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戏子”、撑画家,这个校长不一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捧戏子”、撑画家,这个校长不一般

 
 

作者:周力军

闫可书

董令博

 
 
 

正文2953字,阅读预计8分钟

 

“你心目中的大学校长

是什么样?”

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还是日理万机,不怒自威?

在西南交通大学126年的历史中,共有53任校长(据学校统计,不包括总校校长),其中有四次长校的茅以升,三次受命的孙鸿哲,两次就任的刘式训、罗忠忱和顾稀。他们无一不是在学校危难之际勇当大任,力挽狂澜,值得大书特书。

左起:茅以升、孙鸿哲、刘式训、罗忠忱、顾稀

但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位校长,在任时间不长,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政绩。但他却是一代名士,为人正直侠义,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寒士,只要性情相投,皆为我友。他不仅诗书颇有成就,而且看穿世事,以“捧戏子”的方式游戏官场,竟也活出了异于常人的情趣。

罗惇曧

这位奇葩校长,名叫罗惇曧,我们更愿意叫他罗瘿公。你看,连名和号都这么与众不同。他1872年生于广东顺德,少年时就读于广州万木草堂,与梁启超等同为康有为弟子,一生受康有为影响巨大。33岁应考经济特科,成绩优秀,获授邮传部司官。三年后,也就是1908年,出任唐山路矿学堂坐办。

民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参议、礼制馆编纂等职。袁世凯称帝前夕,罗惇曧不愿与之为伍,遂退出官场,卖文卖字为生。他给自己取号瘿公,其实是暗讽世道病了。“扰扰名利趋苦恼,纷纷蛮触自争持。终年听曲行吟处,尽是先生快活时。” 从此流连于文坛和戏院,宁愿与墨客伶人为伍。

 

他与梁启超组织万生园修禊会,梁曾写《致罗惇曧书》,并在主编的《庸言报》上专门为他开设一个专栏,发表有关近世掌故的文字。这期间,罗瘿公写了《庚子国变记》《中日兵事本末》《割台湾记》《中俄伊犁交涉始末》《太平天国战纪》等文章,所述均为亲历亲闻,活生生一部满清衰亡史,受到近代史研究学者的重视。

罗瘿公手迹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罗瘿公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皆是“听曲之余,深夜所草”,他对戏剧界所做的巨大贡献,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

罗瘿公自幼好戏,与王瑶卿、梅兰芳等名角深有交往,尤其是他与程砚秋亦父亦师亦友的深厚交谊,实在是一段令人感叹的梨园佳话。

程砚秋

程砚秋原名承麟,是没落的旗人后代。父亲故去后,他6岁就开始学戏。师父荣蝶仙是出了名的苛刻,把弟子当成奴隶一般看待。直到1916年前后,程砚秋遇到了罗瘿公,命运才开始发生转折。

程砚秋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罗瘿公看过他的演出后,惊为天人,断言他一定能成为与梅兰芳比肩的大师。但当时程砚秋正值青春期变声,如果休息不好,很可能会把嗓子唱坏。罗瘿公倾囊拿出七百块大洋为他赎身,请老中医给他调治嗓子,并为他改名艳秋,字玉霜,后又改叫砚秋。他还借钱买房,把程砚秋全家搬出贫民大杂院,迁入新居,这里离梅兰芳和王瑶卿的住处很近,方便来往。

1920年前后,程砚秋(后左)、罗瘿公(前右)

“除却梅郎无此才,城东车马为君来;笑余计日忙何事,看罢秋花又看梅。”这是罗瘿公写给程砚秋的诗,可谓句句真诚,款款深情。

梅兰芳与程砚秋

罗瘿公举荐程砚秋拜入梅兰芳、王瑶卿门下,并为他量身设计了全套课程:上午跟武旦阎岚秋学武把子,然后吊嗓子;下午跟昆旦乔慧兰学昆曲身段;晚上到王瑶卿家中学戏;每周一三五带他去看电影,让他了解更多艺术手法。

除此之外,罗瘿公还亲自教他临摹书画,为他讲史说戏,教他诗词歌赋。使得程砚秋经史子集无一不通,这在当时的戏剧艺人中是很少见的。程砚秋身上有一股与众不同的儒雅气质,能够别具一格独创程派唱腔,达到后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莫不得益于罗氏的再造之功。

 

