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道》&《遥远的救世主》说说人的文化属性(一)

《遥远的救世主》发表于2005年,2006年又拍出了电视剧《天道》,电视剧比小说名气大,似乎一提,人人皆知。可我却是在去年,2022年,十几年之后才与之邂逅。错过了当年的热闹,却收获了沉淀后的精华。出乎意料,快二十年了,这部作品依然活生生地和大众在一起,只要敲进这几个字,在知乎上,在豆瓣里,人们还在一直谈论它,分析它,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豆瓣评分依然高达8.4分,有一位读者说,他每年都会重读一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俨然把这本书当成了教材,包括豆豆后来发表的《天幕红尘》。“见路不走”竟然也成了很多人经世的信条。书,我是看完了,电视剧《天道》也看了两遍。豆豆的作品如何能有这样的魅力,一直吸引着那么多的读者,引人思考?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心愿,静下心来,再次细读。

豆豆的后两部作品确实不能把它简单的分类,说它是言情,商战,或者职场小说。尤其是《遥远的救世主》,作者是在尝试把一种理念,一种关于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文化属性,文化多维度的特性框架放进正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社会。作者选择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个百废待兴,各种理念剧烈冲突之时,然后再给它设置人物,编织故事情节,借用令人信服的细节描述,使枯燥难懂的社会学概念变成了惊心动魄,缱绻凄美的文学作品。

丁元英是这部小说的男主,作者借他之口提出了关于文化属性问题,提出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概念。按照丁元英的理解,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认为了解文化属性,就能获得破解文化密码的钥匙。而观察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就是去了解这个人的价值取舍,了解支配他为人做事的原动力。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主”,他支配你的思维和行动。而这个“主”就是你的文化属性。一旦了解了这个,你就有了破解文化密码的钥匙。

作者豆豆就是运用这把钥匙,通过一个个人物,细细地,如同抽丝剥茧般把人性的复杂性延展开来。

丁元英

首先说说丁元英。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第一批走出去的那拨人。高考进了清华大学后,第二年,20岁就去了德国留学。毕业后在德国工作了十年。拿到PR(永久居留)后回国,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会,闯入中国股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为他的客户获得了82%的回报率,让他们个个发了大财,丁元英自己也由此赚到了513.6万马克的佣金。 可是正当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时候,丁元英突然提出不干了。这让基金会的所有人,投资方和担保方都迷惑不解。但是他不解释,甚至连搪塞得过去的理由也不给,只是推脱说自己状态不佳,让人无法信服。

其实丁元英的急流勇退,让无论是他的投资方,还是担保方都很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他们气急败坏地利用条款惩罚他,限制丁元英在三年之内不得使用他获得的佣金,五年之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即便这样,丁元英也欣然接受,并且依然不解释,不妥协,甚至连赔偿也不要。最后只提出允许他从佣金中提出13.8万马克的零头作为他将来这几年的生活费用。获得同意后,丁元英在众人的疑虑怨恨的目光中远去。

这是1995年。

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当丁元英回国后,步入中国股市不久便发现了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和法律的不完善。用他私下里和朋友的谈话说,股票市场的运作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口袋里,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而私募基金就是从狼嘴里夹肉,想想这其中的凶险吧!丁元英认为他不过是侥幸破解了其中的一些文化密码,赚到了钱。但这种“赢’不但没有给他成功的愉悦感,反而让他极度不安。见好就收,或许是他给自己的一个救赎机会?

丁元英本是一个参悟人生到极致的人,以至于五台山的智玄大师都说,他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当然丁元英隶属凡人俗子,既成不了佛,也进不了基督的窄门。但是即便是凡人,他也具备常人不常见的特质,用智玄大师的话说,“他是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分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的痞气。” 就这几个“气”让丁元英的老朋友韩楚风连胜叫绝。是啊,这几个“气”,缺一分都构不成真实的丁元英,不足以诠释他的传奇!

如果没有那三分静气,他如何能独自呆在屋里,几乎不出门,读书饮茶听音乐,古城一呆就是几年;说他若没有那三分贵气,世上有几人能做到在利益面前见好就收?他如何能有如此的自控力,有钱不赚,有利不图?!如果没有那三分杀气,他如何能在一片哀嚎的股市上叱诧风云?如何能让他的私募基金会能在虎嘴里拔毛,狼嘴里夹肉?!想想这其中的凶险吧!没有他的洞察力和审时度势,如何能在十个月,就让他的客户得到如此高的回报!至于他那一分痞气,便是这部小说的重点了。

丁元英急流勇退,解散了这家私募基金,在丁元英秘书肖亚文的帮助下,为他在离北京不算太远,生活消费水平较低的古城找了一个公寓住了下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作者安插了芮小丹,肖亚文的大学同学,走进故事。让这个从小在德国长大,十六岁回国上高中,然后考上警官大学,成为一名刑警的芮小丹成了这个故事的引子。就用这两个人有意无意的你来我往中,作者把她想说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相关人物的经纬脉络巧妙编织,把她的用意想法慢慢渗透其中,完成了一个理念先行的故事。

