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世界主流的几大报纸/媒体

土狼游走四方,现今在美国乡村自我放逐。喜欢边走边写边拍。 爱美人爱山爱水爱人间情愁最爱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直以来,本报一直认为在国内机关事业单位从前那种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日子是很仙的存在。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事业单位,每天科室里订的报纸一来,就被年长的师傅先看,然后才传到年轻的员工。按照今天的观念,一张报纸被传来传去,并不卫生。但那时候还真的没有大的流行病,也是幸运。

那时的报纸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参考消息》。里面的文章都是从海外媒体翻译过来的。记得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只有多少级以上的干部才能订阅。后来,为了扩大发行量,普通人也可以订阅《参考消息》了。

读研期间,和我同寝室的同学手中掌握着信箱的钥匙。这可是实权哦。我们寝室四个室友绝对是先看报纸先看杂志。看过瘾了才放手给其他寝室的同学们看。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火了一阵。当时我作为观众,还是很喜欢作为杂志编辑的工作的。当然,我更喜欢当作者。很快,我意识到要是当了作者,很多文章都不会被刊登出来,也给各位编辑添麻烦。

因为喜欢写作,自然也喜欢阅读,采访,交谈。阅读中最重要的是读报和杂志。这一习惯也坚持下来。

因为这样的习惯,至今为止一直认为报纸的档次要比电子媒体的要来的高一些。我承认,这第一是习惯成自然,第二算是矫情吧。到了今天各大媒体几乎都有了多媒体呈现,比如有电子报纸还有streaming的有声有画面的播报。

但细究起来,还是报纸杂志的报道比较深入。因为播音员不可能把报纸杂志的每一小块豆腐干大小的内容都给念出来,他们成为了筛选过滤器,只选择重要的内容播报。而电子报纸也是一层层菜单套菜单,要点击几次才能找到需要的文章报道,有些费事儿。在这一方面,纸质的报纸杂志版面大,有着独特的优势,还有着质感。

因为生活在美国,美国的报纸读的最多。个人排名如下:

第一是《纽约时报》,虽然总体立场偏向自由派,但文章的文采,记者和编辑的水平在美国都是排第一的。作为新闻界的百年老店,能屹立不倒有它的理由。我并非认同纽约时报的很多立场,却很佩服他们的新闻质量。

第二是《华盛顿邮报》,这是我居住的城市的报纸。自然而然会喜欢的。《华盛顿邮报》的水平可以说和《纽约时报》仅有微小的差别。因为在美国首都发行,华邮的政治和外交方面通常有不少看点,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事实上,这两份报纸的新闻价值很高,感觉比美国其他的报纸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排名第三的应该说是一个组,是一些发行量不算小,但质量比不上《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报刊。《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发行量在美国排第一,第二。但我读起来没有那种很牛X的感觉。从版面设计到文章阅读感都很一般。自我感觉《华尔街日报》文章今不如昔。

西岸第一大报是《洛杉矶时报》,感觉和《波士顿环球报》同属一个阵营。没有特别的观感评价。也只是偶尔读一下,比如去那里出差时。

杂志类的我最喜欢的是《国家地理》和《经济学人》。《国家地理》这样的精品在我看来是需要拥有纸质杂志的理由。太多太美的照片给我留下那些不曾去过的世界各地的美好印象。《经济学人》封面的漫画有趣生动,文章也观点鲜明。很不错,但文章立场绝对是偏向资本家的。

在美国以外,我喜欢读《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的英文版,文章质量很高,数据详实,分析到位。在亚洲的报纸中绝对数一数二。事实上,这两份报纸直到几年前,发行量在世界排名是第一和第二,想来今天也是如此,超过了《今日美国》的发行量。日文报纸对中国相关的报道相对平和客观,为读者提供独立的视角。这和日本地理上属于亚洲国家,对中国文化以至于东方文化理解比西方人要深的缘故。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报纸越来越少看了,因为它们渐渐失去了独立的立场。报纸一旦失去了独立的立场,就和卫生纸一样廉价了。

