯洁的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