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4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進入白熱化時段,鑒於國際關係新發展,地緣政治新局面,東西方文明與發意識形態衝突,民主政體與集權體制較量,俄烏和中東兩大戰事,台海、南海、菲律賓沿海島礁衝突不斷,諸多世界和平的不穩定因素,台灣大選顯得尤為重要,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也許就潛藏於上述某處。
關心台灣大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隨著美國眾議院議長竄訪台灣之後,自己也完成了多年的願望,從北到南,從西向東,非政治的老人,也在台灣島畫了一個圈。
此行對於了解台灣社會有很大益處,從而糾正了不少從前對於台灣民主制度的誤判。最近,也發表過這方面的感受和失望,對於華人世界民主燈塔一說的失望。
除去台灣海峽兩岸民主政治差異不談,僅就台灣民眾選舉過程和制度而言,深感台灣民主選舉的不少誤區,皆是成為台灣走向先進、成熟民主制度的障礙。正所謂,魔鬼藏於細節中。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首先,總統候選人。
台灣社會對於總統候選人的態度,讓人非常不能理解。當下公認的候選人不外乎,賴清德(民主進步黨)、侯友宜(國民黨)、柯文哲(民眾黨)、郭台銘(無黨籍),四個人的條件不同,甚至連總統候選人的身份是變數,居然這一身份都成為競選策略之一。選民們連選誰出任下屆台灣總統都還沒有正式目標,更何況候選人的資質、能力、經驗和帶領台灣人民繁榮、富強、穩定的信心,都沒有展示給選民。說服選民們的國政、方針、實施等重要內容,統統沒有充足時的時間向國人宣示。
目前除了賴清德是明確的總統候選人之外,其余三人是否成為總統候選人還是一個大問號。難道總統候選人不需要盡早向國民表明自己參選的意志,以便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機會,向選民們爭取信任與票源嗎 ?這顯現出的不正常,或者民主意識的不成熟,似乎除了賴清德,其余三人好像根本不在意選民們目前正在為自己票投誰、把下屆政府交給誰找理由。
此乃誤區之一。
其次,藍白合帶偏方向。
讓上述總統候選人失色的罪魁禍首,就是目前最博眼球的藍白合。藍白合,是指帶表藍色的國民黨,與新生白色力量的民眾黨,聯手推舉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參與競選。奇葩就奇葩在這甚囂塵上的藍白合,完全是在引人入歧途。
本來,國民黨中央正式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是侯友宜,民眾黨中央正式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是柯文哲,無黨籍人士郭台銘爭取總統競選的聯署簽名也已經通過門砍,正大光明的競選造勢早就應該展開。
為什麼沒有呢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台灣新聞媒體和權威機構所作的民意調查,作為大選晴雨表的民調,原本是一個供人參考的社會反饋,但台灣社會,包括各政黨競選總部,過份迷戀民調,甚至誤導選民,似乎那就是大選結果。
侯柯配、柯侯配、母雞、小雞、分區不分區 .... 不可開交。郭台銘甚至在選戰關鍵時刻神隱、潛水,這就是三位潛在總統候選人的現狀。
目前民調顯示,選民們對於政黨執政的支持度,分別是:民進黨 30%+,國民黨 20%+,民眾黨 10%+。
之所以要提藍白合,原因很簡單,國民黨和民眾黨都自認,本次大選無力與民進黨競爭,他們自己的說法是,如果不聯合,賴清德可以躺着贏。姑且不論這個說法的進取心是如何之低,更讓人意外的是,他們認為民進黨執政的政黨支持度 30%+,表明社會有60%+,是下架民進黨的主流民意。如果按此邏輯,反對國民黨執政和民眾黨執政的主流民意,是否分別應該是 80% 和 90% 呢 ?如果把兩個都不乎合民意的政黨,加在一起是否表示民意會支持這樣的政府呢 ?完全是邏輯錯亂。
所謂聯合政府的噱頭,也完全是對於政黨政治的無知。沒有哪個政黨贏得國會過半議席之後,會與你聯合執政的,尤其是東方國家,做夢吧。政府需要國會議席過半,從而保證政府運作順暢,政治交易而組聯合政府,那也得是選舉之後,根據執政理念和議會席位的數量而選擇與誰聯合。台灣大選結果,八字還沒一撇,咋組聯合政府 ?我要是差一票議會過半的政府,那就選擇最小的議會黨團聯手,也輪不到民眾黨不是 ?
