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成君子,“名利”治小人
文/幸福生
“礼”,初文作“豊”,最初并没有示字旁。“豊”的说法虽然不一,但均属祭祀用品,祭神要有最大的敬意,这就是礼。后来为了增加神圣感,又加了个示字旁,成为繁体字“禮”。示字旁,源于祭神的桌台,示字旁的字,往往事关天地鬼神宗祖。
简化字“礼”,我实在找不出解释。乚(yǐ)“竖弯钩”,似乎无章可循。这类字只为书写方便,被称作俗体字。
“义”,繁体为“義”,从羊,从我。“羊”,可谓古人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羊大为“美”,羊言为“善”,再加上羊我为義/义。我就是“羊”。至善,至美,乃义者也。
“羊”不愧为善美义的灵魂,你看,天上飞翔,火边打烊,木旁有模有样,水面碧波荡漾,洋洋洒洒。鲜美莼羹,养生养颜,呼吸氧气,幸福吉祥,自在徜徉,人人羡慕,非羊莫属。
“我”字的确源于古代的一种兵器,但认为“義”下面的“我”就是兵器,就有次序问题。“義”字的出现,一定要在“我”字之后,“義”下面的“我”只能是第一人称我,所以我不能苟同,用武器的威仪解释“义”字。
像美丽善良的“羊”一样,从“我”做起,为善事,行善路,做善人,这种高尚精神品格便是“义”。
简化字“义”和“礼”类似,属于俗体字,似乎属于解字的禁区。
“名”,会意字,从夕,从口。古人夜间行走,缺乏照明工具,彼此看不见,为了相互知会,就自呼自己的名字。“名”无非就是名字,再引申出名声、名义、名望、著名。呼多了,耳熟能详,但无非是一个名称,名非实也。
“利”,会意字。甲骨文的“利”字,左部是“禾”字,成熟的庄稼;右部为“勿”字,“刀”字的基础上又加了几点。通常的解释为,刀割庄稼,说明刀的锋利。
我觉得庄稼旁边的刀子,可没那么简单。庄稼要不是你的,就不能碰,否则要付出血的代价,“刀”字上加的几个血点就是明证。
后来“勿”字变成了立刀旁,立刀虽然还是刀,但擦干了血迹,少了血腥,同时少了威慑,也让逐利之徒趋之若鹜。
“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礼义”成就君子,却不应禁锢君子。面对小人,不得以时,不必拘于礼义,可针对其驱名逐利名利的弱点治之。其实,小人之所以受名利所治,便由于小人是名利而成。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这礼义和君子都出自奴隶社会,原本为奴隶主贵族定制,和奴隶甚至平民都没有任何关系。
“礼”,文明有礼,“义”,从善如流,是做一个好人的行为准则;而“名”,只能实至名归,否则只是虚名,“利”,必须取之有道,不可图非分之利。
今天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何不也君子一把,礼义一程。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却可以做一个礼义的自己。我们爱惜自己的羽毛,珍重自己的劳动,切不能自轻自贱,成为名利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