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先得给成功下个定义, 成功的标准不同, 讨论起来就有点鸡同鸭讲了。
第二就是不同时间,成功的标准也不同, 只是“略”又不同。
大致上最重要的成功内容, 应该是金钱地位名誉, 这三项“指示”无不指引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
若以“文革前, 文革中, 文革后”, 说说成功和“高考”的关系, 也是很好白相的题目。
文革前是不能说“想当官或升官”的,而是用“争取进步”来代表,什么“进步”?职务级别也!一个科员努力工作, 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得到上级的赞赏,觉得这位同志不错,于是就把他提拔成科长, 显然他就是比“同等条件”的同志就“进步快”,说白了还不是“成功地升了官”!顺便说一句,1956年之前, 升官是要“加薪”的,也就是说“进步是和经济利益挂钩”的,至于1956年之后, ”升官不发财“现象出现了,不知这是不是伟大领袖“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一个措施,但待遇还是很有可能得到了改变,比如住房面积。
那段时候, 学历有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虽然领导相中一个人,还是希望这位的文化程度不要太差, 多认得几个字还是有好处。
不过, 正因为升官很可能不发财, 那么基本工资的高低,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可做不可说的成功标准之一了,学历明显就赚了便宜,大学毕业哪怕分到了鬼不下蛋的地方,转正后五十几块钱是雷打不动的,在见惯了三四十元养活一家人的中小城市(镇)的老百姓心目中, 那不就一种成功吗?钱还是重要得不得了啊!革命似乎当不得饭吃。
全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 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
颠倒的历史被颠倒过来, 革命真的好像不需要吃饭了。
看着原先算是“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99%成了比马路上阿狗阿猫还要阿狗阿猫了,新一代“进步”可以靠直升飞机了,貌似“共产党员不是要当官,而是要革命”, 骨头里“地位”的重要性, 一点儿没减少, 几派打来打去为的是革命委员会里的席位,常委尿得一定比委员高。其实政治中枢何尝不也是这么想的么?
陈永贵大叔一下子提进来政治局当上了副总理, 是升官了吧,张铁生愤愤不平地写了封信交了白卷,中央委员还是啥的,就连那个爹妈给他名字起得怪到了极点的齐齐哈尔钢厂的“王白旦”,也能得到比林副统帅还要多两票地当上了九届中央委员, 是官而且还是大官了吧,天晓得江青同志觉得这名字实在too funny, 白旦改成了百早,戏剧性没有幽默感不见了, 十大的时候就变成了中央候补委员,还是大“官”嘛。
老百姓心目中成功, 好像还是谁当上了什么“官”, 因官位而带来的“待遇”--说白了就是经济利益--不太被人说来说去了。
这个阶段, 高考都没有了, 哪有什么“高考和成功”的关系, 唯一能找到例外的就是张铁生。
十月里响了春雷,历史又被颠倒一回,“恢复”才是成功的标志, 恢复了职务恢复了工资,还是“金钱地位”两件事,别的都是假的。
也是“恢复”, 恢复高考, 倒是把“成功”和高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拴上了二十年?吧。
提拔干部, 或曰“进步”,或曰“升官”,好歹得有个学位, 真的没有就假装有个“假”的, 假的学历还是学历, 总比不认得字就能耀武扬威“老卵一番”好些,这应该是成功的标准和高考最正相关的阶段, 相关系数等于0.95。
一步一步高校扩大招生, 大学的门槛儿低了,出来后不成功就太容易了,人们发现,拿升官发财作成功的标准, 最最要紧的因素不是高考, 而是“爹妈”(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