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胜于“能”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告退位止,加上南明、北元及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父子等,这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07位。如果加上生前未做皇帝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据说有494人之多。

在这么多皇帝中,有英明神武统一天下的,有砺精图治开拓盛世的,有雄才大略夷疆拓土的,也有暴戾残虐身死国灭的,有骄奢淫逸朝纲颓废的,有痴呆愚昧误国苦民的……乃至于后世赞之颂之贬之骂之。然而,这数百位皇帝当中,却有一位特殊的皇帝,他就是宋仁宗赵祯,其在位四十二年(史上在位四十年以上的皇帝仅四人),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堪称一代仁君。去世之日,朝野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其驾崩之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并表示要给仁宗建一个衣冠冢,以寄托哀思。

无论官民,无论敌我,对仁宗的逝世表现了同样的悲伤,公道在人心,尤其是百姓心中有杆秤。如果用传统的帝王之道来衡量,宋仁宗谈不上雄才大略;他缺乏野心霸气,更缺乏政治手腕,在国人的传统认知中,根本算不上杰出的帝王。的确,宋仁宗不是雄君,却是仁君;开拓霸业需要雄君,百姓幸福必需仁君。二千年中,不乏雄君,而真正称得上仁君者,恐怕只有赵祯一人而已。
说几件小事,以见仁宗之“仁”,更见臣民之福。

一次,仁宗在散步,回宫后急着喊口渴死了;嫔妃奇怪,问仁宗为什么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仁宗说自己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了。

又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赵桢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若干。赵桢说,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那么多钱,我吃不下,就没有吃。以后臣下也不敢上贡时鲜了。

还有一次,赵祯早晨醒来对近侍说,昨天晚上我肚子饿得厉害,睡不着想吃烧羊;近侍问道陛下为何不降旨命臣下去采办?仁宗说,如果一开口,下面就因为这是皇上的命令,去大肆扰民,所以还是不开口为好。

又是一天晚上,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累且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一年下来要杀数百只羊。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伤生害物,于心不忍。
赵祯节俭仁爱,于此可见一斑;更令人钦敬的是,他能虚心听取臣下谏言,对提意见者绝不打击报复,有时甚至会安抚有加。知人善用,一时名臣辈出,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仁宗有些妃嫔,服侍多年。从未晋升,于是提出升名位;仁宗说:“无此先例,恐行不通。”即使我答应了,朝廷恐怕也通不过。众妃嫔都不信,结果,朝廷中枢果真否决了圣旨。不久,又有妃嫔要求给她们晋升封官,仁宗这次取来彩笺,上书某人某官,可是到时有司依然不认账,将御书全部退回。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四川一穷秀才考不上功名,竟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反诗是要满门抄斩的。然而仁宗却道:“这老秀才是急于要做官却始终当不上,这才写诗泄泄愤而已,怎能治罪呢?不如干脆给他个官做做,说不定因为感激,他会做得很好。”就授其为司户参军。不得不说,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仁宗朝。
宋仁宗还有许多另类的事,比如他反对战争,认为“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在宋仁宗看来,战争是“将以利物,不以害物;将以救之,非以危之。”战争是为了拯救国家,而不是给百姓带来灾难。故“帝王兴师,必本仁义。”
仁宗的名臣范仲淹有“先忧后乐”之论,一直为后人所垂范;其实,宋仁宗就有这种高尚的情怀。史载,某日深夜,仁宗在宫中听到丝竹之声,问何处在作乐?宫人说:这是民间酒楼游冶。宫人忍不住道:庶民都如此快活,咱这皇宫却如此冷落。没成想,仁宗说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正因为咱这里冷落,才有他们这种快活;我要是想那么快活,冷落的就是他们了。一个封建帝王有如此认识,千秋之下,无所匹俦。
观夫仁宗一生,对内亦无重大革新,但对外亦无重大战事;因其节俭、宽容,有私德,不折腾,践行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仁政”。让国家太平,民生幸福,也许这才是文明政治的真正内涵。一国之君,固然需要雄才大略,但更需要宅心仁厚;而对于百姓来说,“仁”远胜于“能”。可以说,一个惧怕大臣的皇帝,一定会有弊绝风清的政治面貌,也一定会赢得臣民们的热爱和拥戴。
 
ID的D主 发表评论于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仁宗皇帝。仁宗一朝人才济济,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全在仁宗朝。这绝不是偶然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