丁元英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财务自由,不再需要为工作而工作。他激流勇退,躲到古城无非就是一个暂时的等待,等到他的解禁之时,他便重回德国,过他的那种“读书,音乐,香烟,清茶,浪迹天涯”的日子。他想要的生活,其实可以说是不包括婚姻的。他结过婚,但很快就离了。这倒不是说他对女人有什么偏见,而是因为他不认为有任何女人能理解他,可以接受他的活法,而他也不想再让任何女人失望。

可命运偏偏让他在古城遇到了芮小丹,一个让他诧异之余无法抗拒的奇女子。冰雪聪明的芮小丹以她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丁元英确实具有超群的能力,他那种不经意中流露出的见识和智慧,像一只施了魔法的手抓住她的心。她知道自身的磁力不足以强大到能吸住丁元英,但是她爱上他了,希望能用什么事让他留下来,哪怕仅仅是一段时间也行。芮小丹需要机会,于是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芮小丹带着丁元英参观了冯世杰几人花四万为她仿造出四十万音响效果的小作坊,以及他们贫困的王庙村,然后对丁元英说,就在这,给我写一部神话吧!给出的理由是,“按你的逻辑,王庙村这么穷应该是文化属性的必然产物,但是如果你能一个神话改变了这里,那你就可以告诉我这又该是什么文化属性了。”

丁元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等他抽的那支烟只剩下1/3的时候,他侧身向前挪了半步将芮小丹搂在怀里,抚摸着她的长发说, “聪明如你的女人,不多。奢华如你的女人,也不多。谢谢你这么在乎我。”

芮小丹确实聪明,她知道如果给不出一个符合丁元英逻辑的理由,谁也别想说服他。而丁元英呢,他确实有点感动,他也看出来了,芮小丹不是一般女人,虽然他已经是刻意地藏而不露,却没有瞒得住她一双慧眼。打破他原有计划,冒险去做一件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的事,这确实不是他丁元英做事的风格。但是为了满足芮小丹,丁元英愿意一试。

芮小丹没有经过商,不知道商场如战场的险恶,但是丁元英知道。他知道要想让王庙村富起来,无论做什么产业,都必须进入市场竞争,而市场并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尤其是要想从别人已经占有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芮小丹要的神话,让一无所有的王庙村富起来,实质上就是要使用某种强力手段杀富济贫。丁元英知道这件事做下去的后果,知道不可避免地要伤害一些人,要碰到一些人的利益,要打碎一些人的传统观念;甚至会触及法律,以及社会的道德习俗(所谓的公序良俗)。他不得不还要思考,杀富算不算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扶贫能不能让贫穷的人觉悟?一时得救的人能不能跟得上节奏,会不会有人因为看一眼跟不上而落入更深的深渊?他知道,当他撕开这个口子,会掀起怎样的社会的舆论风暴。但是即便这样,丁元英还是决定做下去,一方面是为了芮小丹,更重要的是,这也算是一次社会实践,看一看文化属性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突破文化属性对人的束缚,能产生多大的动力促进社会进步?

为了让自己心安,丁元英还特地去五台山拜见智玄法师。智玄法师听了他介绍后给了他四个字“大爱不爱”,正好与老子“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不谋而合。丁元英其实心里明白杀富济贫,于富于贫都是有害有益,没有弱何来强?扶弱未必就是害强,以强辅弱,社会进步是最后目的。至于过程,人们的认识需要时间。他自己挨骂,不被人理解只是一时之事,社会的潮流终将应该是这个走向。

丁元英去五台山之前胡诌了一首小诗欲与智玄法师切磋,他写道: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生前注定?智玄法师给他修改了九个字: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了。智玄大师说的天命和丁元英说的天命截然不同,一个是经过思考的人生,一个是得过且过的人生;而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直指究竟。丁元英算是给自己心理上找到了某种支撑。

丁元英看完叶晓明,冯世杰送来的全部资料,再结合自己的调查之后,他精心策划了一盘大棋。总结如下:

第一步,他打算利用冯世杰的小作坊,提供他自己设计的音响组合技术,使用国内知名品牌乐圣旗舰的音响(喇叭和分频器),雷斯特的功放,还有瑟琳达的CD播放机,制成国内市场还没有人做过的强大功率的超级音响。王庙村的村民主要是生产机架

