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入圍片的幾個寂寞的靈魂。
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媽的多重宇宙》的節奏特別快,其他有三部入圍的影片或角色,都緩緩陷在寂寞的幽谷中:
《我的鯨魚老爸》(The Whale)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拿到最佳男主角。 他將一個困在龐重身軀內自卑的靈魂,發揮得淋漓盡致。費雪演過《神鬼傳奇》(The Mummy) 和《森林泰山》(George of the Jungle) 之類的通俗片,可是受到性騷擾後羞赧且自責,忽然就不告而別。好不容易才復甦回歸。
費雪演的查理,也許部分跟費雪過去的內在重合?查理在線上教大學生文學。過去因為愛上另一位男性,而離開妻女;兩名同志不見容於教會和親友,愛人後來死於意外。查理內疚,一心要與疏離的女兒和解,更希望女兒與社會恢復關係。 查理自殘,吃成幾百磅的身體。劇本時時引用名著《白鯨記》的句子。書中的抹香鯨和人類不斷地纏鬥;身量也巨大的查理住的公寓裡,經常出現不同的訪客:
年輕的傳道人湯瑪士 (Ty Keegan飾),要查理接受救贖,片尾湯瑪士意外的露出了真實面目;照訪的護理師莉茲(周洪飾)最剴切、也是查理的至友,她照顧查理鍥而不捨,勸他躲開死神;查理的前妻瑪麗(Samantha Morton飾)對前夫恨之入骨,不過舊情仍然難忘; 例外的是送外賣的丹(Sathya Sridharan飾),觀眾看不清他的臉,可是看也聽見丹熱情的身影。
女兒艾莉(Sadie Sink 飾)特寫最多,父親當年的無情,導致她無以復加地憤世嫉俗。不管她怎麼謾罵犯上,查理始終苦口婆心,盼望她進屋,讚美她是最棒的,他規勸艾莉,外邊的世界不那麼糟糕。他發覺女兒寫的《白鯨記》的心得,傾洩出她的良善。他不願花錢就醫,把存款全數留給她。
結尾那段戲讓查理的肥肉層層疊疊站起來,巍然如山。劇情終於發出一線曙光。
導演戴論·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愛走偏鋒,比方《黑天鵝》(Black Swan,2010)。此片倒不靠驚悚幻覺,就用暗黑的舞台劇形式,把人潛在的感情反思出來。
《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 過往總愛鬧些八卦,這次也改頭換面,拍了這部《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它被歸入黑色喜劇。黑色喜劇的特色,就是表面演著嚴肅的主題,暗諷卻荒誕並且滑稽。
有非常殘忍但並不血腥的畫面:被剪斷的手指頭,好像風乾的積木;戲中那隻的無辜的驢子,因為吞了指頭而被噎死了;加上火燒屋,都是用荒謬的例子,來達成表面平靜、內裡衝擊的效果。
編劇虛構了一座雞犬相聞的離島。法洛演個鄉巴佬派瑞克,日常牽條小毛驢販賣牛奶,閒時至酒吧打發時間。他喜愛與人聯絡感情,拼酒瞎扯。沒想到酒友康木(Brendan Gleeson飾)突然宣布絕交。還發下毒誓,如果派瑞克再來干擾,他將把自己的手指一一剪下來。
島民閒來無事,就會隔岸觀火: 望著煙火瀰漫的本島愛爾蘭說些廢話。居民焉知鄰里的不和,也難以自圓其說。原來愛爾蘭獨立以後,早先共同抗英的聯盟發生分歧,內部又打了起來。拿派瑞克跟康木舉例,小摩擦亦會形成大衝突。本戲在影射著什麼?
與外隔絕的派瑞克和康木最大的區別,是熱愛音樂的康木會自發自覺:他除了拉小提琴,同時應該積極作曲,成為莫札特第二。所以康木為了造就自我,就與無聊的、沒長進的派瑞克斷交。
有個不討好鄉民的小米(Barry Keoghan飾),看似有自閉症,其實比誰都清醒;麥太太(Bríd Ní Neachtain飾)像個冷眼旁觀的女巫,愛喃喃咒詛;最讓人欣慰的是派瑞克的妹妹希爾(Kerry Condon飾),她實在受不了了,終於找到工作,離開了小島。
此片的導演是馬丁·麥克唐納(Martin McDonagh)。2017年我看過他編導的《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Missouri)。《意外》的靈感來自真實事件;麥克唐納的功力超凡,能夠編造《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來諷刺人性才是政治衝突的主因。
《倫敦生之慾》(Living)
《倫敦生之慾》(Living) 的電影劇本,是諾貝爾桂冠石黑一雄改編的。它重拍了黑澤明的《生之慾》(1952),情節沒大改變,然而演技精湛的比爾奈伊(Bill Nighy)入圍了最佳男主角。
奈伊演的公務員威廉斯(Williams),對屬下不苟言笑,對公務拖延怠惰。威廉斯自從妻子死後心灰意冷,連兒子媳婦也不關心。寂寞的威廉斯得知得了癌症,決定死前讓生命走出另篇樂章。
威廉斯最精彩的一段,是在酒吧中展現歌喉,唱出一首老歌「花楸樹」(Rowan Tree)。歌詞唱盡人生縮影,但是威廉斯走出悽苦,為他的同鄉留下福祉。世界周刊 4/23/2023 P.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