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个世纪的美国南方家庭烹饪书
20年前离开美国南方时, 一位非常有爱心,极具烹饪才华的牧师夫人送我一本烹饪书。那是一本庆祝她们教会百年历史(1897~1997)的特别专辑,里面收集了教会的众多姐妹们家里几代相传的烹饪食谱。 记得当时在她家里享用美味晚餐, 临别时,她拿出这本书给我。 第一眼看到时, 觉得那种打孔式的装帧极其简朴, 从前到后没有一张彩色图片,联想起平时在图书馆见到的那一排排印刷精美异常的烹饪书,感觉这本书从外表上看真的像是个灰姑娘。 仔细看蓝色的硬塑封面,教会建筑的素描和传承百年的烹饪标题,明明可知地告诉读者, 这是一部蕴涵天使信息的烹饪宝典。经历多次搬家,这本宝典一直都在厨房里有个显眼的位置。看不懂是一回事,但不妨碍睹物思人。
起初的日常生活里,极度损伤大脑的一个的挑战是适应美国的食品计量单位。 什么盎司,茶匙,桌匙,条,码, 英寸,1杯, 1罐,一个包装…每天做着算术题,试图转换成斤两克升和厘米, 烧脑地冥想1罐是多少克, 一个包装是多少立方厘米?数学成绩一般般的自己,这时候爱耍小聪明地问自己, 多大的罐? 多大的包装? 去哪个超市? 在哪一排货架?怎么使用? 有没有毒副作用? 更晕的是那些烹饪用料的品牌和烹饪术语。我那时周末去的是亚洲店, 厨艺上限是米饭和西红柿炒蛋, 什么黄油, 芝士一类的都没碰过。 平常依靠的是一本翻烂的卷边朗曼辞典, 对比菜谱和辞典,缺少悟性的我往往无法承受 20分钟的阅读打击,结局总是把书里描绘的面糊装进自己的脑袋, 然后看看时间, 无可奈何地去用淘米水洗洗脑, 把自己拉回到白菜炖豆腐的清醒世界。 记不清有多少次, 随意翻翻这本书, 要么食材看不懂, 要么烹饪工序复杂得难以企及,要么缺少适当的烹饪器皿, 要么看菜单就甜的牙疼。 林林总总, 咽下口水合上书, 终归还是没有办法把书里描绘的美味变成餐桌上的一份惊喜和溢满厨房的香气,更不要说那些想象着画面复杂, 掺杂无数“化学试剂”的调和饮品! 这种时候, 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爆棚自豪感,总能战无不胜地给所有感官带来强大的安慰, 包括让自己的中国胃望梅止渴地获得饱足。如果再适时地烧上一壶开水, 那么,一杯来得容易,神清气爽的清茶, 随着那袅袅升起的白色雾气, 神奇地无声无息,不留痕迹地浇灭任何一个尝试美国菜谱的欲望小火苗。
飞逝的时光带走了十几年日复一日接送孩子游泳和买菜做饭的紧张,而烹饪书里的天使似乎也从未停止呼唤。 清闲时分, 整理厨房, 每次看到这本烹饪宝典, 都忍不住触摸封面上的教堂尖顶, 好奇里面的天使说的是什么。 终于有一天,找到一款香蕉面包的做法似乎是可实践的,正好也是游泳大咖力荐的食物。泳者每天消耗3500-4500 大卡, 加上在长身体的年龄, 吃什么, 喝什么的营养问题日渐强烈地烧脑。看着噌噌串高的孩子,对比厨艺拙劣的妈妈, 感恩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动手的紧迫感。经历几次失败, 渐渐地开始上手,并且根据家庭的喜好对一些用料进行了部分替换,慢慢地, 终于解锁一条天使信息: 把一款曾经伤脑筋的食谱变成高能量输送到泳池的赛道上。
前几日再次细读宝典时, 才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前言介绍。 古老的南方工厂曾经是当地的经济支柱, 工人每天劳作12小时都是很平常的。 妻子,母亲, 祖母, 老祖母,她们在劳动之余,为家庭的餐桌贡献出她们代代相传的爱心。很多高热量的烘烤食物,是支撑家人长时间劳作的体力保障, 而感动她们贡献出一个个家传菜谱的信念是“天使在我们中间”。
我把烤制这款香蕉蜂蜜核桃面包的制作过程拍了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7h5REujvk)。 希望藉此表达我对过往岁月的感恩,也把我领受的天使信息传递出去。网上 有海量的类似视频,说明香蕉面包是一款广受欢迎的食物。
8/26/2023
左图是书的封面, 右图是现在教堂网页上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