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反反复复,近日由于疫情的关系,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加上日首相岸田文雄近期接连出访美、英等国,显然是冲着中国来的。
尽管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伤害,超过任何一国,但中国政府(含民国政府和现政府)和人民其实对日本充满了善意。
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存在着政治立场的不同,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共产党政府,都是把日本普通大众与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当权者区别对待,并在二者对立的意义上把后者称作“日本人民”。
如1950年1月17日《人民日报》的一篇名为《日本人民解放的道路》的社论中写道:“日本帝国主义主义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但是日本人民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有共同的敌人,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支持者美国帝国主义。”
由于历史的丰富性和人群的复杂性,日本人对待对外战争的态度肯定也是有差异的。在其光谱中也确实存在着逃避、屈服、顺应现状到旁观、迎合等各种程度不一的形态。但日本民众在对外侵略扩张中表现出与政府步调的高度一致,在涉及民族与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表现出高度的民族集团主义,是不能否认的。
由于地缘、民族性、历史、岛国的天然条件等原因,中日两国要想保持长期友好的关系,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下面3种模式,可能实现中日友好。
1.美式中日友好
美日两国在二战时,是死敌。从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再到东京大轰炸,那时的日美两国,丝毫看不出日后可以成为盟友的可能。但是两弹下去,形势大变,本来是要玉碎的,瞬间变为了玉狗了。从天皇到普通民众,对麦大帅、对美国政府无比顺从,一直延续至今。即便是随便收割,也毫无怨言。
而且美式友好还是可以量化的,两颗够不够,要不要多点?
2.中式中日友好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原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复杂。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虽也曾相安无事,但也爆发过无数次战争。游牧民族曾经骚扰、入侵、屠掠过中原大地,甚至导致中原大国的数次亡国。然而曾经驰骋草原和中原大地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今又何在?而现在的蒙古和满族又有多少他们祖先的影子?
那些游牧先民们,到底去了哪里,众说纷纭,但不少融入了中华大家庭,这是事实。在目前北方汉人的DNA中,其实不少都有这些先民的痕迹。
这些游牧民族之所以最终实现了与汉族的友好,是因为他们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接受了我们中华的文化和道统。
这就是中式的中日友好。
3.日式的中日友好
那就是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人推出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妄图以屠杀和文化灭绝彻底摧毁中华文明,实现日本人主导的“中日友好”。然而中国人以数千万人的代价,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对这个方案说了一个大大的“不”。
不要为日本人的民主制度,和日本人表现出来的彬彬有礼和温良恭俭让所蒙蔽。这个民族非常内敛,但真实想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要想实现中日世代友好,真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