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拍出戰火浮生錄
奧斯卡頒完獎後,一如往常地引起讚美與反對。我最欣賞的《西線無戰事》(德語:Im Westen nichts Neues,英語: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來勢洶洶,共得九項提名,在最佳影片、改編劇本、視覺效果、音響、化妝與髮型設計的項目落選,但贏得最佳外國影片、攝影、美術指導;意外的是它的最佳原創配樂,竟然打敗了強勁對手《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的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威廉斯可是奧斯卡的常勝軍啊!
奧斯卡的制度人和最要緊。許多年輕的亞裔會員,投给《媽的多重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它的人氣越捧越高;換個角度看,最佳電影入圍,除了《西線無戰事》,《伊尼舍林的女妖》(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以及《瘋狂富作用》《Triangle of Sadness》不都是外國電影嗎?它們也闖進美國打擂台,可見咱們老美挺大度的!
攝影與音響 絕妙搭配
世界一戰導火自1914年的塞拉耶佛事件:奧匈帝國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1863 - 1914)與妻子在當地被極端人士槍殺身亡。接著各國牽扯對戰。大約有1000萬人失去生命,其中西線的英法對德作戰最慘烈。德、法本是世仇,翻舊帳沒完沒了。《西線無戰事》根本是壕溝戰,血肉橫飛得驚天地泣鬼神。
《西線無戰事》由美國公司1930年首映電影,1979年出世的是電視電影。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德語:Erich Maria Remarque,1898 -1970 )寫的原作。第一版本1930年12月5日在柏林開演時,被納粹破壞場地:戲院突然臭氣熏天,老鼠亂爬。此片甚至被希特勒禁止,又焚毀它的資料。逼得雷馬克流亡國外。直到2022年,劇本首度交在德國人手裡。
杜甫蒙太奇 兩片掌握
好幾個影評家不約而同地比較2019年的《1917》與《西線無戰事》。前部的導演乃山姆·曼德斯爵士(Sir Samuel Alexander "Sam" Mendes),他擅長把戰爭化如幻境:感時花濺淚,在腐屍中翩然開放;後部的愛德華·伯格直視殘暴的鐵馬金戈:恨別鳥驚心,鏡頭仰望長空,飛禽不沾戰地。兩個導演均掌握了杜甫的蒙太奇。
《西線無戰事》的攝影絕配音響還有視覺效果。弦樂器偶爾拉長單音,有時緊拽四拍四音符,既單調又反襯寂寞的場景;機槍無來由的發出兩三聲,發在人正吃佳餚美酒、或準備進攻、或快被攻擊之刻。穹蒼垂下照明彈,旋轉成的弓線是黑暗中唯一的亮光。
演員雖年輕 演技上乘
演員的演技都上乘,尤其是演保羅 (Paul) 的主角。Felix Kammerer 年僅27,是舞台劇演員。劇中他上高中,被師長遊說,跟著三個朋友輕鬆地赴前線殺敵。Kammerer 從青春天真,演到殺人不眨眼。他的五官變化表達浪漫、嚮往、崇拜、期待、錯愕、驚嚇、懷疑、害怕、無畏無懼、後悔、悲哀、痛苦、覺醒...這是他第一次拍電影,他的潛力無限。
演他的三個朋友 (Ludwig、Kropp、Mülle) 的配角也代表不同的人性:他們憤怒、哀傷;歡喜和快樂卻都短暫 。戴眼鏡的Ludwig(Adrian Grünewald飾)第一場戰爭就被大砲炸死,保羅受命去收集死者的狗牌,他先撿到Ludwig的眼鏡,再見著好友屍體。死神首次與保羅擦身而過。以後肝膽相照的四友都在戰場上消逝。
Albrecht Schuch的演法熟極而流,他飾演保羅的救命恩人「老貓」(Kat)。「老貓」似乎「老兵不死」 。沙場經驗使他聞聲知變。保羅跟著他見機行事。劇本安排了他們兩次偷鵝 。因為軍隊糧食不足,使行伍鋌而走險,去偷食物打牙祭。但是「鵝」在英文俗語中代表徒勞(The war is, in itself, a wild goose chase)。
生命如鴻毛 訴說反戰
改編原著的劇本,有其他的象徵跟對比。比方圍巾的傳遞:那條圍巾來自一名法國農婦,可是傳到保羅便終止了。狗牌幾次的出現都極其冷血:保羅入伍,必須報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諷刺的是所有陣亡袍澤的名牌,全被丟在司令部的桌上,副官虛應念出各人的年月日,死亡輕如鴻毛。
軍隊發現成堆被毒氣毒死的同袍的那橋段,似乎在暗示:20年以後,德國納粹反過來將自己的惡行,加諸於猶太人身上?壕溝內保羅的屍體凝成泥塊,然後曾經被他救過的新兵,取了他的圍巾,卻忘了拿下他的狗牌。因此保羅的死訊無從通知,他的親人只能假設保羅失蹤了,或者西線根本無戰事?
導演愛德華·伯格 (Edward Berger) 應該是帶著使命感,來拍出他心底的戰火浮生錄。這也是德國人得償所願,讓這部自家人寫的反戰片重見世面。
世界周刊3/26/23 P.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