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次中考

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经验、生活随笔。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几个星期前,我送小女去家旁边的高中报到。看着她未经任何考试,就顺顺利利进入加州最好的公立高中之一,我心里五味杂陈,想起了自己当年的两次中考。

我的老家是河南省南阳市下属一个山区小县的小山村。村里在80年代初的人口最高峰时期,也仅有75人左右。

我的小学是在离家一公里外的村小学,上学路上要趟过两次河水。河面上没有固定的木桥,只有几十块石头随便放置在河水中连成的“石头桥”。过河时,要在石头间跳跃前行;小脚掉进河水中的情形也是时有发生。遇上夏季山洪爆发,或者是冬天避免掉进冰冷的河水里,我们就会从村后山上的羊肠小道翻过一座小山,再顺着山下的河滩走到学校。

八十年代末期某年,十二岁的我以全乡镇第三名的综合成绩进入我们镇的初中读书。我的小学同班同学里,只有不到20%的孩子考入初中,其他的孩子们就这样早早结束了5年受教育生涯。我的数学成绩全乡镇第二,因此我的数学老师特意到我家找到父亲,向他表示祝贺。多年以后,我在邻村的小学里偶遇这位数学老师,仍然对他感激不尽。

我们的初中,每届只有两个班;每个班上大约有60人吧。在初二时,我的成绩仍然是名列学校前五名,但却不是像初一时那样的一枝独秀。原因很简单:班上有几个故意留级的上一级“学霸”。起初我不太懂,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些同学背后的考量。

在整个八、九十年代,中国高校招生的规模非常低,每年的录取规模只有80万左右,仅仅相当于2023年的8%。我们老家的县城高中,在河南省属于二流学校,高考表现自然不敢恭维;应届毕业生能够进入大专院校的比例不到10%。因此,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根本不敢奢望孩子能够考上高中并进入大学;而通过中考进入中专院校(师范学校、护士学校等),拿到铁饭碗,就成了绝大部分优秀学生的最佳选择。但是,那时的中专是不录取初三复读生的;因此,初二时班上成绩最靠前的几个孩子往往选择在初二留级,继续筑牢基础和积累优势,争取初三一战成名进入梦寐以求的中专。

因此,在我初二读完的时候,不出我的意外,我的班主任也劝我在初二留级,走那几个学霸的老路。我欣然听从了他的建议,并被任命为班长,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我的传奇就这么开始了。

我父亲有一个发小儿李叔叔,在学校里任教导主任。也许是他见我天赋异禀,居然找到我并力劝我直接升初三,和那几个留过级的学霸死磕。我自己也没有主见,当时又是住校生,没法及时和几十里外的父母亲商量,就听了他的建议,在开学几个星期后,“顺利”升上初三成了一个“插班生”。

很快我就在初三的前几次考试中脱颖而出,力压比我多上了一年学的一众学霸,成了全校的风云人物。在中考前,我的物理老师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劝我报考高中,放眼大学。但是,当时母亲已经患病在身,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不愿让我去高中冒险,让我报考最稳妥的中专学校--南阳市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

当时,这类师范学校会给每个初中分配名额,这些学生在师范学校毕业后通常会回到原属乡镇任初中或者小学老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铁饭碗,而且由于教师的地位明显好于其它中专的职业,比如护士等;因此,师范学校的竞争最为激烈。

那年中考,我们那个初中有三个师范学校名额。我自信自己全校第一,信心满满。我的班主任倒是有些疑虑,因为那届有几个公办教师家的孩子;为了鼓励“内循环”,县教育局在中考前宣布教师子女会有加分10分的奖励政策。我当时比较天真,觉得就算给他们加30分,他们也赶不上我。

我的预测是对的。满分550分的中考,我考了516分,名列全校第二名;第一名被一个初二留过级的学霸夺走。但是,那几个教师子女,成绩比我低了不止30分;因此我自信前途一片光明,从此就要走上教书育人的康庄大道了。

我高兴得过早了。很快,县教育局发布新规:教师子女的分数只要过了分数线,就会被优先录取。正当我和家人们还在无望地等待着的时候,我们中学的中考状元和两个教师子女很被师范学校录取了。

在那个漫长的暑假里,连一向开明的外祖母也劝疾病缠身的母亲让我辍学在家照顾母亲或者进城打工;而穷困潦倒的父亲也犹豫不决。我非常感激家里的几个女性,包括病魔缠身的母亲和两个尚未出阁的姐姐;她们坚持让我去复读,走走高中这个独木桥。

那年的秋季,我去初中复读,几乎在看小说和玩耍中度过了第二个初三。我记得刚开学不久的某个晚自习时间,班主任把我叫到学校的院子里。他先是骂了一通朝令夕改的县教育局官员,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凄然一笑:老师,您不用担心我;我也不恨他们。