另外還有一個年輕人比較歡迎的說法,就是要求政黨輪替。如果說是因為不滿現政權的治國方式,有損自身利益,而寄希望新人當政,從而改變自己的現狀,那麼是符合邏輯的,即使對於新政的未知,賭一把的念頭,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認為一黨執政,年久必然腐敗,必須下台的盲目,就不可取了,現實的日本政府,就是一個例子,穩定的政府,有利政策實施的連續,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三,群體裹挾群龍無首。
最主要體現在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從觀國民黨的騷操作,馬英九、朱立倫、韓國瑜、蕭旭岑,似乎個個說話都比侯阿鬥有份量。與柯文哲談合作,與中國大陸談交流,好像根本沒有侯友宜什麼事一樣。每一次有關國民黨的競選策略公示,總是這幾個好事者在張羅。侯友宜只需負責方向性的領導就對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講給大家聽,人家會笑掉大牙。侯友宜能不能勝任未來的中華民國總統,鎮不鎮得住場子,我今天只等侯友宜對馬英九、朱立倫、韓國瑜乃至柯文哲們說一句話。Shut up, bring it on ! I am the boss.
一個銅板的另一外一面,就是一個人的政黨柯文哲民眾黨,他可以拋棄競選團隊努力拼搏的成績,直接與國民黨黑箱對話,親筆簽下出賣民眾黨的喪權辱黨六點聲明,然後,帶領全家,哭哭啼啼翻供,還恬不知恥說人家誆他。台灣未來的總統這麼容易讓人家誆,也是台灣人民的福祉,今後不用擔心大陸武統了,只要派柯總統去談判兩岸關係就對了,中共一定選擇誆而非武力。
最後,不分區,台灣民主制度的致命傷。
這個制度的問題,讓台灣民選的光芒大打折扣。設計“全國不分區代表”的用意是要像徵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大陸,表明中華民國政府不放棄大陸主權的立場,故稱他們為全國不分區代表,以有別於僅在台灣區選出的區域代表。
本次大選,選民共可投 3 張選票,包括 1 張正、副總統選票、1 張區域或原住民立法委員選票,及 1 張政黨票。
為讓立法委員的選舉能有效代表、反映民意,分為區域立委 73 席、台灣少數民族立委 6 席和不分區立委 34 席,共計 113 席的立法院。
不分區立委即由政黨在區域立委選舉中總得票率超過 5% 的政黨提名,根據所得政黨票多少分配名額。在不分區立委名單上的人,無須經過選舉,直接依照政黨票依序當選。
政黨票,決定各黨可獲得的不分區席位,且不分區立委因非由選民直接投票選出,4 年任期間無法被罷免。 此外,政黨票得票數更是直接決定了往後 4 年政黨補助款金額,政黨票的得票率,同時也是各黨日後提名不分區立委的資格之一。
可以看出,台灣的不分區立委的選舉規定,是華人社會群體效應的特質。這些立法委員,並未經過選民投票認可,因為立法委員的權利和政黨補助金的關係,命中注定權錢交易在所難免。
以本次國民黨和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分別提名第一人選韓國瑜和黃國昌為例,前者曾競選總統失敗,後遭高雄罷免市長職務,後者曾是台灣小黨「時代力量」主席,無獨有偶也被選民罷免立法委員(因總投票票數未達法定門檻而僥幸逃生)。他近日叛黨同一天投柯加入民眾黨。依兩人的過往,能夠選上立委的可能性極低,但是因為被國眾兩黨提名第一,只要獲得 5% 政黨票,就可以 100% 成為未經選民選擇的立法委員。不分區立委,這是台灣政壇最香的香饃饃,不用個人的努人競選,也不用花費大量競選經費,躺贏。所以很多政客、名人都寄希望與黨主席保持良好的私交,走上這條從政坦途。黨主席大位,也因手握不分區立委提名權,成為政客們追逐的目標。
這個不分區立委的毒瘤不除,台灣的民主選舉制度就不可能是華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