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帖子讲了美墨战争,一些朋友不以为然。今天讲的还是邻居,而且是兄弟之邦:美国和加拿大。
美国和加拿大,几乎是当今世界上友好合作的典范。美加两国种族构成、宗教、体制相近,两国之间虽然也有过一些小吵小闹,但在国际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意见非常接近。美加边境长64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界,只有少量的边防警察巡逻,而没有驻军。这样的兄弟之国间发生战争的话,很难用意识形态和宗教来解释了。
1.美加之战
独立之后的美国,从未掩饰对加拿大领土的野心。美国第二任总统John Adams曾说过:“美国注定将扩张到北半球的整个北部。”很显然,在美国人的眼中,加拿大理应属于美国。
历史上,美国曾经2次入侵加拿大。第一次,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当时美国十三州联军已经进军加拿大,试图将加拿大变成第14州,无奈加拿大有英国协防,美国搞不定,夹着尾巴逃跑了。第二次,发生于1812年,也就是火烧白宫那次。在1812年的这场战争里,美国和加拿大首次入侵了彼此的国土,其结果却仅是无谓的伤亡与破坏,并未给任何一方带来利益。
几年前,懂王曾经当面质问加拿大总理小土豆:“放火烧白宫的不就是你们吗?”有很多人说,懂王没文化,火烧白宫的并不是加拿大人,而是英国的正规军。这话也没错,但加拿大与英国的关系,本来就很难扯清楚,因为至今天为止,英国国王还是加拿大的国家元首。加拿大7世纪初沦为法国殖民地,后被割让给英国。1867年7月1日,英国将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合并为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此后,其他省也陆续加入联邦。1926年,英国承认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获得外交独立权。1931年,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也获得了同英国议会平等的立法权,但仍无修宪权。1982年,英国女王签署《加拿大宪法法案》,加拿大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
关于这次美加之战,如果一定要较真,历史的真相是:1814年8月24日,由一个爱尔兰出生的英国将军Robert Ross,领导一群加拿大人,火烧了美国白宫。1814年的时候,加拿大是英国的一部分,很多加拿大人参加了英国军队,而火烧白宫的主要成员,就是加拿大人。
加拿大公民考试官方教材《Discover Canada》第17页文字内容:In retaliation in 1814, Major-General Robert Ross led an expedition from Nova Scotia that burned down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Ross died in battle soon afterwards and was buried in Halifax with full military honours。作为报复,Robert Ross少将在1814年率领一支来自(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远征军,烧毁了华盛顿特区的白宫。不久之后,Robert Ross在战斗中阵亡,并以全军荣誉被埋葬在哈利法克斯。在墓园入口的一块匾额上这样写道:“多亏这些长眠于此地的水手和士兵,我们没有变成美国人。1812年战争中,他们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对我们国家的兼并,在海上和陆地上奋战至死。”时任加拿大总理哈珀说,1812年战争是加拿大成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抵抗美国侵略的共同目标把英裔、法裔和原住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泛加拿大认同感的起源,使联邦的建立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加拿大的“抗美战争”凝聚了各族裔的共识,也是建国大业的基石!简言之,加拿大这个国家,就是“抗美战争”打出来的。 总结这场战争的过程:美国趁人之危入侵加拿大,加拿大人势单力薄,向英国求援。当时,大英帝国的余威犹在,刚吞下美国独立战争的苦果,这口气不能忍,下决心要教训一下美国。于是果断出兵,英加合伙,把美国人打回了老家,顺便烧了美国中央政府办公室。
2014年英国驻美大使馆搞了个庆祝火烧白宫200周年活动,还发了插着蜡烛的白宫蛋糕照片到官推上,后来被美国网民喷得删po道歉了……
2.加拿大的防卫计划1号(Defense Scheme No. 1 )
1921年初,加拿大国防部收到情报,说美国正在酝酿一个入侵加拿大的计划。
大吃一惊的加拿大国防部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此时一位名叫James Brown,外号“Buster”的中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因为加拿大的人口都压在南部边境线上,这是个难以弥补的劣势。
按照Brown中校的推理,美国一旦动武,最先进攻的会是蒙特利尔、渥太华、汉密尔顿和多伦多这几个东岸的大城市。紧接着被攻击的目标是加拿大中部的草原三省 - 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曼尼托巴。最后,美军会攻打西岸卑诗省的温哥华。
三步拿下加拿大?