抗战时期,程砚秋“宁死枪下,也不为日本人唱戏”,他归隐西山,务农自遣。这股子宁折不弯的文人风骨,同样得自于罗瘿公。

抗战时期弃演务农的程砚秋

有人说,男人之间最深的情谊,是我活成了你。这两个相差32岁的男人,一个是我的过去,一个是你的未来。

左起:罗瘿公、程砚秋、吴富琴、齐如山、许伯明

从1921年起,罗瘿公根据程砚秋的艺术特点,三年内为他量身创作了12个剧本,比较有名的是《梨花记》《龙马姻缘》《红拂传》《金锁记》等,对程砚秋有再造之恩。程砚秋功成名就后,曾经发自内心慨叹:“程有今日,罗当首功”。

罗瘿公为程砚秋编写的《金锁记》提纲

当然,罗瘿公的努力没有白费,程砚秋不几年便跻身四大名旦之列。时人评价“梅兰芳柔媚似妇人,程砚秋则恂恂如书生。

四大名旦合影,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1923年,罗瘿公的女儿罹患大病,妻子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再加上罗瘿公的收入来源几近中断,在这种悲苦的氛围中,他的生命也渐渐走到了尽头。

罗瘿公在北京的旧居

1924年秋,罗瘿公在北京病逝,年仅52岁。他不让家人把自己的官宦生涯写进墓志铭,墓碑只写“诗人罗瘿公之墓”。

程砚秋对罗瘿公的猝然而逝最为悲痛,第一个赶到罗家,设立灵堂,每日哭祭。他停演数月,为恩师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素服一年志丧,并从此承担起老师家里的生计。他还以五百金作为润笔费,专门拜访西湖畔的陈散原老人(陈寅恪之父),请他题写碑名。陈散原对罗瘿公惺惺相惜,不仅不有收润笔费,而且还赠诗一首。

对于恩师的再造之恩,程砚秋没齿难忘。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离开京城去外地演出的时候,他都要去先师的墓前祭奠一番。

程砚秋在罗瘿公墓前

罗瘿公爱才惜才,并不只体现在程砚秋一人身上,徐悲鸿、齐白石都曾得到过他的关照。

徐悲鸿与齐白石

当年齐白石由湖南入京时,知名度还不高。罗瘿公十分欣赏他的画艺,四处代为扬名,并经常为他的画作题诗。在题白石花鸟画册的诗中,有“青藤雪个皆神笔,三百年还见此人”之句,比之为徐渭和八大山人,备极推崇。齐白石也很欣赏罗瘿公的书法,在《得瘿公所书扇面喜赋》中写道:“破愁开口笑,喜得故人书。天马无羁勒,惊蛇入草芜。”二人的才艺交游,也算得近代艺术史的一段佳话。

1917年底,徐悲鸿想赴欧洲留学,康有为介绍自己的大弟子罗瘿公相助。罗瘿公写信给当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请他给徐悲鸿一个公费留学名额。在北京等待期间,徐悲鸿在罗瘿公的带领下接触到了中国传统国粹戏曲艺术,结识了梅兰芳等艺术大师。1918年4月,罗瘿公请徐悲鸿为梅兰芳绘《天女散花图》一幅,献给梅兰芳作为见面礼,举荐程砚秋拜入梅兰芳、王瑶卿等名师门下。

徐悲鸿《天女散花图》

后来,罗瘿公又请徐悲鸿为程砚秋出演的《武家坡》戏装造像,并在题款中对徐的画像水平评价甚高。这段经历,对徐悲鸿绘画的借鉴与变法多有裨益。

 徐悲鸿为程砚秋所画戏装《武家坡戏装画像》

我们无法猜测,如果罗瘿公一心专注当铁路学堂的校长会是什么样。但是有一点,交大唐院师生一向热爱戏剧,每逢节日,表演京剧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经济学家刘大中

1936届毕业生、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刘大中,在校期间就是声名远播的资深票友。1948年春节,清华大学举行的春节团拜联欢晚会上,刘大中与程砚秋联袂表演。登台前,程砚秋谦虚地对刘大中说:“我这个徒弟没念过多少书,您在台上多指点指点。”

另外,罗瘿公还是西南交通大学著名教授麦倜曾的舅公。受舅舅的影响,麦教授从小就酷爱音乐。他专业教授的是隧道,但在业余时间却开了一门选修课《古典音乐欣赏》,吸引了大批学生,成为这所工科大学的一股清风,许多学生毕业多年对此依然津津乐道。

如果罗瘿公在世,看到这一切会不会欣然一笑呢?

程砚秋16岁时与罗瘿公合影

 

-EN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