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尔曼:后战争时代,乌克兰现在怎么样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
今年春天,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在乌克兰的“剩余领土”上进行了第八次年度乌克兰市政调查,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对18岁以上的人在家中进行个人访谈并获得回答样本。这项研究规模宏大且具有代表性,一个深入的研究结果能够让不明真相的人们了解后战争时代乌克兰社会的状况以及其中的割裂之处。
调查在乌克兰的所有非俄占区领土进行,期间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采访了16800人,获得了足够的样本。笔者对该调查进行一些自己的研究,也参考了一些乌克兰社会的历年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后战争时代的后乌克兰是什么样子?通过此类的调查结果,我们能看到乌克兰社会什么样的百态?
乌克兰人对乌克兰的评估
人民对未来的期望可以让评估出人民如何看待国家的发展以及他们是否准备好继续建设祖国。而乌克兰在这方面成绩惨淡:乌克兰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和敖德萨等州的约20%的居民认为该国的未来无望,约10%的居民认为他们根本无法对乌克兰的未来有一个确切的认知,约40%的居民认为乌克兰根本毫无希望。而中部和西部的居民则有55%的居民认为乌克兰“有发展的希望,但希望不大”。这个结果展示了乌克兰人普遍对乌克兰的未来不看好的残酷现实。
乌克兰的社会的乐观程度则根据政治光谱和地域也各有布通。亲西方人士和中间派期待依靠西方的外部支援解决积累的社会问题,因而情绪更多比较乐观。而东部、南部地区的俄语人口则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乌克兰西部地区居民的乐观情绪的根本是政府的财政倾斜,其城市发展的优越性被该国西部地区的居民所目睹,在战争中,赫梅利尼茨基、文尼察、卢茨克、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切尔卡瑟和利沃夫等州的城市得到了当局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发展明显强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东部、南部地区的负面情绪自然十分严重。扎波罗热、波尔塔瓦和尼古拉耶夫的居民持消极情绪的比例最高,约占受访者的一半。
边境地区的居民对未来也抱有悲观的态度。与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接壤的乌日哥罗德、与罗马尼亚接壤的切尔诺夫策和敖德萨、与白俄罗斯接壤的罗夫诺、和俄罗斯接壤俄罗斯的苏梅和哈尔科夫等边境州的三分之一人口认为他们的城市发展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大约15-20%的人认为政府在发展城市方面有私心。剩余的大部分人则对此不予置评,也就是说,乌克兰边境地区的一半居民对城市发展以及未来的前景持消极态度,而几乎全部边境居民对未来都不持乐观态度。
后战争时代的乌克兰经济
后战争时代乌克兰的经济情况显著恶化,这体现在了乌克兰人民的家庭财政上。乌克兰所有地区的居民在接受调查时对家庭财务现状的评价要么是与战前持平(占受访者的25-30%),要么恶化(占受访者的65-70%),认为自己家庭财务状况有显著进步的寥寥无几。
首先,俄语人口占多数的东部地区居民的家庭财务状况一直在恶化,尽管当局承诺要给每个乌克兰家庭一笔丰厚的财政补助津贴,但东部俄语区的乌克兰从未得到过这笔津贴,相反,在战争时期,他们是乌克兰的“工业捐助者”和“军费承担者”,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八年的内战,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破裂导致乌克兰东部地区人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亲俄区”如哈尔科夫、敖德萨、扎波罗热、第聂伯罗等州的居民几乎全员表示不看好自己的未来财政情况能够好转,只有 2-3% 的人表示未来一年后乌克兰经济形势将变得更好。东部地区的受访者有近20%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糟糕透顶。
