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与二进制:从社会学角度看中西思维混合的可能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术体系,在1701以前已经形成,他于1701年初向巴黎皇家学会提交了一篇正式论文,即论述二进制的《数字科学新论》(Essay d'unne nouvelle Science des Nombres),但被婉言谢绝。科学院院长封单内(De Fontenelle)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看不出二进制有何用处。1703年,在补充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后,他将全部研究成果发表在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上,[16]标题为“二进制算术阐释——仅仅使用数字0和1兼论其性能及伏羲数字的意义”,莱布尼茨根据二进制来理解先天圆图(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说先天原图已经包含了他所发明的东西。二进制在莱布尼茨的时代并没有得到推广,直到计算机发明后,二进制才真正实现了其应用。

他曾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目前在德国图林根,著名的哥达王宫图书馆(Schlossbibliothek zu Gotha)内仍保存一份莱布尼茨的手稿,标题写着“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

 

摘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88%E7%89%B9%E5%BC%97%E9%87%8C%E5%BE%B7%C2%B7%E8%8E%B1%E5%B8%83%E5%B0%BC%E8%8C%A8

 

 

俺不了解莱氏,不了解数学,不了解二进制,也没有看过具体的莱氏二进制的产生过程。

仅从今天美国及欧洲的社会问题,比如性别对立来看,莱氏独立发明二进制的可能性比较低(依然可能,但是非常低),受易经影响的可能性则非常高。

为啥?

从思维方式来看。比如一分为二。

西方的一分为二,得到两个平行的,各自独立的个体。

平行导致肤浅化的“平等”,独立导致肤浅化的“对立"。

放到性别上,就是女人要做男人做的事,两权斗起来了。

中国的一分为二,得到两个互补的,互相补充的个体。

这两个个体是一体的两部分,就象左眼和右眼,左手和右手。即不是完全相同的平等,也不是互相竞争的对立。而是分着看为两个个体,合则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并不是说中国没有算术型的一分为二,也不是说西方没有注意到互补的关系。而是说中式思维的二分互补特征突出,而西方的则是平行对等特征突出。

如果看西方的数学传统,那么可以说它对分合的观察与分析有鲜明的几何特征。比如一个线段均分两半,这两半被视为是一样的。

这种鲜明的特征是不是莱氏二进制之前的唯一方法?

俺不知道。

仅从上面的思维类型推测,俺猜是。

0与1的互补型划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在1分为两个1/2的思维定式与传统体系中?

大概率是受到了体系外的刺激和启发。

 

但反过来,俺并不主张今天的二进制直接就是易经的思想。因为俺了解的易经的二分的重点并不是进制。

 

所以,俺推测:莱氏大概率是受了易经的启发,结合西方的思维与数学方法,发明了二进制。

 

欢迎指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