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ry Night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再见繁星是在大都会的梵高特展上,它是那么一个神奇的存在,它被那么些敬仰的参观者围着拥着膜拜着,而它居然不是梵高很重视的个人作品。他更重视的是另一幅田野风景画。由观看梵高的特展我想到了挺多。赘述如下。

那天我去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为了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的个人终身时装展。这个展览是由迪奥芬迪及几个时装公司促成的,它们分别是卡尔拉菲格从1950年代到2010年间设计的时装作品。展名叫线条的美丽。它从设计师初期师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贵族人文画,到后期他从异国文化里借鉴每季设计元素。他才华横溢,据跟他一同工作的辅助设计师如花型设计师打版师等回忆录像,他的设计草图特别清晰准确,他人很友善。他一生取得了作为时装设计师最高的荣耀和经济效益。我感觉他比女性都会打扮女性,艺术感觉很敏锐。而且用现代的说法来说,他很有团队作业意识。因为他nice,所以他在几个大时装公司工作多年,有很好的辅助人员给他好平台,把他似梦似幻的时装设计图纸转换成高级时装或高定服装,拥有世界级知名度。他的服装特展吸引了很多时尚的年轻人及爱美的中老年人,以及我这样从来没有买过他衣服的好奇者。参观他的展有种像贵妇人生活方式致敬的意思。当然时装制作的工艺之美也是很惊艳的。
老佛爷的受欢迎现象让我思考另一位艺术家,法国雕塑家罗丹。罗丹的若干座青铜雕塑及大理石雕塑,很一些实验性的石膏或黏土雕塑作品都在老佛爷展厅前的长廊里展示着,它是欧洲文化展览的一部分。当我看到罗丹在创作初期,在别人的商业化雕塑室里工作,做一些美轮美奂的少女头像作品,特别符合布尔乔亚的通俗审美趣味。罗丹后来说,那工作没有意义,他是再也不能雕塑那种商业作品了。他要塑造自己眼中的美,真实的美感。故他的好些作品初看并不美,细看那人物身体的扭曲,或庄严或悲哀的神情,传达出各种强烈的人类情感。这更隽永。
我能分辨出老佛爷展厅和梵高展厅是不一样的观众群,也许有重叠。而三位艺术家寻找的是不同的艺术道路。老佛爷是研究受众并愉悦引导受众。罗丹和梵高都是他们那一时代的特立独行者。故老佛爷的作品有一部分人喜欢,购买并拥有,因为他打扮了她们,表达了她们。而梵高和罗丹不研究受众,他们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他们表达自己感觉到的美。故而梵高和罗丹似乎经济上不成功或欠成功,而艺术影响力更大,更长远。他们在搞fine art纯艺术,老佛爷也搞实用美学。这两者不好比较,各有所长。比如大家都喜欢梵高的画--繁星或向日葵,但能拥有这作品,甚至经常观看真迹都是很难的,现在价值动则1500万美金什么的。但拥有仿梵高画作印制的厨房围裙,餐具,甚或ipad的保护套,都是普罗大众比较容易够到的事情。它们有属于实用美学的范畴。这两者对社会都有益处,缺一不可。我还记得国内沿海油画工作坊有中国工匠大量仿制梵高的油画作品,低价销售海外,那匠人也是业界有点名气,是那里仿梵高第一人。结果他人有经济收入了,去国外旅游看梵高的真迹。结果他说那真迹与他仿制时参照的照片根本两回事,许多细节照片看不到,笔触看不到。他自嘲白仿了这么多年梵高。哈哈。
随便说明,我去大都会参观梵高特展,有些作品是私人收藏品,有些是从荷兰梵高纪念博物馆里借来展览的,多么难得的了解艺术家创作历程的机会,也是小小开眼了。比如梵高画cypress的田野和树,同一个题材他画了几十幅,真真是刀砍斧砺磨成针,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在现今较浮躁的社会气氛里,更显难能可贵。
参观完梵高特展,我几天心里都哼唱着那首歌Starry Night.看他画展的美好感动由着这首歌,在我心里流淌。另,幻化我平日散步的小公园,草地与爬藤高树,若在艺术家眼中会由繁化简,变化出什么美的图案。
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
仅以此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