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吃法,就同在乌镇的吃法不一样了。苏州是个名城,还有许多名菜。
第一天,在报恩寺对面吃了小笼包子;在山塘街,吃了。
吃小笼包子,等了很长时间,馄饨都吃完了,才上来。等是值得的,味道不错。
在山塘街入口处,有一家音乐餐厅,环境不错。我不是要听音乐,我不喜欢那种年轻歌手唱的歌,欣赏不来。但我立刻决定入座,后来再也没有看到理想的餐厅。
要了一盘青菜、一条“松鼠桂鱼”、一碗米饭、一杯绿茶。青菜很好吃,鱼马马虎虎,米饭很差,是糙米。
第二日,在观前街得月楼吃的午饭。文革前有个滑稽电影叫《满意不满意》,王丹凤演的,讲的就是苏州得月楼的故事。吃了响油鳝糊、万年青冷盘、一碗米饭,茶水好像包含在服务里的。晚饭是在新缰人那里买了羊肉包子和馕,凑数。
响油鳝糊,好像没有小时候那么好吃,但是这是去苏州必点的菜。
”万年青“这个菜,味道一般般,从前好像没有吃过。
“万年青”据说是脱水菜芯的俗称,一般用来做冷菜。是不是近年来的新发明?
出门在外,青色的菜一定是不能少的,否则肠胃不舒服。
新疆人的羊肉包子,略微有点骚味,还算好吃。
馕,那天压根就没吃,做了备食。
第二天,在古运河边休息的时候,把它给吃了。
第三天,在松鹤楼面馆吃的面和点心。面是苏州人的特色。
主楼已经关门,吃不上了,就去对面的面馆吃。松鹤楼、得月楼,都是苏州著名的饭馆。
吃饭的环境,还算不错。里面人丁兴旺。
我叫了酒酿圆子、葱油饼、蒜条黄瓜、红烧狮子头、重青宽汤白面等,要自己刷菜单点菜,我弄不来,服务员来搞定,88元还让我便宜了6元。葱油饼没吃,带回旅馆,东西太多了,吃不下。
那个红烧狮子头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吃味道不对,再也没碰,已经晚了,从那天起,晚上拉肚子,拉得昏天黑地,上吐下泻,把新买的绣花鞋也吐脏了,还差点觉得要告别人间了。
第四天,因为肠胃不好,不敢多吃乱吃。但是一点不吃也不行,我还要出行、还要爬山。早上吃了一碗白粥,中午在木渎镇一家干净的农家餐厅,要了白斩鸡、莼菜三丝汤、酱萝卜和饭,鸡动了一筷子,不嫩不好吃,没吃。
莼菜也是苏州的特色,它本身没有味道,就是非常地嫩,要借其他食材的鲜味。茶水是免费的,我忘了灌一点带走。农人的酱萝卜很好吃,汤拌饭,吃得还算香。
在灵岩山里要了一杯酸梅汤。
晚上走不动了,在《苏哥利》酒店订了一套儿童餐,含有薯条、意大利面和小番茄,是我喜欢的,让他们送到房间来。
第五天,我去了盘门公园,下午回到观前街,时间不对,大多数饭馆都关门了。只有《苏地人家》还开着,那是吃苏州特色菜的饭店,据说也得过奖。里面的客人,大部分都走光了,还剩几个客人,服务员催我赶快点菜,厨师要下班了。我匆匆点了蟹粉豆腐、莼菜银鱼羹、太湖手剥虾仁。
蟹粉豆腐最好吃,拌了饭,全吃光。
莼菜银鱼羹,莼菜嫩,银鱼也嫩,把莼菜都撩了出来吃掉。
我们上海人,没有莼菜,总是把银鱼用来炒蛋,也很好吃。银鱼我们称它为“米长鱼”。
虾仁太多,虽然不腥却也不鲜,吃一丢丢就不管了。
我在苏州,本来是想吃大闸蟹的,时间不对,那要冬天吃;最好是起风之后,蟹质变硬,膏黄蟹肥,好吃。最早的六月黄,也要等到七月份呢,现在才四月,哪里有大闸蟹的影子???
电影《小小得月楼》,1983年,上影。
电影《满意不满意》1953年,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