在这方面,当局的确没有一碗水端平。乌克兰各地区经济补贴水平的差异估计与居民对未来经济状况的评估呈明显的正比态势。与东乌地区相比,当局对文尼察和卢茨克等西部州的补贴可谓是毫不吝惜,在因战争而经济受到重创的当下,当局对西部州家庭的财政补贴总额竟达到了18亿美元之多,而东部州只有2亿美元(名义上为15亿美元,但只有2亿美元被落实)。在苏梅、切尔诺夫策、敖德萨、波尔塔瓦、尼古拉耶夫等州,大量的工厂因缺乏资金而被迫关闭,许多城市家庭因无以为继而被迫回归农村,而当局却对此不管不问。
城市公共部门的工作
除此之外,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的调查结果中还提供了乌克兰各地区公共服务质量指数,该指数是评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的汇总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结果中,乌克兰的所有城市包括西部、中部和东部以及首都基辅的指数评级均被划分为三级。一方面,西部地区与中部、前线地区之间的指数存在细微差别。在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居民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趋同—都认为当局的公共服务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前线地区的公共服务工作的评估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乌克兰人民对城市公共服务工作的评估是全乌生活水平下降的显著证据。
例如,在哈尔科夫,当地居民对当局的垃圾收集、公共交通、道路质量、社会服务、救护车、能源、天然气供应和电网修复的速度和质量感到极为不满。尤其是垃圾处理,根据哈尔科夫居民的反馈情况,哈尔科夫如今“垃圾如山”,切尔诺夫策和尼古拉耶夫等州的情况还比哈尔科夫更糟。哈尔科夫居民反应公共交通服务态度差、车辆年久失修、车厢内有怪异味道、汽车排班表混乱等问题十分严重。
在社会保障服务方面,利沃夫、卢茨克和文尼察等西部州的居民反馈较好,而切尔诺夫策、敖德萨、波尔塔瓦等俄语州较差。在救护车方面,哈尔科夫近80%的居民对救护车的懒散迟到感到十分愤怒。此外,哈尔科夫有89%的人对能源供应状况感到不满,8%的人对能源供应状况感到非常愤怒。对电网恢复工程进展最满意的是利沃夫(85%),最不满意的是切尔诺夫策和哈尔科夫(分别为40%和65%不满意)。
综合来看,对公共部门质量满意度最高的州是文尼察,最低的是哈尔科夫。为什么哈尔科夫和文尼察的民众对当局公共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如此之大的差别?文尼察人该庆幸他们有一位好州长,一位不那么贪腐且做事高效的市长就是如此神奇。文尼察如今的州长弗拉基米尔·格罗伊斯曼(Volodymyr Groysman)在2014年颜色革命之前就是这座城市的统治者。作为如今乌克兰少见的“亲俄派”和实干者(译者注:其实算不上多么亲俄,这位更确切地说是比较务实的中立派),格罗伊斯曼亲自监督文尼察建立起了有效的公共部门服务体系。即使已经处于战时,他建立起的体系仍然屹立不倒地为文尼察人服务,这是文尼察人的福气。
除了人的因素外,当局对西部和东部“拉偏架式”的财政支援也是人民体感差距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哈尔科夫和文尼察两州的道路质量。根据笔者的观察,文尼察如今的的道路状况在全乌克兰首屈一指,文尼察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去填补道路上的坑坑洼洼和修建新的柏油路。但哈尔科夫等东部州的道路状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许多道路表面不平坦,存在着大量的坑洼、凹凸不平的路面以及严重的裂缝,有的地方缺乏适当的路标,部分道路的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在雨天或融雪时积水较多。由于当局的偏袒性政策,哈尔科夫地方政府根本没有钱去解决这些问题,哈尔科夫人对此怨声载道。
此外,两州街道照明情况的对比也很能说明问题。文尼察是全乌克兰街道照明情况仅次于首都基辅的第二好的地区,而最糟糕的毫不意外又是哈尔科夫。街道照明是一种很大程度上依赖电力供应系统的公共服务项目,由于当局优先供应基辅及西部州的歧视性政策以及时而有之的俄罗斯军事打击,哈尔科夫的街道照明水平说是退回了中世纪也不为过,一些哈尔科夫人开始大量囤积蜡烛和木柴,甚至已经快形成了一种“产业链”。
教育情况
目前,全乌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大学仅在西部和中部地区继续运转,东部、南部的教育机构受战争影响早已事实停摆。卢茨克、文尼察和乌日哥罗德等西部州的教育情况最好。最糟糕又又又是处于东部、南部的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和敖德萨等州,我为什么要说又这个字?
