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世界著名的宫殿与博物馆》第三篇:俄国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老安游记《世界著名的宫殿与博物馆》第三篇:俄国

上一篇讲法国,本篇讲俄国。

俄国,或俄罗斯(Russia),全称为“俄罗斯联邦”(Russian Federation),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俄罗斯横跨两大洲,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达171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人口约1.43亿,77% 居住于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

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的北部以及东欧的大部,横跨11个时区。俄罗斯有十四个陆上邻国: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还有立陶宛波兰仅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

同时,俄罗斯还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丹麦),冰岛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罗斯的北部被北冰洋包围,东部被太平洋包围。西北部经由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西南部经由黑海通往大西洋

下图是俄国地图,再下图是俄国国旗。

图1. 俄国地图

图2. 俄国国旗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从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南下征服斯拉夫人部落,建立基辅罗斯。988年,基辅罗斯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皈依东正教,从此千年拜占庭文化与斯拉夫文化融合,形成今日的俄罗斯文化

蒙古入侵后,基辅罗斯分化为众多小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征服,大部分在13世纪成为金帐汗国的一部分。莫斯科大公国原为金帐汗国的附属国。从14世纪起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15世纪从金帐汗国独立,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自诩“第三罗马”。

16世纪,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8世纪,沙皇俄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不断扩张领土。彼得大帝在大北方战争后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建立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延续彼得大帝的西化革新,又拿下克里米亚进入黑海,其任内国力迈向顶峰。

下图是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再下图是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图3. 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

图4. 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19世纪俄国成为反法同盟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向东方大清帝国不断扩张,极盛时从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最终成为领土辽阔的大帝国。但内部的复杂也引来了民族的纷争与经济管理的不善,国家逐渐僵化和落后。1905年,被东方新兴的列强日本击败。

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沙俄国力贫弱,沙皇独断专行,地主横征暴敛,最终爆发1917年的俄国革命。由于政治派系之间无法达成一致,全国范围内爆发内战。其后布尔什维克率领的苏俄红军击败白军,重新统一了全国,建立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成为随后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是其中最大的加盟共和国。苏联在斯大林治下农业虽然重挫,但重工业倾力发展,迅速完成工业化。1937年的工业产值超越德国英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的制造能力,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决定性的角色。战后崛起成公认的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制度带动国家迅速崛起,也引发了红色风潮。在冷战时期,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互相竞争。

苏联在冷战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1990年,苏联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常备军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

1991年苏联解体后,导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身为原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通过修宪改制成为俄罗斯联邦,也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者。俄罗斯的政体采用联邦制民主共和制半总统制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的输出国。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之一,是认定的拥核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G20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欧安组织世贸组织金砖国家成员。

“俄罗斯”这个中文译名的来源比较复杂。按照俄语的发音,“Россия”,应译为“罗西亚”。元朝蒙古人译为“斡罗思”,初称为“罗刹国”,“鄂罗斯”或“俄罗斯”。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正式统一为“俄罗斯”,或简称“俄国”,自此沿用至今。

另一说法是,在清朝入主中原时期,原居于欧洲,属于斯拉夫人分支的“罗斯”人,横越西伯利亚向东扩张到黑龙江上游一带。由于罗斯人抵达中国边境时,最先与蒙古人或者达斡尔人接触,这些民族惯于加上“俄”的发音,于是“罗斯”变为“俄罗斯”。

日本汉字朝鲜汉字将俄罗斯称为“露西亚”,台湾的台语使用者也沿用日文“露西亚”,此译名较为接近俄语的发音。旧时上海人将俄罗斯译为“罗宋”,因而有罗宋汤,罗宋人,罗宋面包等词汇。不论如何,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俄罗斯”这个译名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美苏“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政治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经济上,接受苏联援助的156个重工业项目。在教育上,经过1952年的高等院校调整,完全模仿苏联式的教育体制。

在文化上,苏维埃文学在全国到处风行,俄语成为第一外语。我所居住的一个中等城市,由于地缘关系(东北地区),十几所中学,竟没有一所中学开英语课。这种环境,对于我这个渴望知识的中学生来说,毫无疑问,在思想上会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高中一年级,我的俄语老师张冬群,家住中俄边境黑河镇,俄语语言环境好。他讲课幽默,俄语单词“星期天”(Воскресенье),他用谐音读成了“袜子搁在鞋里耶”,全班哄堂大笑。还说男生女生“六比六”(Я люблю тебя),不是“打乒乓球”,而是“我爱你”(I love you)。

可惜他后来调走了,离开了学校。接替他的俄语老师项强,俄语语言环境比张冬群还好。曾经参加过抗联(东北抗日联军),在黑河对面的苏联呆过几年。俄语讲得很地道,还带着拐弯儿的口音。后来,我那苏联小朋友的第一封来信,就是他给正规翻译的。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从外校调来的俄语老师王洁敏,成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她见我的俄语课成绩好,就让我当俄语科代表,我对俄语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在这个时期,我对俄语的兴趣甚至扩展到学校以外。

