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世界工厂还是很上瘾的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当世界工厂还是很上瘾的

                               2008年4月19日

何必

今天在此间举办的“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国际研讨会”上,众专家把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现状……(略。)

呵呵。

中国应该结束世界工厂的发展阶段,应该有自主品牌,应该自主创新,这是何等豪迈的铿锵誓言啊。

咱姑且不谈什么知识产权问题,毕竟,那是个很大的话题。只是看这世界工厂的身份,果然就那么轻而易举地度过了么?

王未名发BBC相关报道。

2007年04月0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02北京时间 03:02发表

贫富差距可能"扼制亚洲增长"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1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52北京时间 16:52发表

透视:中国制造危机意味着什么?

(何必注,略。)

中国制造可谓是臭名远扬了。坊间认为,现如今全世界的排华浪潮,与中国产品的无孔不入密切相关,这不仅挤占了中国产品输入地的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更使得中国的假冒伪劣充斥全球。

韩国一位驻京记者写书称,“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就应该把我们的国家培育成庞大的研究开发中心”,“只要我们保持高一档次的技术优势,只要我们保持‘韩国的产品价格虽贵但质量好’的形象,中国就永远是我们的黄金市场。”

这种说法,折射出中国人在嚷嚷得惊天动地但却连原地踏步都算不上的自主创新领域的尴尬。

想想也是,当世界工厂有什么不好?既然有黑砖窑,能够为自己的同胞充当奴隶,给谁做牛做马不是做呀,闲着也是闲着。究竟是给米国人、小日本、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人、还是咱中国的贪官污吏奴役,就其结果来说,是不是没有什么区别?针对奥运圣火遭遇而在国内引起的民族主义恶浪,恐怕也会推导出,宁为咱中国人的奴仆,也不能给比如家乐福打工?反正,奴隶制的存在,给咱们伟光正们贴上了很耐人寻味的标签,更是让人从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里嗅出了远古的味道。

至于说研发,那实在跟咱中国人没有什么干系,韩国人、日本人、米国人、欧洲人牛哄哄,而咱们的专家学者们号称什么来着?“以市场换技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吧。结果呢?市场没了,技术呢?光是看看核电站就知道了,东芝掌握了全世界核能的核心技术,中国核电站不得不全盘掌握在东芝手里,人们惊呼,中国的核按钮已经被日本人操控了。

再比如汽车制造业。看看中国引进技术的成果吧,媒体称之为中国汽车业从神到猴的蜕变,也就是说,从过去的能够自主研发,到现在的只剩下装配流水线上的干活,改革开放实在功不可没不是?

所以,人们也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议论纷纷。许峥发来的材料。

中国制造业亟需“大补”

(何必注,略。)

举国上下报喜不报忧成为风尚,官方宣称当中,形势不仅仅是一派大好,而且是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当局睁着眼睛说瞎话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官方宣传的可信度降到了历史新低,进而,一方面呈现出万众一心的对政治的极端反感与厌恶,避尤不及;另一方面,当局权力的合法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嘲弄。

至少,人们对当局发布的经济增长并偷梁换柱为社会发展的丰功伟绩满腹狐疑。

成绩单背后的隐忧

(何必注,略。)

我曾经写过,在中国与越南、印度的竞争当中,其实并不需要假以时日,现在就可以看出个子丑寅卯。如此文字在网上也得到了猛烈的飘扬。

也有人从中国本币币值的角度看待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关林:美国促升人民币的真实意图

人民币对美元两年来升值了7%,美国政要是一再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美国力促人民币升值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其背后掩藏着什么样的祸心?

贸易并非问题核心

中美两国的高层战略对话,一直以人民币升值为核心议题,而非媒体渲染的中国军力增长。美国频繁地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表面的理由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有利于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中国的外贸出口,近年来,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美国方面认为,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就会降低中国商品对美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助于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企业也很担心,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本着薄利多销原则的廉价消费品,会因为批发商压低单价而减少利润,进而失去出口动力。

但是,在全球经济循环当中,中国越来越像世界工厂,美国越来越像超级市场。中国出口的商品,以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美国有大量消费需求,本国又很少生产,人民币即使有所升值,美国批发商也不会停止从中国进口。

另外,人民币保持升值,不一定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在快速升值的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大幅增长。今年6月份,中国的外贸顺差达到269亿美元,创月度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顺差为1125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的总额。

很显然,试图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是美方逼迫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一个意图,但不是最重要的意图。

美国盯紧中国荷包

(何必注,略。)

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分析也算是一家之言了吧。无论如何,对其进行证伪也是个相当困难的活计。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麻烦。

同样经历了30年的发展,日本和韩国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韩国人均收入在全世界进入了高端,可中国在发展了30年后,人均收入(姑且不谈这种人均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到底是不是能够具有代表性)却只是排在全世界中游靠后的水平。这也叫国富民强?这也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容否定?

