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轶事(四)他的中美台旷世不了情

旅美三十五年,如今闲云野鶴安度晚年,偶得文思泉源,盼借此博客平台抒发,自娛自乐,也求高手斧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年五月初我和先生回到出生地福建省福清市,当晚我婆婆文革前任教的福清师范学校的学生们 就设宴给我们洗尘。这些学生都已经年逾古稀了,因为怀念他们的恩师,又都认识小时候的先生, 所以盛情款待我们。在酒桌上觥筹交错之间,纷纷谈起了久远的校园往事,我婆婆已经去世4年多了,但老学生们还是对她当年的北大毕业生的光环和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没齿难忘交口称赞。 席过三巡,交流甚欢,有位被誉为“福淸作家”的先生说到:“你们知道郑汀老师前几个月已经去世了吗?听说 97岁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年福清师范的老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聊起了郑汀老师 的传奇故事,还有人讲:“听说郑汀老师去世时是福建省教育厅的副厅级调研员,拿离休老干部的待遇,他是原师范学校教职人员中地位最高的!可当年在学校却被斗得半死...”, 大家你一 言我一语地谈兴正浓,我也逐渐理清了小城名人郑汀老师的感情纠葛和二段婚姻,时间跨度七十 多年,从中国到美国距离 1.3 万公里,如今虽然已经一切谢幕了,但这个现实中的比张扬所著的 “第二次握手”更加令人动容和唏嘘的爱情故事却令人久久回味。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郑汀老师就是妇孺老幼皆知的小城名人了,他时年48 岁,长 得矮小文弱其貌不扬,如果不是 1974 年 11 月的一天,北京突然来人,要带郑汀去见他的美藉华 人教授前妻,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吃粉笔灰的教书匠。这件事犹如在池塘里投入一块小石头,泛 起涟漪层层。消息从郑汀任教的师范学校传出,不几日小城民众好象都打了鸡血,街头巷尾随处 可见一班人交头接耳,兴奋莫名地交流着这千载难逢的故事情节,甚而加油添醋,一时间郑汀与 他前后二任妻子的故事不径而走家喻户晓。

如今郑汀与他的前妻胡希明都己仙逝,可以用真名实姓写出他们的故事了。他们俩是真正的青梅竹马,同是福建省长汀人,二家住在同一条街斜对面,都是长汀的名门望族,郑汀的父亲曾当过国民党长汀县党部书记和“抗战后援会主任”,而胡希明的父亲先是国民党军官,后来弃官从商。郑汀出生于1926年,胡希明比他小一岁,俩人是小学和中学同学,按现在说应该是早恋了,他们18岁就订婚了,百度上有一张他们的 黑白订婚照,一个满脸青涩的楞小伙和一个脸上婴儿肥加胶原蛋白的小美女紧靠在一起,幸福地 微笑。到了20 岁,俩人又先后都考上了厦门大学,真是幸福甜美得如入蜜罐,然后从校服直接到婚 纱,1947年七月初七时俩人就结婚了。在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结婚,,不知是否在冥冥中注定了他俩的悲情婚姻?婚后次年胡希明就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郑晓蕾,孩子小无法兼顾 学业,年纪轻轻的胡希明是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好母亲,就休学在家带孩子,同时还在当地中学兼职教书。郑汀继续学业,幸福的日子似乎总是过得很快,1949 年 8 月蒋家王朝面临土崩瓦解, 厦门即将解放,胡希明的父亲曾是国民党军官,决定举家搬迁去台湾,由于胡希明是长女,弟妹尚幼父命难违,她只好怀着身孕,抱着一岁多的女儿随全家上船去了台湾。当时郑汀不去的理由是大学尚未毕业,要等妻女在台湾安顿好了再去团聚。实际上郑汀早在 1947 年与胡希明结婚前 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1949年6月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这一切他都对胡希明守口如瓶,由 于共产党的纪律严明,加上解放全中国的任务,郑汀是不可能跟岳家去台湾的。可怜的胡希明被蒙在鼓里,与丈夫难分难舍肝肠寸断地到了台湾,就此隔着台湾海峡,音讯全断,更谈不上把丈夫接去台湾了。

