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胡适,翻不下去后记下的;去纽约, 还剩几句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翻胡适,翻不下去后记下的;去纽约,还剩几句

 

翻胡适

 

 

不去读原著,才去读《胡适文存》的。去读了,还会去翻《胡适文存》吗?许多名人像钱钟书等,说受《胡适文存》影响很深。这也在告诉你,他们是第三手货。

 

胡适,有知识,但不自由。读点《胡适文存》,就这感受。

 

阅读经验告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集》,不读。打开《胡适文存》目录,溜溜一会儿,关上。该干嘛干嘛去。

 

有时候会觉得,启蒙,就是因“韭菜”之味,嚼口茶叶。《胡适文存》正是这一口。结果呢?听的由韭菜变成了吃瓜群众,说的由启蒙领袖变成了易中天,陈丹青,被点击率消费了。

 

胡适,对你们,对他们说。很少自言自语。他好像也没个自言自语。严复,康梁,好多好多海归和大留小留,不都这样。论坛里,多是“肉食者鄙”,听我来说;或你不懂,听我的。

 

苏辛词,同归所谓“豪放派”。苏词,很少不是作品的,读者意识忒强。辛词,不少像是私稿外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看就是为人民大会堂正厅写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老友之间发感慨,就这话。胡适文章,比苏词还苏词。就是烧碗东坡肉,也不忘“味道好极了”地来一句。

 

泛开来。李杜也有这差异。李白浪漫,满笔的明星效应意识;读《杜甫诗釋》,蛮絮叨的,但说说就家常话,枕边话了。

 

自己的阅读经验:不看克林顿奥巴马哈利王子自传,他们是哪句不是自己的话就说哪一句;教训人的像《忏悔录》,溜溜;启蒙姿态的像康梁文章,胡适的,哗哗地翻;“我是个女人,来说说我这个女人”的张爱玲,读得要紧。

 

几十年间找自言自语,致自言自语。

 

 

去纽约

 

70平米的房租金每月5700美元。“在曼哈顿,都这样。”听说后,环顾楼里走出走进的,要感叹:“老杨,英雄啊!”

 

 Morgan Library & Museum, 是个老财主捐的。这人一辈子花钱搜珍本孤本书。还买苏美尔的玉片片,陶罐罐什么什么的。“真会花钱!”这感觉在回顾曼哈顿时,也有。

 

俯瞰曼哈顿,像不像诺亚方舟?这儿一出事,那地球真玩完了。感觉。

 

4D片,在曼哈頓,身前身后。呆了才几天,自己也快3D了。

 

儿子好大了,西装革履地去久违的Herbert 家玩。“一见面,他就让我跟他去树林小屋里去搬石头。”Herbert 家住黑森林。当地人,“黑幽默”。

 

听儿子说后,觉得被满满地“黑”了一把。亲,还没见过表达得这么深的。

 

相似的,在曼哈顿,只有你惊他惊世界惊,曼哈顿却没啥好惊的。从没见过这样的。

 

哈佛校园里遇不到不中看的。曼哈顿就是哈佛。连跑堂的,都人五人六的。

 

好几个去过时代广场的都说,没得比。去过后,更觉得,这儿的所有,不比。还别说,在时代广场,什么什么都想了,就是没想PK

 

看自由女神,也看看自由女神的女人,不小心,就从中遇上个自由女神。

 

谁像佛?谁没有几分相似于维娜斯?自由女神?这里蛮见到点东西差别的。觉得。

 

曼哈顿,每到一个十字路口,都会不由地产生“不知道又要碰上什么从未见过的玩艺儿”的期待,大小不一。笑话自己土老帽。可到了另一个街口,仍这般。

 

巴塞罗那每个街口的公园广场,荡;纽约的每个十字路口,放。前者不羁,走向世界;后者好忙,准备移去火星。

 

离开曼哈顿时,不断想到那句话:“最有钱人中最有文化的;最有文化人中最有钱的。”接下来的深切感受是:线袋袭,够受的!书吊吊,够旧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