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就这么完蛋啦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北京就这么完蛋啦

                                          2008年1月7日

何必

昨天,北京市政府宣布,为改造旧城居民住房条件,北京启动“申请式疏散”,对外迁居民给予货币补助、优先供应保障住房等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迁出旧城,降低旧城人口密度……(略。)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拆迁式疏散”改为“申请式疏散”。用给予货币补充方式,鼓励北京旧城居民搬出来。

这是可能的吗?

在看惯了北京市委府穷凶极恶的强制性拆迁之后,突然之间又冒出了这么个“申请式疏散”,咱还真不知道,是该大喜过望涕泪横流,还是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其中,北京市贪官污吏们给出的理由,就是旧城改造。这个借口下,北京市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惨不忍睹,那些古迹和富有人文历史信息的建筑,就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化为乌有,任凭国内外舆论怎么大呼小叫、媒体如何连篇累牍报道损毁历史名城的恶迹,都拦不住北京市方面一意孤行,把类似曹雪芹、袁崇焕等古人的故居悉数拆掉;与此相伴的是,整条整条胡同,都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中消失,作为北京最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标记,胡同差不多已经被消灭干净了。也就是说,北京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已经不存在了。

早在2002年,我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建就推荐赵燕菁参与节目。这个头发比我多不了几根的家伙,是个城市规划方面的主儿。王建推荐说,以往经济学家看问题,都是很平面的,而赵燕菁可以提供经济学家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空间视角。

在涉及北京等中国城市作为历史名城保护的话题上,赵燕菁给出了他的答案。

老规矩,引用后用加长省略号表示。

我国的历史名城如何保护?

中央电视台商务电视“周末盘点”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何必注,略。)

嘿嘿。

前两天,有人给我发邮件,认为我总是批评,而没有提供如何改变的建议,在我看来,也许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建设性”吧。我回复到,这是新闻界争论了很久的有关新闻评论是不是应该具有建设性的问题。我以为,首先,批评本身就是建设性构成之一,并不能够把建议当作建设性的全部;其次,新闻媒体从资格、功用、能力等方面,都不应该承担这种“建设性”。事实上,中国足球烂到了这样,新闻媒体是无法帮助其腾飞的。国际上,新闻媒体的作用就是舆论监督,而在美国,就是扒粪,并不具有扒粪同时还有给予如何改正的出路的使命。很简单,新闻媒体不能告诉尼克松,如何从水门事件当中全身而退,也无法让克林顿从拉链门事件当中洗去莱温斯基裙子上的精液。

而赵燕菁这种针对中国历史名城如何保护方面的说辞,很具有“建设性”了吧?他在我的节目中三番五次地提出,奥运会对北京来说是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必须借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完成北京城市功能的转换,将城市中心区转移出去。从韩国和日本的经验看,一旦奥运会完毕,经济增长将出现停滞,那时候就失去了城市功能转换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再也没有经济条件来实现这种转换了。

赵燕菁也提到,旅游者来北京,不是看三环四环的,而是要看胡同,看北京的历史,应该建立新城,应该将老城当中的贫困人口置换出去,应该平抑经济增长当中对老城地价的巨大压力,应该让有能力消费老城者来消费……

这些,都足够“建设性”了吧?

可是,想得到么,这样的节目被枪毙了。

为什么?

就是因为赵燕菁在涉及“影子地价”时,拿天安门作为例子。“天安门是不能卖的”。

天安门当然是不能卖的。这恐怕是天经地义妇孺皆知的事实吧。

可是,在央视审看节目的贪官污吏那里,这种尽人皆知的道理,却是不能在电视节目里说的,因为,天安门能不能卖,是舆论禁区,是政治禁忌,是不应该提及的。

赵燕菁在节目外面对我说,他的观点被人指责为替富人说话,就是让开发商来消费旧城。

到现在,赵燕菁所谓“建设部老领导说历程名城保护到了唱国歌的时候”的情况是不是得到了改善呢?赵燕菁本人作为历程名城保护研究所所长的状况又怎么样了呢?

这个家伙早就到了厦门挂职副市长去啦。我不知道,厦门PX事件当中他是什么样的角色。

至今还克扣我的劳动报酬的《城市》节目2006年元旦开播时,做了有关“北京到底能养多少人?”的节目,我把赵燕菁从厦门忽悠过来,在节目当中喋喋不休来着。

而北京老城保护,情况又如何了呢?去年,我拿着赵燕菁专门讨论奥运会给北京提供城市功能转换的节目内容,写了北京已经丧失了最后的生机的文字。实际上,赵燕菁也对我说,北京市方面非常反感他,认为他总是给北京市捣乱。

有目共睹的是,所谓建立新城的建议,被中南海以及北京市方面当作耳旁风,置之不理。当然啦,让中南海、文津街以及正义路里面的机关从龙脉上搬出去,这是可以随便说说的吗?这是可能的吗?让比如中南海、北京市委府、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财政部、国防部、建设部等等占据了北京城市最好地理位置却根本无法产生任何实用价值的衙门腾出地方来,使得北京市地价得以平抑,这是可能的吗?

赵燕菁在节目出提到,美国SOHO是如何做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的SOHO恰恰是北京老城损毁的急先锋,特别是在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当中,与当地委府一道,对当地居民进行恶贯满盈的强制性拆迁。

赵燕菁也涉及到了老城房屋的产权问题。其中的问题非常复杂。承认使用者的使用权,就会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而现在的使用者将所使用物品当作“公共产品”,则表现出彻头彻尾的“公地悲剧”景象。

以现如今我本人正在经历的北京市崇文区祖产房面临被强制性拆迁的情况看,对于私人产权的剥夺还在加剧。

开篇所谓拆迁式疏散改为申请式疏散,只不过是个虚晃一枪而已。那个摇头晃脑的官员煞有介事地说,旧城内危房改造的任务只能又政府承担,不能交给开发商。其实,这个昏庸的官员没有提及的是,现如今的政府(我习惯于称之为委府)才是最大的开发商。不信,从近几年来落马的贪官污吏的案件上去看,有哪个不是与房地产开发相关?

赵燕菁所呼吁的新城彻底无望,于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就只能继续在老城上推陈出新,干着类似目前被媒体恬不知耻歌功颂德的什么地铁多少号线的“基础设施供给”,而不是赵燕菁所谓“基础设施需求转移”,而这,就只能加剧拆迁的经济成本,更会由于官民对立而使得制度成本成为天价。

最终,全社会必须要为此付出惨痛到了不可想象程度的代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