话分两头,全国解放后,郑汀在厦门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厦门日报记者,不久更是成为新华社记者, 似乎是春风得意前程无量。不料在五七年反右派运动中,他居然直率地批评党的政策不够关心干 部,“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结果可想而知,他被划为右派,一捋到底,开除党籍公职, 发配到闽北山区劳动改造,从此开始了万劫不复的人生轨迹。几年后由于卖力劳动,加之检讨作贱自己深刻,他的右派“脱帽”了,但被告知这“帽子挂在墙上,随时随地可以戴回去”。郑汀被分配到福清师范教语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在教师的岗位上干了几年,毕竟是名校高材生加新华社记者的底子加底气,渐渐地如鱼得水,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发挥自如,很受学生欢迎。他以为会 安安稳稳地当一辈子教师了,但是妻女去台湾后杳无音讯,他却成了“台属”、“阶级异已分子”。单身男人的生活一团糟,郑汀未老先衰身体瘦弱,有回生病住院无人照料,幸而一位女清洁工常常为他买饭打水,给他带来一丝人间的温暖。单身十四年了,妻女杳无音讯,在文化圈婚恋场里无人问津的郑汀,求偶的心思活络了,他托人了解了那位女清洁工,知道她是农家女,没有文化,名叫王丽美,也是苦命人,前几年丈夫含冤屈死狱中,她单身带着两个十几岁左右的女儿,在市医院干最脏最累的活儿。她这两个女儿跟郑汀的女儿们年纪相仿,可是郑汀与大女儿分别十几年了,小女儿出生后竟连照片都没见过。对自己女儿们的思念变成对王丽美的女儿们的喜爱与关怀,不久后就与她们的母亲喜接连理了。这个婚事很遭小城闲人讥笑;“要怎么样的饥不择食,大学生找个文盲,教师找个清洁工?“ 但郑汀不管这些,性格懦弱的他对这婚事这回却很坚定。很快地夫妻俩就一连生下两个儿子,他给儿子取名大庆和大寨,皆因 1963年毛祖提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婚后郑汀和王丽美如枯木逢春般有滋有味地过起日子来了,妻子的工人身份成了他政治上的保护 伞,丽美虽然没文化,但对郑汀这当老师的很是关心照顾,只是她对儿子们管教颇严,小子们稍 微调皮不听话,她的急性子就爆炸了,农村妇女咒骂孩子的最粗鲁最恶毒的吼声震天:“短命鬼大庆!半路死大寨!你们把我气死了!”,粗鄙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因为没文化,她不知道大 庆大寨的意义,只知道是儿子们的名字,大声咒骂或者可以吓得他们听话些? 郑汀劝过几次妻子不要咒骂得几座宿舍乃至整个校园人尽皆知,但丽美不以为然,反而连他也一起挨骂,瘦小干巴 的她声音却尖锐粗犷:“半路死天杀的大庆大寨,野哪里去了? 短命仔滚回来!” 叫得更凶了,郑汀只道是妻子粗鲁惹人耻笑,没想到却因此种下祸根。如果人生能够在这样的吵吵嚷嚷中平安度过,也不失为一种苛且偷生混混沌沌的生活。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师范学校首当其冲,红卫兵学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斗黑帮斗黑五类,郑汀马上被揪出来批斗,右派坏分子 加上“恶毒攻击大庆大寨”,“反对毛主席亲自树立的大庆大寨就是反对毛主席”等等罪名,马上成了“牛鬼蛇神”被关进“牛棚”,天天批斗,无论郑汀如何解释王丽美是因为没文化和粗鲁
犯了大忌,但造反派却不放过他,关押折磨毒打,给他脖子上挂牌跪在海蛎壳上,硬给他安上“故意给儿子们起名大庆大寨,指使妻子恶毒咒骂,破坏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罪名,剥夺教师职位,勒令劳动改造。当他接到北京的通知时,才知道他的前妻作为“美中友好协会访华团”成员来到北京要见他。当年没有高铁,从福清坐汽车到福州,再坐绿皮火车上北京,整整五十个小时,一路上郑汀悲喜交织、思绪万千、心如乱麻。