这种情况使乌克兰本已较低的教育水平雪上加霜,还多产生了一个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事实上,乌克兰俄语州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三年没有到校学习了(2020—2021年大部分乌克兰学子在上网课)。乌克兰俄语人口受教育水平灾难性退化的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笔者曾参加题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乌克兰?”的主题论坛,会上就有有识之士指出过这一点。乌克兰著名政治学家和作家谢苗·乌拉洛夫表示:“我们正在面对的是俄语人口教育的灾难性局面,以及如何为1991年之后出生的居民塑造应有的世界观的问题。俄语人口占全乌克兰的40%,这部分人的教育出了问题将是全乌克兰的灾难。”
中央与地区之间的冲突
央地冲突在中国朋友眼中并不新鲜,但乌克兰在这方面也玩出了新花样。财政分配的不公让基辅和地方州之间的冲突已经趋于白热化,双方围绕这点蝇头小利而展开的甩锅攻防大战令人大跌眼镜。
话不多说,上调查结果就可以一见端倪。第一,当局针对国内的流离失所者曾出台过一项经济适用住房计划。而来自扎波罗热、克罗佩夫尼茨基、波尔塔瓦、切尔诺夫策、捷尔诺波尔、卢茨克的约60%的受访者一致认为,该计划的实施应由该基辅中央负责。而有趣的是也有60%的基辅受访者认为这应该由地方政府来完成。
第二,关于颁发营业执照的相关工作,有多达80%基辅受访者认为,这应该由地方当局来完成。而切尔诺夫策和第聂伯罗州各有57%和69%的受访者认为该工作应当由基辅中央全权包揽。
第三,关于制定供暖费标准,60%的受访小城镇居民认为这理应是地方政府的特权。基辅居民的认知则相反—他们认为取暖费应该由基辅中央统一统筹制定。
第四是关于停电期间的电力份额分配方面的扯皮。在扎波罗热、哈尔科夫和波尔塔瓦等地方,绝大部分当地居民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有权在停电期间事急从权地去分配电力份额,而基辅居民则认为停电期间有限的剩余电力应当由中央统一调配(其实就是应当优先供给给基辅)。
就连文化领域也存在央地冲突。乌克兰几乎所有地方城市的居民都认为,地名问题应该由地方政府作抉择。而基辅有一多半的居民表示,地名的命名权应当由中央掌握,哪怕是一条街道的命名都应当由中央定夺。
央地冲突还体现在许多奇奇怪怪的地方,围绕是否应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问题,基辅和全国各地时常爆发激烈的争论。乌克兰全国平均85%的受访者认为乌克兰有必要加入欧盟,但认为有必要加入北约的只有18%。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全国各地的认识呈现了出一种滑稽但又泾渭分明的地理分布状态:由东、南到西,支持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呼声在不断增高,以基辅为界,乌克兰的东西方分裂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敖德萨有90%、尼古拉耶夫有70%、哈尔科夫有65%的人支持与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合作,反对加入北约。乌克兰曾有五个州就是否应加入北约的问题进行过全民公投,拒绝加入北约的人口占比最高的是敖德萨(69%),其次是哈尔科夫(63%)、再次是尼古拉耶夫(56%)、第四是第聂伯罗(55%),第五是扎波罗热(52%)。调查显示,在认为应加入北约的那18%的人中,基辅以西的利沃夫等州的居民占到了这些人总数量的90%以上。
民族认同的冲突也没有被战争消弭,俄乌战争反而成了加剧全乌克兰民族对立的导火索。敖德萨有80%、哈尔科夫有78%、扎波罗热有67%、尼古拉耶夫有61%、切尔尼戈夫有41% 和基辅有38%的人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卢茨克和捷尔诺波尔98%的人认为自己是乌克兰人和波兰人,在利沃夫和罗夫诺,这个数字为96%,在赫梅利尼茨基则为88%,日托米尔和切尔诺夫策为82%。
战争中的生活分歧
乌克兰人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在战争中,并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战争。
国家的残破清楚地体现在每一个乌克兰人的身上。无关政治和支持俄乌哪一方,乌克兰人目前少见的共识是一致支持和资助战后救援人员的工作。令人遗憾的是,乌克兰残破的人道主义设施并不能发挥其保护人民的作用。
乌克兰全国的防空洞状况均不尽如人意,而情况最差的又又又又是哈尔科夫(75%的人对防空洞等保护设施不满意)和扎波罗热(57%的人不满意)、苏梅(51%)等东部州。而与保护设施的残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州的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乡土情结。哈尔科夫有近71%、第聂伯罗州有65%、扎波罗热有57%的居民明确表示即使战火烧到自己这里也不会离开家乡。除此之外,东部州的人民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厌战情绪,哈尔科夫只有6%、敖德萨只有8%,扎波罗热只有7%的人明确表示愿意为当局而战。