《环球时报》这样的报纸我是不看的,主要是文章质量堪忧,没有啥营养。一个字---略。我的评分和报纸文章的立场无关。可以很左,也可以极右,但文章的质量一定要高。很可惜,《环球时报》不是一张这样的报纸。希望有一天,《环球时报》不仅仅是发行量高,文章质量新闻价值都能上去。不要贻笑大方。

欧洲的报纸看得较少,比较印象深的有《每日邮报》,觉得还不错。我对欧洲认识比较肤浅,因为没有用心,觉得欧洲离自己很远。欧洲的街头小报很多,感觉没有什么信息和营养。和不少自媒体一样。

读有新闻价值的报纸杂志是一种很享受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豹子土狼 2023-09-19

土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的确,在联大的当天公布导弹的新闻是打脸盟友,但坚持了新闻的基本准则。谢谢评论。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西方的新闻道德,严格地讲,要求把新闻和评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要让读者知道,哪条是新闻,哪条是评论;而不是把评论(自己的好恶)偷偷塞进新闻里。
报道新闻,就要报道事实,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扭曲事实。
写评论,则怎么写都行,不需要任何事实根据。
《纽约时报》是支持民主党的。拜登又是最支持乌克兰的。所以,《纽约时报》肯定是支持乌克兰的。
《纽约时报》根据证据披露是乌军自己的导弹炸死了乌克兰平民、乌总统却栽罪于俄军,是克服了自己内心的好恶才能做到的,实在是不容易。
而且,《纽约时报》发表这一文章引起震动的当天,泽连斯基正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主席台上演讲。
《纽约时报》虽然使他们的盟友尴尬,但对《纽约时报》来说,忠实于事实的新闻道德可能是第一,而帮助盟友是第二。
土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ujing' 的评论 : 谢谢国内的朋友来这里评论。的确,每家媒体都要一定的立场和倾向,能做到不扭曲事实就很可贵。再次谢谢。
pujing 发表评论于
因为生活在中国,英文看着越费劲,环球也看,看的不多,原来喜欢看金融时报中文版,香港事件后,也不看了,它也不客观,现在没啥看的,看看WXC,质量高的不多,多看微信。
土狼 发表评论于
谢谢新林院评论。现在报纸搬运的太多,独家采访验证的越来越少。我也注意到你提到的这篇报道,好几个记者联合调查撰写的。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因为生活在美国,美国的报纸读的最多。个人排名如下:
第一是《纽约时报》,虽然总体立场偏向自由派,但文章的文采,记者和编辑的水平在美国都是排第一的。作为新闻界的百年老店,能屹立不倒有它的理由。我并非认同纽约时报的很多立场,却很佩服他们的新闻质量。】
《纽约时报》今天再次显示它被读者佩服的新闻质量。
今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乌克兰。
他到达乌克兰后几个小时,一枚导弹击中顿巴斯城市 Kostiantynivka 一个市场,炸死17位平民。
乌克兰立刻宣布是俄国导弹炸的。
世界各大媒体没有独立证实,立刻把乌克兰的指称当成事实来报道。
比如,CNN 报道:“Russian missile strikes eastern Ukraine market, killing 17, in one of the worst attacks in months”
法国宣布该导弹攻击市场是一起战争罪。
而《纽约时报》通过独立调查,今天发表文章,说袭击市场的那枚导弹是乌克兰自己发射的。
《纽约时报》通过分析市场爆炸那一瞬间的视频,证实导弹是从乌军控制区飞来,而不是从俄军控制区飞来。
《纽约时报》还找到了导弹发射地点,在乌军控制区 Druzhkivka。当地居民告诉《纽约时报》他们确实听到了发射时的巨响。《纽约时报》还拍摄到了发射地点重型车辆在草地上压出的痕迹,和发射火炮把草烧焦的照片。
https://www.nytimes.com/2023/09/18/world/europe/ukraine-missile-kostiantynivka-market.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