郑汀那二十五年里因两岸敌对和中美隔绝而无处寻踪的前妻胡希明其实一直在找他。她是个坚强执着的传奇女子,对丈夫的爱达到“海可枯石可烂,唯爱永不变”,到台湾后不久,她生下了二女 儿,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弱女子,一边养育两个幼女,一边念念不忘当年她在厦大肄业,花了几年时间半工半读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工作几年后又申请到了去美国念硕士研究生,而后在美国一路 披荆斩棘读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找到了工作,但台湾当局因为她是“匪属”(即郑汀的 共产党员身份,却不知早被开除了),不让胡希明两个女儿赴美团圆。后来胡希明不断上诉,通 过关系写了封信送达美国总统肯尼迪手上,据说正是总统被刺杀的当天 1963 年 11 月 23 日上午, 他读信后亲自给宋美龄打电话要求放行,几小时后肯尼迪总统就遭毒手了,胡希明的两个女儿却 得以获准在 24 小时内离台赴美与母亲团聚。胡希明不但在事业上努力奋斗,七十年代初就当上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教授,就是杨振宁教授工作了 37 年的著名科研教学大学。而且胡希明这个非凡女子对爱情忠贞不渝,二十多年来无时无日不在思念和寻找夫君,真正是“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宋晏殊】。

1972 年中美关系解冻,尼克松总统访华,胡希明看到了希望,她积极参加美中友好协会的活动, 于1974 年成为访华代表团的成员,行前就向中国国务院提出寻找前夫的要求,据说是周总理亲自布置工作人员去福建寻找,茫茫大海捞针似的,终于从厦大及新华社记者的线索中找到福清师范,当身处逆境中的郑汀得知前妻已经是美藉华人大学教授,守身如玉一直在寻找他时,不禁嚎 淘大哭,只好对来人说明自己早已另组家庭,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的现状。这些消息反馈到胡希明那儿,她为找到前夫而欣喜,又为他另娶而悲哀,但仍然坚持要见到他,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 郑汀进京见美国前妻的传奇。

北京的深秋已经是凉意深深,郑汀穿着他最好的一套衣服,拎着家乡土特产,在工作人员安排下去北京民族饭店见到了前妻,两人相见的那一刻,彼此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含泪互拥,虽然他们并未离 婚过,但因郑汀已经再婚,中方在会见前已经提醒过郑汀,所以这个相隔 25 年后的见面应该是很克制的。郑汀拿出大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告诉前妻:“我贴身带着这张照片 25 年了,经常想念你们。但后妻在我困难的时候不嫌弃与我结婚,我不能负她......” ,郑汀告诉胡希明,有一回他被造反派毒打,断了二根肋骨,昏迷过去,是后妻把他背回家,又请来跌打医生来家诊治,细心伺候,买来猪骨头熬汤补养,三个多月后才痊愈。后妻虽无知无识又粗顽,但对他是有恩情的。还有两个儿子才十岁左右,正需教养,他不能折散这个家庭。胡希明长叹一口气,看着 这个自己挚爱的丈夫已经成为前夫,25 年的韶华一去不返,印象中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除了眼
睛依旧闪亮,脸色憔悴灰暗,五官变样,又黑又瘦,与心目中日日思念的爱夫有天壤之别,她与他交换了老花眼镜,告诉他从此永不相见。不到 24 小时后,美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启程回美国, 胡希明婉拒了郑汀要去机场送别的愿望,郑汀失魂落魄地在起飞时间来到天安门广场,希望看到 掠过天空的飞机,他不知道是哪架飞机,遂心中大恸,内疚与哀伤无以复加,跑到定居北京的大姐家里痛哭 一场! 回到福建后的郑汀如行尸走肉般地消沉了好久后终于想通了,他对朋友说过:“前妻情深 似海,后妻恩重如山”,百般纠结之下,决定斩断前缘,维持现状。