分歧还清楚地反映在对出国者的态度上。在东部州,人们对出国行为十分包容,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苏梅有79%、扎波罗热有77%、敖德萨有74%的人表示对出国者的理解和支持。对比之下,西部州对出国行为则苛刻得多,利沃夫有多达78%、罗夫诺有77%的人对出国当难民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和愤慨。在这个问题上,东西部唯一的共识可能是都不喜欢抛下孩子和原有家庭出国前往西欧的女性(东部有92%的人对这种行为表示唾弃,西部则为85%)。
这其中的区别可能在于东部地区地处前线,那里的人民能以最大程度的宽容对待那些出国甚至是非法出国的人。哈尔科夫、敖德萨、尼古拉耶夫、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的人民很明显地缺乏一种军国主义式的狂热情绪,因为他们每天都感受到战争及其后果。
西部和中部的居民在这方面就差得远了,他们通常只能在具有公关效果的送葬队伍中感受到那一丁点战争的残酷。在当局的狂热宣传下,他们军国主义式的狂热情绪非但没有消退,反而节节攀升,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助推了战争继续进行。
乌克兰的人间冷暖
“我真有一头牛”不愧是人间至理。对流离失所者的态度体现了乌克兰如今的人情冷暖。在没有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时,西部州的那些“老爷”在嘴上对他们可以说是相当宽容,但当他们真的移居到西部时,那些“老爷”就没法再忍了。
当被问及流离失所者是否应当有定居权和投票权时,无论他们是否计划在未来返回原居住地,哈尔科夫(49%)和基辅(48%)的近一半居民均表示他们理应享有应有的权利。最不同意国内流离失所者应享有居民全和投票权等合法权利的地方分别是利沃夫 (70%)、乌日哥罗德 (65%)、罗夫诺 (64%)、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53%)、卢茨克和克罗佩夫尼茨基(50%)。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西部州。
这些冰冷的数字证实了作家阿曼·加斯帕良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乌克兰?”论坛上表达的观点:“在乌克兰境内,只有五个西部地区被基辅视为兄弟地区,而我们认为整个乌克兰都是我们的兄弟。讽刺的是,我们却是异类。”
年轻人无所事事和越来越多的失业现象也成了老大难问题。
年轻人当“该溜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扎波罗热、苏梅、哈尔科夫和尼古拉耶夫等州,这些州约20%的受访者表示社会缺乏创业机会,其中有一半人表示自己没法获得体面的工资。毫不令人意外,东部州又又又又又一次在社会问题上拔得了“头筹”。
精神创伤和心灵的脆弱
如今,乌克兰人口中有五分之一需要心理辅助治疗。其中以苏梅(占受访人数的25%)、哈尔科夫和尼古拉耶夫(各22%)等州人民的心理问题最为严重。
人们如何准备好走出创伤?
为了改善心理状态,人们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其中以第聂伯罗(71%)、基辅(67%)和哈尔科夫(65%)为最多。第二梯次的城市包括卢茨克、文尼察、切尔诺夫策和利沃夫(各占62%)。第三梯次是前线切尔尼戈夫和波尔塔瓦、捷尔诺波尔和罗夫诺(各59%)。
当局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开展社会活动,当然,大部分是军国主义式的狂热传教,特别是在亲西方和反俄的中心乌西地区,这些活动往往以民族和民族主义议程为主导,以喊口号动员为主要方式。在调查中,卢茨克州有34%的受访者宣称自己参加过类似活动,文尼察、克罗佩夫尼茨基和利沃夫州有30%的受访者宣称准备加入这种社会团体。
乌克兰居民在俄罗斯控制区的生活
当局长期在宣传口径上宣传“俄罗斯非法强迫乌克兰人留在被占领土地上生活”的论调,但笔者走访知情人士后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乌克兰有专门研究俄占区人民生活的专业学者。事实上,那些在俄占区生活的乌克兰人大多数不愿意离开,背后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在一份地点位于赫尔松州俄占区、样本数量为10万人的调查中,人们不离开俄占区的原因包括意识形态(约占35%)、无法离开亲人(约占25%)和其他原因(约占27%)。意识形态原因主要是这些民众大多数为“亲俄分子”,而在“其他原因”中又有几个次要原因:第一个乡土情结不打算去任何其他地方(约占26%),因为工作而不得不留下来(约占15%)担心当局的反攻倒算(约占33%)以及由于缺钱(约占16%)。
其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接受调研谈到了俄占区乌方信息的畅通性。这些受访者指出,所谓的“俄占领当局封锁消息”的传闻完全不实。