加拿大地广人稀,军事实力只有当时美军的十分之一,按照常规,兵分三路防守美军进攻,必定是无法抵挡的。
他认为针对美国的入侵企图,加拿大应该转守为攻。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向美国本土出击,发动奇袭作战,先下手为强。因此他制定了一个“瓜分美国计划”。
Brown中校提出的进攻计划为:
A.集中优势兵力部署在加拿大西岸,在战争刚开始就迅速南下,攻打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斯波坎,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先拿下美国西部沿海二州。
B.草原三省的加军从温尼伯出发,负责攻打蒙大拿州的重镇大瀑布城,以及北达科他州的法戈,最后攻打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再拿下美国北部三州。
C.东岸魁北克省的加军会面对美军的主力进攻,部署以防守为主,如果有条件的话,要攻下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并且继续向缅因州推进,确保圣劳伦斯河出海口的安全。东部的核心任务乃是自保。
D.加拿大海军要尽全力守护五大湖的控制权,特别是其中的安大略湖。最后还要配合英国海军,在大西洋沿岸对美国领土进行袭扰。
E.加军侵入美国后,并不需要长期占领领土,而是在破坏公路、铁路、以及其他后勤设施后,尽快撤离回加拿大本土。
F.开战后,加军将骚扰一些美国大城市,拖延美军的军事行动,为英国争取调兵的时间,集结主力来支援。
关于国际合作,Brown中校的设想是:一战期间的英国与日本关系密切,双方有签订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承诺在开战时会相互支援。
因此,Brown中校还特别提出了,日本也应该会参战。日本海军将会在美国西海岸登陆,和在东海岸登陆的英军形成钳形攻势,捏住美国。
至于南方,加拿大人也没打算对美国网开一面。墨西哥与美国南部接壤,长期忍受美国欺压,也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战友。北上的墨军可以对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路易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构成威胁。
最后,Brown中校还打算利用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
从1920年开始到1933年,基于清教徒的宗教政策影响,美国制定了全国性的禁酒政策(Prohibition)。这一套严格的禁酒运动给当时的美国社会造成了许多问题,诸如黑帮横行、黑市繁荣、官员腐败等等。
Brown中校想象,在这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下,美国人说不定反而会欢迎加拿大人来解放他们。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个军事计划理想化的成分远远大于可行性。当时也是如此,大部分人批评这个计划包含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因素,是个“疯狂的自杀计划”。不过,军中一个大人物却对此青睐有加。
当时在军中担任少将的George Pearkes(后来成为第20任加拿大总督),评价进攻美国的计划“虽然是铤而走险,不过也未必就不会成功”。在他的力挺下,最终国防部正式批准了这一计划,代号为“防卫计划1号(Defense Scheme No. 1)”。
防卫计划1号被国防部编列的数年后,英美的关系因“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 Naval Treaty)”的签署而得到缓和。时过境迁的英国再也无能力重演1812年那次火烧白宫的战争。于是,1928年,英国以“美国已经不会入侵加拿大”为理由,命令加拿大总参谋长McNaughton取消了这一计划,大部分机密文件被销毁,留下的只有计划初期规划的一些大纲。
3.红色战争计划(War Plan Red)
其实美国当时不仅想要吞并加拿大,更计划与英国以及其他英属殖民地开战。
这就是始于1930年,大名鼎鼎的“红色战争计划”。这个计划的提出距离“防卫计划1号”被裁撤仅仅两年。
原来美国对于加拿大的国土早已垂涎已久。没有动手只是实力还无法与英国正面对抗,只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在“红色战争计划”中,美国甚至没有去考虑加拿大是否会求和,或者是战后的领土归还问题,志在必得想要把整个加拿大纳入版图。
美国第一个要攻打的,是加拿大东岸最重要的港口-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由此切断加拿大与英国的联系。
然后,美国打算兵分三路,一路由佛蒙特州入侵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另一路从北达科他州入侵温尼伯省;最后一路则进攻安大略省。
若这三路美军配合顺利,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加拿大为数不多的经济重镇。控制了加拿大的全部命脉,英国在北美的影响力就结束了。
这个“红色战争计划”一度是美军的最高机密,直到1974年之后才公诸于世。加拿大作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殖民地,美国的邻居,被列在计划中的第一名,代号颜色为“绯红(Crimson)。
“红色作战计划”是美国想要取代英国,称霸全球的最大战略规划。没想到,美国的这个计划也没能赶得上世界格局的改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隔岸观火的美国不愿意纳粹德国独大,就没有在北美给英国后院点火。在加入盟军之后,“红色作战计划”更是丧失了道义上的可行性,这一计划才被搁置。
到了二战后,英国因战争损耗导致的衰败已经成为定局。美国在北美终于可以畅行无阻,再也不用防备英国。“红色作战计划”的束之高阁,便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这场计划发生,但最终在美加之间没有爆发的战争,其实正是英美在国际上角力的写照,与意识形态无关。而加拿大的战略合作关系由依靠英国转为依靠美国,便是美国实力增强的见证。
如果不是纳粹德国和日本在欧亚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会在英美之间爆发也未可知。因为无论是“防卫计划1号”还是“红色战争计划”,都在揭示双方对彼此磨刀霍霍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