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基因计划始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天才基因计划始末

 

“天才基因计划”,也称“天才遗传研究”(Genetic Studies of Genius),或“特曼资优研究”(Terman Study of the Gifted)。是一项自1921年开始进行的追踪研究,主题是探究资优儿童长大成人的过程和特征。这项研究是斯坦福大学的刘易斯·特曼教授启动的,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现存持续时间最长的追踪研究。

 

刘易斯·麦迪逊·特曼(Lewis Madison Terman,1877年1月15日-1956年12月21日)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学者和优生学的支持者。 他被认为是 20 世纪初斯坦福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的先驱。1905 年特曼在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1905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中学担任校长,1907年在洛杉矶师范学院担任教授,1922年至1945年担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特曼首先是应用心理学对军队新兵进行分类,第一次大规模智商测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 170 万名士兵进行的,考官按照从“A”到“E”的等级对测试进行评分。获得“A”分数的新兵将被送去训练为军官,而获得“D”和“E”分数的新兵将永远不会接受军官培训。“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智商不足,不能提拔做指挥官。战后,特曼和他的同事敦促在学校中使用智力测试,以提高不断发展的美国学校的效率。

 

1921年,担任史丹福大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授的刘易斯?特曼,开始在加州展开天才基因研究计划,他试图证明精英学生要比其他人成年后更有成就。特曼的研究样本组由加州公立学校的中小学生组成,其中大多数来自靠近斯坦福大学的湾区。 他和他的团队还要求这些学校的老师在学生中识别天才儿童。 被提名的候选人参加了国家智力测试。成绩进入前10%的学生参加斯坦福-比奈测试(Standford-Binet test)。 最终选择参与斯坦福-比奈测试的参与者仅包括那些智商分数至少为135及以上的人,其中77人的智商在177至200之间,绝对是高智商,普通人智商分数在100左右。 他们从25万中小学生中挑选出大约 1,500 多个天才儿童样本,其中大多数是白人、中产阶级,他们的父母的教育水平高于普通人群。然后,跟踪他们的成长轨迹。特曼教授建议应尽早识别天才儿童,提供量身定制的指导,并聘请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据说特曼教授起初几年相当得意,因为加州竞赛得奖的学生,几乎都在他的名单之中。

 

尽管样本成员的身份是保密的,但有些人选择透露他们对研究的参与情况或在死后才透露他们的参与情况。特曼的天才儿童研究团队一直跟踪天才儿童直至中年。特曼的高智商样本成员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平均水平也就不足为奇, 到 30 多岁时,69.8% 的男性和 66.5% 的女性获得了大学学士学位, 即使以现代标准来看,这个比例也是令人惊叹的。 2017 年,25 岁及以上的所有美国人中只有 34.2% 拥有学士学位。这些人大学毕业后的智力和职业成功仍然显着高于正常水平。 这些天才样本也没有表现太多严重的精神问题、犯罪行为或酗酒的迹象。 为了跟踪特曼的天才受试者到成年晚期的情况,罗伯特·R·西尔斯接替特曼担任研究负责人。

 

特曼教授1956年去世,继任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R·西尔斯(Robert R. Sears)博士撰写了一本关于特曼孩子晚年的书。1995 年 3 月 7 日《纽约时报》说,75 年后,研究仍在追踪天才,找出了当年特曼智力测试斯坦福比奈 (Stanford-Binet) 测试中得分超过 140 分的 1,521 名儿童在第 75 个年头的表现。

 

 

特曼教授的课题组把他的研究结果公布出来。这些当年成绩优异的天才学生中,中年后有很多人成为教授、科学家、医生、作家、艺术家、电影明星。总之,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多数在社会上混得不错,其中还有三位成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可是,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本来没得诺贝尔奖也没什么,诺贝尔奖又不是想得就有。有趣的是在特曼教授考试中落选的两名学生,日后却得了诺贝尔奖,他们是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和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Luis Alvares)。这两个特曼教授的漏网生,也都有机会上了美国名校,成为最大的学术成就者。

 

威廉?肖克利三岁起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长大,附近的斯坦福大学是他母亲的母校。1932年肖克利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3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获博士学位,1956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出生在旧金山。他在10岁左右时接受了特曼的测试,但得分太低,未能入选。阿尔瓦雷茨在芝加哥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并在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8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先天有天赋,后天受栽培,是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但现实却有很多变化。于是更多的美国人相信,考试成绩好有助于成功,但并非分数越高,成就一定会越大。我们前几集介绍过,哈佛大学在1909年收了两个神童后的经历,就对神童失去兴趣。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首届少年班,这些天才少年几十年后的成就,也没有得到很满意的结果。

 

天才基因计划1921年开始进行的追踪研究,到现在已一百年过去,当年的天才学生的成就都已盖棺定论。只是人们对天才基因的热度可能还没有消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