如果考虑到福利差距,这种中外人均收入的分野必然会更大。

同时,中国的国民健康、资源、环境、伦常的破坏也无以复加。

新近的分析表明,经年累月地人为压低劳动力价格,已经使中国的经济增长缺乏支撑。启动或者叫做振作消费,却遇到国民收入普遍增长乏力的困境,使得消费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况。即使是在现如今全世界经济面对衰退的情况下,要使中国通过发展国内消费来维持经济增长并以此延续政权的合法性,也难以为继。

就在这个当口,号称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也开始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社科院:2009年劳动力短缺 带动工资上涨

(何必注,略。)

这样的内容发布不久,当局就下达禁令,不准媒体报道,也勒令蔡昉们在这个问题上闭嘴。

这真是执政为民经典的规定动作了吧。

不过,社科院那边刚刚封住,这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又老调重弹。

中国劳工过剩不再 两年后料劳工短缺

(何必注,略。)

凡此种种,都给中国充当世界工厂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

于是乎,就有了类似汪洋在广东省的为经济转型而拼命叫唤的解放思想。人们猜测,这是汪洋本人的主意,还是北京的意旨,于此也众说纷纭。

不过,逐渐形成共识的是,按照世界工厂的模式继续下去,注定是走不通的。(当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垂死挣扎,这也是颇为有趣的话题。)友人发来相关内容。

From: "***"

To:

Sent: Thursday, July 05, 2007 10:36 PM

Subject: Re: 不妨放慢点脚步

----------------------------------------------------

Blank

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一个老华侨的归国后的感慨 

(何必注,略。)

这些,应该是语重心长了吧。

问题是,这种呼吁是不是能够得到响应呢?

针对今年以来CPI高企的状况,不少人建议,宁肯损失两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也要将通货膨胀控制住,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如此建议者没有考虑到,当局现在执政的全部合法性就在经济增长上,如果没有了经济增长,那么当局就会面临严重甚至致命的危机。因此,在GDP与CPI之中,委府不得不选择前者,而坐视通货膨胀进行着新一轮的劫贫济富。

由是,中国的自主创新,也就位列在非常靠后的排序上。

胡星斗建议,中国应该破除世界工厂的经济格局,而成为世界研究院。

改革国家创新体制,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研究院

——在“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

(何必注,略。)

有人倒是从这种气数已尽的状态之中,看到了阶级斗争卷土重来的迹象。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

(何必注,略。)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不过,现如今的当局,对于中国社会存在阶级之说采取了坚决否认的立场。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如果阶级存在,那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分解,就会使得原本就地动山摇的中国社会分崩离析。

洋鬼子对于改变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摇身一变而成创造性高涨的地界儿也娓娓道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何必注,略。)

不过,尴尬的现实,还是让咱们中国人自惭形秽。许峥发来的材料。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创新却没跟上

中国发明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但却未赶上工业革命的首发列车。如今,中国终于成为“世界工厂”,但它是否也将很快成为创新实验室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就此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令人对此产生怀疑。

经合组织专家们认为,尽管中国公共投资引人注目,但是“中国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建立一种现代和高效的创新体制”。

一方面,中国研发预算自1995年以来以每年19%的增幅飞速增长,从而使中国在这方面跃居全球第6位。中国在组装外国高科技产品方面所取得的惊人成功具体体现了这一进展。另一方面,人们又发现国家资本主义的偏差和中国企业管理上的缺陷。经合组织指出,建立一个跟踪和评估中国研发计划成果的独立机构“将是令人感兴趣的”。

经合组织认为,中国大学吹嘘每年培养六十万名工程师(相当于美国的七八倍),但它并未能使中国摆脱“有才能的领导人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持续短缺”的困扰。

中国过于重视征服外国市场,将目光聚焦于高科技研发,而忽视了国家所严重欠缺的东西:能源、服务业、环境保护和基础科学。

中国的金融体系也不大利于创新精神。“创新公司”和资助创新企业的风险资本在中国几乎仍不存在。经合组织认为,“更开放和更讲效率的资本市场将可以使企业冒更大的风险投资于生物技术等领域”。

此外,中国正在为假冒仿造文化付出更高的代价,假冒产品在扼杀中国的创新,幷使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变得懒惰。经合组织认为,尊重知识产权将会有助于加快中国的研发和创新。

……………………

为什么会如此呢?其原因究竟何在呢?流亡海外的中国经济学家给出了如是的解析。

信誉危机:“中国制造”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何清涟〗

(何必注,略。)

嘿嘿。

这恐怕是咱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吧。

更为基本的问题是,众所周知,自主创新也好,加大研发投入也罢,都是需要旷日持久的工夫,不可能毕功一役。其前提和基础是,有一个可以信赖并且让人脚踏实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环境,形成投资者对于未来稳定的预期。

但这在现如今的中国是可能的吗?凭什么要在中国从长计议?谁会在这么一个朝令夕改言而无信的国家里进行高瞻远瞩?现如今的中国,哪儿会有人能够确切地进行针对将来的远眺?谁不是得过且过?

如此,短平快,捞一把就走,尽快进行财富与身份转移,避免像陈良宇、郑筱萸那样成为倒霉蛋儿,平安着陆或者携款逃往国外,立马就月白风清。由是,无论对于贪官污吏,还是中国各式各样所有制里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抑或中国其他群体,这样的行为模式,都是非常经济而安全的选择。

最新的消息是,在好大喜功的氛围里,新疆要建全世界最大的人类公墓,把全人类的尸首都弄到中国来下葬。

奶奶的,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真是无奇不有吧。

想想这倒是很贴切。

中国除了是世界工厂和人类垃圾场之外,现在还要争当人类火葬场,让人类在这里灰飞烟灭。

所以嘛,也就别提什么自主创新,荒冢一堆草没了,这才是咱们中国人应该追求的终极价值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