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视节目中出现一对怨家的意味
2006年11月13日
何必
2006年11月13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的【资讯速览】这个充盈着软广告的板块中,有着如此的内容。“国美永乐200亿订单抢市场”(略。)
这原本是一则要在常规节目中的报道,但如此题材的拓展空间实在有限。虽然是一个典型的财经消息,但却只能享受鸡肋级别的待遇,最终不得不将正文压缩至一条简讯,寥寥几十个字打发了完事。
更有趣的是,同样在这个速递板块当中,还有着另一则讯息。“《苏宁:成长的真谛》发行”。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苏宁:成长的真谛》开始发行。该书的主旨是探讨企业成长的真谛,并试图为众多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这两条简讯在同一个板块里出现,显得很有意思。就如同鸡兔同笼那般不伦不类,可更是由于国美-永乐联盟(准确地说,是国美收购了永乐),与苏宁形成了分庭抗礼,双方水火不容势不两立,都有着将对方置于死地的架式。
如此这般,有关国美(包括永乐)的简讯和苏宁的简讯放到同一个地带里先后播出,就显得很是饶有兴味。
据我所知,这应该不是栏目组的精心安排,实在是前一条报道浓缩后只能放在这里,而恰巧赶上后一条宣传怨家路窄,撞车了。
今年夏季国美收购永乐后,一副财大气粗的气派,口口声声要在中国拿下首位。此后,双方好像都没闲着。国美加快了攻城略地的步伐,快速店面的扩充。而永乐也并不想放弃比如北京的店铺,继续打着永乐的旗号,让这个上海人创立的门牌继续招摇过市,虽然已经矮化为他人之小,但却有着上海人肉烂嘴不烂的气度和品格。
国美在北京,一举拿下了曾经取得令人咋舌业绩的宜家在北三环马甸的宝地,在宜家迁往望京占据了更大的地盘之际,试图以国美的风骨续接宜家的辉煌。在马甸,国美开设了高档的家电卖场,并以黄光裕赖以起家的鹏润为名头,将目标客户紧紧锁定在高端人群,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家电,让越来越多的人望而却步,成了屹立在北京城市主干道旁边提醒越来越多的人是何等贫困无能的物件,从而为与时俱进中国特色中的贫富差距做了画龙点睛的笔墨。
前两天,媒体报道,鹏润系遭到当局的调查,黄氏兄弟都在调查范围之内,并由此引发人们对于民间资本攫取第一桶金时原罪的讨伐。事后,这则已经被广泛传播的消息又说是假新闻。可这并没有转移黄光裕刚刚从首富位置上跌下来,并无风不起浪地有着鹏润原罪的社会问询。而这种问询虽然被官方压制下去,但却会潜伏起来,形成动荡因素洪流当中的一朵泡沫。
也许人们还对国美与永乐的联姻记忆犹新。7月19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看着国美与苏宁拼杀得刺刀见红好不热闹,人们却发现,事情远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8月1日快讯,(何必注,略。)
这种从国外来的声音,也可以展示国际资本对国内零售业馋涎欲滴的实在景象。
而一直默默无闻的大中,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地企业发展战略失误,导致如今在北京零售业市场上不得不甘为人后叨陪末座的尴尬境地。8月21日快讯,(何必注,略。)
其实,大中的败绩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在很多时候都形成了业界甚至媒体当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笑话。那种故步自封舍我其谁的气概,终于让其得到了一落千丈的地步。7月27日快讯,(何必注,略。)
在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几个国字号零售商家打得血肉横飞不亦乐乎之际,人们却发现,外资正在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低调含蓄而凶狠残忍地对中国零售业市场展开了无情地血洗。8月8日快讯,(何必注,略。)
也就是说,苏宁很可能会被挤出家电零售的前列地位,被国外势力取而代之。而这种迹象,对于共识于零售业是国民经济最关键部位的社会阶层来说,当然是应该警惕的。
对于外资凶残的进攻,国美系似乎也采取了对策。8月18日快讯,(何必注,略。)
坊间认为,国美系,或者再加上苏宁系,以及那个如今已经是千疮百孔的大中,捆绑起来也无力阻止一个国外巨头大鳄的攻击,更不用说,中国人自己营造的虚假繁荣,原本就是有些为了平抑国内不断躁动的不安定氛围的意图,现在却骑虎难下,引起了国际上的觊觎,如同一个成天到晚在出门时要往嘴上抹点子油声称自己家是如何的富丽堂皇却招来了强盗的关注一样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