一年后,我轻轻松松考入县高中。

三年后,母亲驾鹤西去。

四年后,我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叮叮当当' 的评论 : "我中考也考了两次,90年代初中升县一中的比例好低,我记得好像县一中高中每年只正式招收300人,其他的都要花钱买进去。“

是的,一直到今天,这种刻意拔高分数线的情况依然普遍。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匮乏。
阿迪20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ittleflake' 的评论 : 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干大人的农活,骑着自行车拖着几十斤的菜去30里外的集市上卖,邻居大哥哥怕我丢了,拿个绳子拉着我的自行车,我个子低,骑自行车坐不到座上,就跨着横梁骑,五六年级和弟弟驾着牛车去各个村卖自家的菜,又怕爷爷妈妈累着,我礼拜天一天会把家里一两亩的地儿用镢头全刨一边,收小麦肩膀太阳晒的掉了一层皮
------------------------------------------------------------
太能干了,跟我小学同学几乎一模一样。但我那同学考上了初中中专,所以一直当小学老师。他的大哥,成绩好,但对农活不擅长且不爱干,上了大学,后来是西安交大教授。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阿迪2000' 的评论 : “我虽然理科不行,转了文科,也成为本地的文科高考第一名。”

文科第一名,也是第一名,那也是要有独步天下的真本事的!所以,你也是学霸!

我们那一级,也有一个同学从理科转了文科,成了我们省高考外语类第一名;那也是一个猛人!
阿迪2000 发表评论于
又读一次,仍然很感人。此贴是学霸聚集地,很多回复的质量也很高。我虽然理科不行,转了文科,也成为本地的文科高考第一名。说实话,理科的那些学生才是真正牛人。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wwoman' 的评论 : 我写过一些关于父母亲的文章,比如“父亲的青少年”,“母亲仙逝三十年记”等。
cowwoman 发表评论于
高智商的一群人。有空说说你们家长吧,看看智商是否真是遗传的?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ittleflake' 的评论 : 哇,校友的经历比我还具有传奇色彩!谢谢分享!
LeoInSJ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WOW, 语文考砸了还全省Top 10,老弟实力确实不一般,那专业可不是随便你选。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eoInSJ' 的评论 : 谢谢分享你的高考故事!
我高考没有考好,语文考砸了,刚过及格线。总成绩勉强进入河南省前十名。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eoInSJ' 的评论 : “你的故事更传奇激励,文笔又好,这几天正在追看你的文章,特别喜欢你的老家系列。”

看来你初中时,想得比我通透。我那时就是听老师的一面之词,觉得师范是最体面、最安全的中专专业。其实我们那一届考入师范的同学,大部分最后都没有做教师了。有做了律师的,有下海经商的,也有重新深造进了其他体制内单位的。
LeoInSJ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你的故事更传奇激励,文笔又好,这几天正在追看你的文章,特别喜欢你的老家系列。

那时中专VS高中,有现在的一本VS二本的感觉。记得我高中入学两星期后,突然插班进来一个同学。他考上了中专,不过忘了他是中专退学还是某种原因没上成。班主任对他是极力欢迎,有中专生加盟可以提高班级竞争力么。

中专生名望那么高,但中专院校实在不上档次,都是地方院校,农林师卫四大金刚。农校对我这个农村学生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接pass。林校听着浪漫一些,但是太辛苦,我们村有个林校生,听他故事直接把我吓退。师范是香饽饽,我是个杰出的小镇做题家,但是没有教师天赋。同学向我求教,经常讲得稀里糊涂,把他们彻底绕晕,去当教师岂不要被学生骂死?卫校据说是护士为主,我自己怕打针怕的要死,还去打别人?所以当年放弃中专,不是有多高瞻远瞩,实在是有自知之明,大学可选择项多很多。不过真上大学时,考分不够高,被调剂到了一个让我头大的专业,大学五年过得那个郁闷!到美国留学又不得不申请同一专业,要不搞不到钱啊!前后浪费了十来年。相比之下居士直接考上了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此后一路坦荡。居士小时候辛苦,长大后得到了补偿。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eoInSJ' 的评论 : 学霸啊!
谢谢分享你的传奇故事!
LeoInSJ 发表评论于
居士的中学生涯还颇有戏剧性,没上中专确实因祸得福。

我是浙中农村的,84年中考。 那时高中和中专分开考试,先考高中,再考中专。绝大多数人两个考试都参加,中专后考但是先录取。那时跳出农门是第一要旨,在我之前村里考出的都是中专生。

