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的“春种一粒粟”,见刊《中国报》2023年1月12日C7版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意思是说,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也比喻年初有付出,年尾就会有收成。
2023年刚刚开始,我们要种下怎样的一粒粟,才能在将来有令人满意的收获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种下“批评”这一粒粟。我们支持一个团结的政府,但并不意味反对善意的批评。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若批评不被允许,则赞美也无意义。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认为:我们从不反对批评,甚至衷心欢迎批评,因为即使在希腊哲学最繁荣的日子里,如果没有反对者和不同意见,哲学就不能保持活力,希腊哲学也绝不能取得如此崇高的荣誉。中国元首习近平,最近在2023年元旦贺词中,也表示“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言下之意很明白,中国将允许有批评的声音甚至不同政见存在。
不过,恶意的批评则需要加以谴责。例如,前首相敦马哈迪再次挑衅族群关系,说什么我国谁谁富可敌国,过半国土已被谁谁掌握。面对这种恶意批评甚至是造谣,当然不能听之任之。民政党全国署理主席胡栋强等政治精英,对老马的大放厥词表示遗憾及谴责,也是意料之中、理所应当的。
此外,我们要种下“教育”这一粒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何况一年之计呢?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问题不大。但是高等教育仍然满足不了适龄人士的需要,希望新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国民高等教育的普惠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更多国内外学生,能在我国接受可负担的高等教育。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不发达,但是他们对于贫困人口、清寒学子上大学,有专门的扶持政策。该国2004年就开始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保证每一个农村村子里(十几户到几十户人家),至少有一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通俗地说,至少保证每一个农村,有一个大学生。让高等教育的血液,流进最贫穷农村社会的“神经末梢”,体现教育的均衡性与无远弗届。
当然,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历来还是比较重视的。想当年,拉曼大学奠基时,政府首相也出席了奠基礼。不久前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亲自出席了拉曼理工大学的推介礼,为这所新近晋升等次的高等学府,送去祝福,体现了国家元首对教育这一粒粟的栽培之情。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趁势喊话,希望政府继续为拉曼理工大学提供“一元对一元”拨款,以便支持该校所提供的低成本教育。但愿这样的呐喊,团结政府能够听得见、听得进,有所反馈、有所嘉勉。
大马的“春种一粒粟”品种还有很多:改革、经济、反贪、民生、州选……可谓粒粒皆辛苦。只要政府有“春耕”意识,及时播种,不夺农时,不违农时,不误农时,相信五谷丰登的日子一定不远。(张一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