那时,我常去市中心的新华书店。书店一楼是普通图书,二楼是未获版权的影印外文书,那个书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诗人普希金,作家高尔基写的书,还有肖洛霍夫等人的小说,为我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大门。

当时有很多苏联电影,有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拍成的电影,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有革命传统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有歌颂英雄主义的保尔-柯察金。有根据肖洛霍夫的小说拍成的电影,静静的顿河。更有中苏合拍的电影,风从东方来等。

另外在校园里也流行苏联歌曲,莫斯科-北京,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记得著名的“口技”演员孙泰,在模仿了鸟叫虫鸣,风雨雷电,火车轰隆,刹车喷气之后,突然冒出了一句俄语,“莫斯科哇!”(Москва)(莫斯科到了!),把演出用俄语推向了高潮。

从一条不起眼的消息中,我得知一位苏联小朋友想要结交中国小朋友。于是我就用有限的俄语,写了一封信寄出去。一两个月之后,还真的收到了回信,里面夹着一大堆邮票,还说下次会寄一些照片来。他是苏联远东一个工厂厂长的儿子,大概十三四岁,比我小一点。

我把信给俄语老师项强看,他给我做了标准翻译并劝我回信,我照做了,也寄去一些邮票,但是再也没有收到回信。原来那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两国的民间通讯中断了。虽然如此,这些活动依然为我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后来高考时,我的俄语科目考了99.5分。所有这一切,使得我从中国联想到俄罗斯,我的心情激动起来了,这就是我的“俄罗斯情结”(Russian Emotion)。后来的改革开放,我来到西方世界,“俄罗斯情结”淡化了。但是淡化不等于消失,一有机会,还会“复苏”。

新“千禧年”2000,机会来了。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看到一则会议通告:“第三届微分方程国际研讨会”,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我的“俄罗斯情结”马上就“复苏”了。找出博士后研究时所做出的一个项目,稍加整理后写成一篇论文,投稿到会议秘书处。

没过多久,我就收到论文获得批准的通知,同时还寄来参加会议的注意事项和圣彼得堡的旅游信息。我决定出席这次会议,还计划带我妻与我儿一起去,游览盼望多年的俄罗斯,包括会议所在地圣彼得堡和首都莫斯科。

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是俄罗斯联邦的直辖市,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西边濒临芬兰湾涅瓦河流经市区。该市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也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俄罗斯最为西方化的城市。从建城时起到1917年,一直是沙俄的首都。

圣彼得堡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所建,曾经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也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心。该市因时空变化而多次易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去日耳曼化”,圣彼得堡改为“彼得格勒”(Petrograd)。列宁逝世后又改为“列宁格勒”(Leningrad)。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城封锁长达872天,死亡共150多万人,战后该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的称号。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经市民公投后一致决议,恢复使用原名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

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其相关古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旅游业是圣彼得堡的核心产业之一。该市拥有众多的文化景点:冬宫,夏宫,彼得保罗要塞俄罗斯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以撒克大教堂和基督流血大教堂等。

下图是圣彼得堡地图,红点处是“冬宫”。

图5. 圣彼得堡地图

最初创建圣彼得堡的彼得大帝,是沙皇彼得一世(Peter I,1682-1725)的尊称。1682年,彼得一世的异母兄费奥多尔三世,无嗣而辞世。另一名异母兄伊凡五世,虽然拥有更优先的继承权,但精神上有问题。最后俄国贵族选择伊凡和彼得成为共同沙皇。

但彼得的异母姐姐索菲亚摄政,实际手掌大权。后来彼得想摆脱索菲亚的控制。索非亚鼓动卫队抗命,最终被推翻,并被软禁在修道院。1696年共治沙皇伊凡病死,彼得最终成为唯一的沙皇。1697年,彼得隐姓埋名游历西欧各地,在荷兰花费大量时间学习造船。

目睹欧洲各国文艺复兴的盛况,彼得大帝决心把俄国打造成强大的帝国。1700年,他发动“大北方战争”战胜了瑞典,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711年建成圣彼得堡,1712年迁都圣彼得堡。经过他一生的努力,俄罗斯已经成为实力雄厚的强大帝国。

2000年6月10日,我们从美国底特律家中出发。几次转机后,2000年6月11日下午1点,飞机在俄罗斯的莫斯科机场降落。通过了移民局和海关后,我们用美元换些俄罗斯卢布,当时的兑换率是:1 美元 = 30 卢布。然后乘出租车从机场到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站。

2000年6月12日凌晨1点,火车到达圣彼得堡火车站。当时是著名的“白夜”(White Night),路上的车辆和行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会议秘书处派了一个人来接我们,他叫出租车把我们送到旅馆住下(亦即会议地点),这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3点了。

这次会议的时间是2000年6月12-17日,地点是“国立圣彼得堡工业大学”(St Petersburg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原加里宁工学院。上午10点,我到会议秘书处报到。注册费分两种:一种是“国内代表”,即前苏联的国家,还算“国内”,费用低收卢布。