回到美国后的胡希明也魂不守舍了许久,她告诉女儿们:“你们的爸爸等了我们十四年,然后 像所有的男人一样,他再婚了......"! 女儿们见到坚强的母亲那一刻泪眼婆娑,明白妈妈是强压悲伤,不禁想起她们幼年时,只因教堂牧师长得有点像母亲心目中的父亲,并不信教的母亲每 个礼拜天都拉着两个女儿去听他讲道,痴痴呆呆的微笑着紧盯着牧师!思念有多深,失望就有多 大,痛苦带来的伤害改变了胡希明,从此她斩断了情丝,一心专注于工作与事业。她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优秀教授,写下多本学术专著,还在中国出版,也与中国几个大学合作,八十年代还 来中国讲学当客座教授,但她拒绝再与郑汀见面。这是她的人格高尚,宁愿自己被辜负去成全别 人,还是她被伤透心而毅然放弃?我们不得而知,但她在63岁高龄时跟爱慕她多年的美国同事罗拉结婚,74岁即仙逝,她于 2001 年殁于痛苦折磨她多年的渐冻症! 前几年她的大女儿郑晓蕾用英语写了“我的母亲胡希明“,由福建出版社翻译出版,对父母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有很多细致的描写。

不久之后郑汀迎来了时来运转的高光时刻,不知是因为中美统战的考虑还是对他处理婚姻问题理智的赞赏,或者就是他业务水平和才华得到重用,1979年他被调到福建省教育出版社,而后又在教育厅任职调研员,家住福州西湖近旁,是福州市最中心好地段,1984 年官至副厅长离休安养晚年。我先生的母亲与郑汀是当年福清师范学校的老同事,都是语文老师,又住在同处院落宿舍,所以先生从小与郑汀就熟悉,他曾在八十年代中期与郑汀在西湖附近路遇,受邀去郑家坐过,印象中郑汀的生活颇为滋润。我母亲当年是王丽美工作的医院的内科主任,所以我也听过王丽美的许多轶事,说是她工作上很勤快,为人也很善良,就是没文化低素质,一开口就会冒出“三字经”。郑汀先生活到 97岁, 今年一月底寿终正寝,友人特别强调是非新冠死亡,愿他安息,如若有天堂,能否与胡希明相见释怀,再续前缘?

年代久远,多方打听得知,郑汀后妻王丽美仍然健在,他们的两个儿子大庆和大寨也早就大学毕业事业有成。在国内副厅长家庭成员的待遇不会差的。写完这个故事,除了对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凄婉坎坷的婚姻的感慨,我也对爱情婚姻有了很多疑问,古往今来都赞颂的“青梅竹马”“志同道合”“门当户对”“性格契合”“文化相当”之类的恋爱婚姻的金科玉律在郑汀、胡希明、王丽美之间完全乱了阵脚,郑汀为什么不选择与情投意合的优秀学者前妻复合?为什么要保持与文盲粗鲁的清洁工的婚姻?真的是因为与前妻渐行渐远恩断义绝? 反而是与后妻生活时间更长,日久生情加上报恩情愫?抑或是受到什么压力或者利诱要维稳?即使为了大庆大寨的未来发展,八十年代的出国潮也沒令王丽美心动而退让? 百思不得其解,读者们有什么看法和高招呢?历史裹挟着社会前行,一切个人荣辱都将无影无踪,各位读者就当听传奇故事好了!