我考完高中入学考试,跟父母说,我不想参加中专考试。他们稍稍犹豫,很快决定支持我。高中考试和中专考试之间有大概半个月间隔,学校里把尖子生召集起来强化学习作最后冲刺,争取多考上中专生。那时考上中专生人数比考上高中生人数更说明学校教学质量。

我去学校告诉班主任我放弃中专考试,他眼睛都直了,怎么可以这样,你考上中专绝无问题,大不了好坏之别,不要犯傻。我说我想上大学,中专里没有我想去的学校。他劝我不动,只好放我回家。

我回家彻底放松,每天看看小说杂志别提多高兴了。中专考试前三四天,班主任突然上门,说你不想上中专可以理解,但请我参加中专考试,帮学校挣个中专名额。班主任拉下脸皮上门求我,那我只能从命,急忙回校最后冲刺一下。

那时电视还未普及,重要的事都是通过喇叭广播,中专上线名额是每年最重要大事之一。我们那儿是以区为单位通报,我们区有六个公社,通知时还特意提一下每个公社多少上线名额,每个学校多少上线名额,竞争意味很浓。

因为我不准备上中专,所以我家对啥时通告中专录取都没在意,错过了那个重要时刻。某一天突然几个邻居上门向我父母道贺,说我真厉害呀,考了全区第一,准备上那个学校?我父母告诉他们我不想上中专,把他们都惊呆了。考上中专不去上,确实是当时闻所未闻之事,比我考了区第一更轰动。我父母确实比当地村民更开明更有远见,在这里要谢谢父母当年支持我上高中。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阿迪2000' 的评论 : ”其他光荣牺牲者几十人,年龄和考上中专的差不多,16岁左右的不少,最多20岁。“
谢谢补充这些事!我以为参军需要18岁。16岁去上战场杀人,太残忍了。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阿迪2000' 的评论 : 我们那时中考需要提前填报志愿。通常第一志愿不是高中就是中专。如果第一志愿不能被录取,就基本没戏了。
阿迪2000 发表评论于
那时高中考大学确实是独木桥,我们县每年考中专100多人,考上大学也是100人左右,但是考大学的,里面有大量的复读生,确是很难。另外,县里把考上大学以及初中中专的名单及家长姓名,贴在县政府外的十字路口,我的那些同学和家人好骄傲。别外,当时对越南战争正在进行,同一位置还贴有立功及牺牲人员光荣榜,一般一等功一名或者没有,二等功三五名,三等功十几名,其他光荣牺牲者几十人,年龄和考上中专的差不多,16岁左右的不少,最多20岁。
阿迪2000 发表评论于
啊,中专和高中是分开录取的?我老家汉中,其他和您家乡一样,但是初中考高中时,只考一次,也没有填志愿的说法,中专分数线最高,高中次之,然后城市户口的还可以上技校。我在县城上的初中,那个班级,大约有20名学生考上了中专,但城市户口的可能不一定去读,农村户口的几乎全部去读了。我大概是21名,因祸得福,三年后上了一个文科类大学。我考大学那一年,全国招60万人好像,是现在的20分之一。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宏扬道德' 的评论 : 是的,这句话支撑着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艰难的中学时代。
宏扬道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笔记本封面的这句话一定带给你过很多鼓励与力量,你做到了,真不容易!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宏扬道德' 的评论 : 谢谢!我中学时,就在笔记本封面上写下这句话激励自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宏扬道德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谢谢分享这段真实经历!What does not kill you will make you stronger, 对于坚强者来说,痛苦和磨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砥砺前行,不堕青云之志,赞!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赞赏!我读书考试比较擅长。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感动,了不起的硅谷居士!
叮叮当当 发表评论于
我中考也考了两次,90年代初中升县一中的比例好低,我记得好像县一中高中每年只正式招收300人,其他的都要花钱买进去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洋彼岸洋插队' 的评论 : 谢谢您的祝福!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mithmaella' 的评论 : 令堂大人是了个不起的女性!
大洋彼岸洋插队 发表评论于
“是金子总要发光!”我也是河南人,故乡的教育资源远比你们南阳好。你求学的那几年,正是我在巩义重点中学讲坛答疑解难的时段,可惜我的弟子没有一个像你这样优秀,没一个能够登堂入室到顶尖学府深造、而至今跻身世界第一强国大显身手的。这充分说明,教育资源优质只是条件,而个人的天赋及道路的正确选择则是决定未来的内在因素。祝贺老乡!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那时中考拔了一批尖子去上两年的中专、师范,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学霸。母亲坚决不允许咱15岁去上中专17岁就挣钱,她老人家说17岁还不是挣钱的年令。高中开学后,班主任老师对全班说,我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把你们送入大学,你们在这好好努力两年(那年高中是两年,后面的全改三年),那些被拔去的大概率会后悔。
人是活命呢。命运八字没法改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