第二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命名“格律诗”。先在国内申请专利,然后走国际路线,获得国外负有盛名机构的品质鉴定书,并且在国外市场,柏林,巴黎,伦敦社立代理点,以此为托,造成主攻国际市场之态势。与此同时在北京设立门市部,正式营业。一套格律诗音响的定价是16000元,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平均价格。一切似乎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生意不温不火,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直到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音箱展销会开幕,格律诗突然宣布把原价16000元的音响组合全部减到3400元的批发价,于是一天之内500套全部售出,立刻产生了轰动效应。

第三步,他知道,这一突发商业行为势必对国内最大的知名品牌,乐圣音响造成威胁。那个号称只有矛,没有盾的霸气总裁林雨峰面对这样的挑战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起诉格律诗为恶意竞争。

而这正是丁元英想要的。而且他应诉连律师都不要请,只需找一个诉讼代理即可。因为项目开始之时他就已经为这一天做了充分准备。他把进展的每一步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且有当事人的签名。诉讼代理就可以根据这个原始记录作为蓝本,采用纪实手段,包括录像,录音采访等等,就可以详细介绍王庙村如何起步,如何建立简陋的家庭式作坊,如何动员全村每一户家庭成员,根据各家各户以各自的特长投入其中。全村不分男女老幼,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全员投入的实情。这就是所谓的廉价劳动力,也是价格低廉的来由。

虽然这样一来肯定就暴露了格律诗音响制作过程的残酷社会现象,诸如超长工作时间,老人和孩子的介入,简陋的工作环境,严重的空气污染等等,但是丁元英料到鉴于中国当时的初步发展阶段,农民靠自己脱贫的决心和艰难,虽然可能会引起社会层面的舆论讨伐,但法庭和相关部门终究会网开一面,判其竞争的合理性,胜诉的把握极大。

第四步,丁元英要竭力促使乐圣音响收购格律诗,而且他料定,国内那家主打家庭影院音响的最大公司伯爵音响,届时也会来凑热闹,竞挣收购。这样乐圣旗舰会在压力之下,促使它下决心收购特律诗,完成实质性的一步。只有这样,丁元英明白,才能算是给王庙村建立起了造血系统,它才能存活,才能真正地走出贫困。

在这样一盘精准策划,杀富济贫的大棋中,要想走完,靠的全是人,各式各样的人。走到任何一步都有可能有人获益,有人出局,有人受伤,有人伤人。商场如战场,最终取胜,哪怕就是一次阶段性的战役都需要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丁元英是够痞的,他不宣而战,扑向乐圣音响的市场份额,打了它一个措手不及。可林雨峰还完全不知这其中的圈套,没有看出任何端倪。不过别说林雨峰,就连格律诗自己的总经理叶晓明都蒙在鼓里,完全没看懂丁元英的策略。看到如此幅度的降价,乐圣还没反应,他自己就先内疚了,觉得自己理亏。所以当乐圣要求索赔,并且起诉格律诗时,叶晓明顿时觉得大难临头了。他认为丁元英是绑架了他们一起胡闹,并且认定格律诗是蚍蜉撼树,必输无疑。与其看到自己好不容易才攒下的一点钱全部赔掉,不如及时止损。他和冯世杰,刘冰一分钟都不能等,连夜退股,逃离,把差一口气就得吃的蛋糕拱手让给肖亚琴了。有读者就问了,丁元英为什么要瞒着自己人呢?其实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明面上,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只是他们都视而不见,思而不想。做不了棋手,只好作棋子。

作者豆豆应该是想通过这样一个事件,通过一些相关的人来反映一下我们社会中每个人的造化,而这个造化又是深深地埋在每个人的文化属性中。如果说,在《背叛》这部小说里,作者还想把宋一坤塑造成一个讲义气的,对哥们儿的事大包大揽的江湖好汉,那在这部小说里,丁元英可是对谁都没有表现出怜悯,他已经深知“大爱不爱”,“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的道理。人各有命,有悟性的,自然会抓住机会,看不明白的,终究是大浪淘沙,退回到自己的原点。更有甚者,为自己的偏执付出代价。

丁元英的大棋当然是我们读者看完故事后,后知后觉才总结出来的,而在这过程中的所有人,大家都深卷其中,就像我们弯着腰着驼背蹒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有谁能站在高处先知先觉呢?就在这日常生活中,在商场的惊涛骇浪中,相关的人物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的文化属性,丁元英手握他们的密码,却无力改变他们各自的命运。至于丁元英的文化密码,留给读者中的高手去解吧。知乎上有一篇《丁元英-----德国文化血统下的中国觉者》,就分析得不错。

未完待续

心之初 发表评论于
《天道》是我难得看过两遍的电视剧。难得你这么静心写的书评。“中国文化越来越粗鄙”(冯骥才语)
我已经难得读中国当下的小说了。问好。
人参花 发表评论于
这是最近的文章,我居然错过了。
我曾经把所有能找到的评论都读了。文学城还有一位同道人也喜欢天道。
我挥了挥手,同迷天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