在接受调研的居民中,88%的赫尔松居民、86%的哈尔科夫居民和85%的扎波罗热居民称在俄占区可以接触到乌克兰媒体和国际互联网。因此,俄占区所谓“信息幕”和当局宣称的俄罗斯对乌克兰媒体的全面禁令是不实的,俄占区的乌克兰居民自己也证实了这一点。
战争之中的重建
与当局宣称相反,我们的人民明智而合理地认识到了被毁坏地区的重建现状。研究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住宅区遭到最大破坏的是哈尔科夫(40%的受访者称自己的房屋被完全损坏)、扎波罗热(34%)和尼古拉耶夫(26%)。
当被问及是否进行过任何房屋修复工作时,62% 的尼古拉耶夫居民、50% 的哈尔科夫居民和29%的扎波罗热居民表示,当局根本没有进行任何房屋修复工作。也就是说,在遭受严重破坏的城市中,修复工作甚至都没有开始,就更不用提进展了。
即使是已经修复完毕的住宅,那也是人民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哈尔科夫,77%的受访者称自己动手修复了房屋,尼古拉耶夫的这一数字为71%,扎波罗热为45%。根据粗略测算,民众用于自我修复住宅的资金总额已有接近五亿美元。与此同时,近40% 的哈尔科夫居民表示希望获得国家援助来修复住房,但当局对他们的请求不闻不问。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有近一半的乌克兰人表示,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对住房、基础设施等进行紧急维修以恢复正常生活,但当局始终宣称这些工作应该在战后完成而不是现在。
绝大部分地区的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他们最想要恢复正常的工作条件、工作和商业活动,大约 77%的人表示现在有必要实施文化和社会凝聚力计划。约92%认为应立即恢复医疗保健系统的正常运转。约95%的人呼吁当局立即组织人道主义援助。
我们的人民的需求再简单不过:就是恢复正常、平静的生活。那些前线城市的人民翘首以盼希望当局能施以援手,但当局甚至没有就这个话题做出任何承诺。
绝大多数民众认为,政府应该利用分配给基础设施重建的资金来创造就业机会和鼓励创业,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受损基础设施的重建工作应尽快进行。乌克兰人民希望重回正常的生活状态。然而,现在当局的财政支出无脑投于战争,对民生的投入微乎其微。
而就算当局真的拨出了财政支援,笔者也对民生工作并不抱太大希望。
乌克兰的地区主义在这里又再次得到了体现。西部地区在重建问题上完全一副坐吃山空、等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的躺平姿态,而南部和东部却要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所剩不多的苏联时代企业来参与城市重建过程,毫无疑问,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待遇将再次加深乌克兰各地区间的裂痕。
不得不说,乌克兰人民还是乐观的,他们相信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可以在五年内恢复。乐观的民众们预测,不到一年的时间,西部和中部城市的基础设施就会恢复。东部和南部地区则大约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恢复。有趣的是,由于战争,乌克兰古老的哥萨克自治又再次恢复了生机,根据笔者观察到的事实,由于当局的缺位、中央权力的缺失,很多城市重建的政治程序变成了首先由当地民选政府确定方向,然后由居民自己通过民意调查确定方案的“自治模式”。
文尼察强大的地方政府和领导人的作用再次唤起了这片土地的古老传统。没有基辅中央组织的全民公投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州出现,甚至利沃夫、切尔诺夫策、罗夫诺、克罗佩夫尼茨基等西部州也开始采用公投自治的方式确定本地区的经济恢复战略。西部和中部地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政治参与的“小农模式”越来越明显。简而言之,当局不带头重建家园、恢复经济,自有人民自行为之。
结语
战争的持续化已经开始让乌克兰社会迈入了后战争时代。今天的乌克兰社会,人民的生活首先与自己生存能力而不是政府有关。民众对社会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度的悲观看法的都证明了这一点。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当局缺位的地方,人民自有办法。
狂热军国主义情绪与麻木的生存欲望交织在一起,造就了今日乌克兰社会光怪陆离的表象。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积累的矛盾和新产生的冲突加强了乌克兰的地区主义。创伤社会正在逐渐成为后后战争时代乌克兰社会的一个常见要素。
当局权威的缺失造就了如今这个独一无二的乌克兰。在后战争时代,乌克兰人民正在等待可理解的“游戏规则”的回归。但乌克兰中央权力不会提供它们。俗话说,权力讨厌真空,当局权力的真空究竟是让俄罗斯来填补,还是让乌克兰人民自行来填补,我们还需要耐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