2023年8月于青岛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感謝您喜歡我的支字,您的观奌很有哲理,共呜!今后还望多指教!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若敏' 的评论 : 感謝若敏來訪,我在國內旅行,文学城若离若即,回複迟了。我看到您悄悄话的留言了,也回复了。感謝您的关注与美言。問好!也请转达对呂先生贤伉俪的問候!
freemanli01 发表评论于
随着年纪的增加,越来越能欣赏这类故事了。不是那种可以战胜一切的英雄事迹,而是很多无法控制的日常和人事。更有回味
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和文笔,很耐读。
人们如果到南非去,不小心被狮子伤了甚至吃了,可能不会非常生气。因为知道那是动物,本来就没有太高的期望值。但是因为对“人”的期望比较高,所以才对文革生气,但“人”其实有时候也并不高,也是被动物性控制的。


若敏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感人的故事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eter-us' 的评论 : 谢谢你认真阅读,的确是同乡。后妻真名隐去是因为还健在,儿子们也不用真全名。虽然是真人真事,毕竟不是传记,道听途说的加些小说手法。本文一再强调当故事听。谢谢跟读!
peter-us 发表评论于
一路跟读大作,也猜测“慧玲”有可能是同乡,直到这一篇才确认了。本文中的郑汀老师当年在家乡也有耳闻,感谢此文的详述。文中提到郑的后妻的名字应该是叫“郑凤英“,不是如文中所提的”王丽美“。实际上贵文中也有过正确的表述:“我母亲当年是郑凤英工作的医院的内科主任,所以我也听过王丽美的许多轶事“,只是未知何故将“郑凤英”与“王丽美”搞混了。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是的,在那个顛倒黑白如罗剎海市的年代,很多受迫害被怨屈的不幸之人,只有用言过其实的批判作踐自己才能过关!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ongchuanli' 的评论 : 手机版文学城上无法回复評论,有时延誤回复,有时胡乱回应,請原諒。您对小文的縮写和美評,我覺得比我自己写的故事更深刻!感謝您花時間认真阅读,更感激您几乎一篇不漏地給予我极大的帮助!写完小文我的心发堵了几天,但愿中國的知识分子永远都不要再遭到郑汀先生的厄运!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非常欣慰小文能得到您的好评和共鸣!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感謝苏苏来访,而且读得那么认真,您对本文的认可和美言,着实給我很大的鼓励,多谢了!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是的我婆婆是五十年代中期北大历史系毕业的,翦伯贊教授的高足,也是一生坎坷被贬回老家,在那个年代,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大多遭大罪。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慧玲写的好极了。我闭上眼睛虚空了几分钟,才让自己心情安静下来。

断肠人在天涯,一声叹息。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加之检讨作贱自己深刻,

作贱二字用得让人唏嘘。只有靠作践自己,才能减轻别人对自己的作贱,何其可悲可叹?
慧玲写的真好。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慧玲婆婆那个年代竟然是北大毕业,实在了得,让人心生敬意。书香世家。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仔细阅读本文并且写下精彩评论,的确久远的往事令人不胜唏嘘,七十多年里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荒诞的事情一再发生,但愿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tongchuanli 发表评论于
这篇真人真实的故事叙述了文中主人公的一生凄苦经历,读后令人无不唏嘘感慨。中台分治、战争与历史的创伤,深刻地影响着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命运。郑汀原本有个甜蜜的婚姻,可是1949年后妻离子散,反右运动中不幸落难,文革期间又挨批挨斗;离散25年之后才得以跟结发之妻在京相聚不到24小时,见面之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无限怅然失望之中,短暂握手后又要永远地分手……那一辈人为何有如此之多的悲苦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也都不可能完全地撇下过去。历史总是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胡希明其实并没有彻底放下她的过去,而郑汀也因命运的摆布而愧对妻女且一生都不能释怀。这就是一幅时代与人生的不寻常画面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