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同样一个事情,每个国家论述的角度都不一样,很难分辨其中的是非,但是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化,在要义上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比如说西方记载的大洪水,诺亚方舟的时代和我们的大禹治水那个时代是高度吻合的,并且在轴心时代出现的这些人物,年龄相差都不大。孔子老子和苏格拉底以及释迦牟尼,他们的年龄都是大差不差的。这是一个轴心时代,觉醒的人集中出现的这样一个时代。
我们读这些经典,你会发现,各家的理论最后都是“道通为一”,在理论的核心之处都是合而为一的,包括庄子文中对儒家理论的评价。在庄子33篇中,孔子总共44次出场,当然包括一笔带过的这种出场。比如说《盗跖》篇连续两次讲到孔子。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以及“田成子游杀齐君,孔子受币”等等。
总共加起来44次出场。孔子的出场非常地频繁,我们乍读上去好像庄子在揶揄孔子,但是仔细读来会发现,庄子一路是在去伪存真,并且两次明确地承认,孔子晚年是个得道之人。孔子到了晚年他也能够去伪存真,随心所欲不欲矩,这就是一种逍遥,和庄子说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是一个意思。
那么庄子为什么又要选择孔子作为一种抛砖引玉的对象呢?因为只有大德之人,才能够承受的住这种正向的批判。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齐治平,在修齐治平之前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最后还是要归于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只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
庄子见了鲁国的国君。鲁君说,我们国家遍地都是学儒学理论的人,少为先生方也,很少有人学你的理论。庄子说:不然!不是这样的。我知道戴着儒家圆帽子的人,都能够知道天文,穿着儒家方头鞋的人都能够通晓地理。凡是腰间佩戴着缺口玉佩的人,都能够决断人事。有其服者未必有其道。别看你们鲁国有这么多穿着儒家服装的人,但是真正精通儒家理论的人很少。鲁君说我们遍地都是穿儒服的人,怎么可以说,我们真正懂儒家理论的人很少呢?
庄子说“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号令于国中,凡是不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就不准穿儒家的服装,否则按死罪论处。你来试一试。看看还有几个人?鲁君果然号令于国中五日,号令一下来,整个鲁国大街上看不到穿儒家服装的人了,然而唯有一男子立于城门。公召之,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但是有一个男子,一身儒家打扮站在城门口。鲁君把他召进王宫,问他国事,天文地理,千转万变而不穷,无论怎么问都问不倒他。
庄子然后对鲁君说整个鲁国真正精通儒家的人,也就这一个人,你怎么可以说遍地都是儒家学者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本质上并没有否定儒家的核心思想。大道是相通的,在那个顶点之处一定是相互通融的,可以互参的。只是孔子死后,儒分为八以及孔子早年的一些言论呗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起来了而已。世界上歌好总的经典理论都可以互参的。
也有人认为古人哪有那么厉害,他们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能有那么高的智慧吗?庄子说”未始有物也。至也,尽也,不可以加也”古人已经参悟到虚无的境界,并且早已指出这个世界本质上都是圆的。庄子讲的“环中”、“五者圆而几向方也”等等这些理论。都已经表达了我们站在一定的角度来看,万物都是圆的。
“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以息相吹也”站在一定距离去看万物都是圆的,都是那个浑圆的气息而已,所以我们不要低估了古人的这种智慧。周、遍、咸、不二,其名相异,实指一焉,其实本身都是一个意思。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2月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