另一种是“外国代表”,费用高收美元。我的注册费(包括我妻我儿)与材料费(包括会议议程和论文集),共计330美元。比在美国或加拿大开会的注册费便宜很多。同时旅馆费也在此交付。我们三人四天共计240美元,也特别便宜。

旅馆是由学生宿舍改建而成,每个房间四张床,门口有个小炉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前苏联解体(1991)以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采取“休克疗法”,俄罗斯的经济几乎崩溃,俄罗斯卢布一再贬值。不过,我们这次旅行的开销却大大减低,因为买什么都便宜。

在学校注册之后,我们到街上转了转,还买了些食品。我们买的熟牛肉,15个卢布一磅,相当于美元的两个“夸脱”(Quarter),在美国牛肉比猪肉贵,这次可以大大的解馋牛肉。同时,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可见一斑。

午饭后休息一会儿,参加由导游带领的圣彼得堡市区游。由于白夜的缘故,任何活动都可以进行得很晚,所以我们下午很晚才开始游览,今天项目有冬宫广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青铜骑士”( 骑手是彼得大帝),“溅血教堂”等,游览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

下图是我与我妻在“青铜骑士”前面的合影,再下图是我妻在“溅血教堂”前面的留影。

图6. 我与我妻在“青铜骑士”前面的合影

图7. 我妻在“溅血教堂”前面的留影

2000年6月13日是会议的第一天。10点是开幕式,我的讲演被安排在11点,会议条件与西方国家有相当差距,主席台上没有麦克风,靠手拿话筒讲话,投影仪的清晰度也不高,我准备的动画也不能映出。

在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有一位女士安娜-玛丽亚-米琪莱蒂(Anna Maria Michiletti),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女教授,对我的研究成果很有兴趣,连续问了很多问题,我们还互相交换了名片。下图是我们在交谈时所拍摄的照片。

图8. 我与意大利女教授在交谈

(一)夏宫(Summer Palace),彼得霍夫宫(Peterhof)

“彼得霍夫宫”(Peterhof),位于圣彼得堡郊区,距离市中心30公里。是彼得大帝作为“夏宫”(Summer Palace)而设计和建造的宫殿建筑群。彼得霍夫宫被人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Russian Versailles Palace),现在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彼得霍夫宫城”对于圣彼得堡,犹如英国的温莎对于伦敦,法国的凡尔赛对于巴黎,都是“夏宫”。名义上不是首都,但实际上是具有真正意义的首都,是君主对全国发号施令的地方,也是君主最喜欢居住的地方。

2000年6月14日,我们去参观彼得霍夫宫。我们是自己乘公交车去的,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市区景色,包括一座被推到的列宁立式雕像。当年的革命导师,现在却躺在一片废墟里,我们感到不胜唏嘘,确实应了那句哲理:“世事无常”。

我们在换车的时候,看到了一座“亚历山大一世纪念凯旋门”(Memorial Triumphal Arch of Alexander I),是为纪念在拿破仑入侵俄国时,打败拿破仑的那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1801-1825)。

下图是我与我妻在“亚历山大一世纪念凯旋门”前眠的合影。

图9. 我与我妻在“亚历山大一世纪念凯旋门”前面的合影

上午10点半,我们到达彼得霍夫宫。彼得霍夫宫分为三个部分:前花园(Front Garden),大宫殿(Great Palace),后花园及喷泉(Rear Garden & Fountain)。下图是“彼得霍夫宫”的空中鸟瞰图,方位是坐前朝后。

图10. “彼得霍夫宫”的空中俯瞰图

我们买票进入彼得霍夫宫,下图是我妻与我儿坐在前花园水池边的合影。

图11. 我妻与我儿坐在“彼得霍夫宫”前花园水池边的合影

然后我们买票进入彼得霍夫宫的“大宫殿”(Great Palace),同时在售票处还买了一本中文书《圣彼得堡》。“大宫殿”里房间很多,有的是悬挂着的沙皇夫妇画像,有的是他们的大理石雕塑像。到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穷奢极欲,豪华无比。

下图是中文书《圣彼得堡》,再下图是我在彼得霍夫宫“大宫殿”里的留影,第三图是我妻在彼得霍夫宫“大宫殿”里的留影。

图12. 中文书《圣彼得堡》

图13. 我在彼得霍夫宫“大宫殿”里的留影

图14. 我妻在彼得霍夫宫“大宫殿”里的留影

最后我们到后花园及喷泉去参观,哇奥,真是漂亮极了!“大宫殿”后面有两排台阶,台阶的两旁是镀金的人像,人像的旁边是喷泉的水柱。再下面是一个大喷水池,水池中央是著名的镀金雕像:参孙(Samson)用手撕开狮子嘴,寓意俄罗斯在大北方战争中战胜瑞典。

我与我妻忙的不亦乐乎,赶紧跑过去照相。下面的几张图是我们当时拍摄的照片。

图15. 我与我妻在彼得霍夫宫喷泉旁边的合影

图16. 我妻在彼得霍夫宫喷泉旁边的留影

图17. 我在彼得霍夫宫喷泉旁边的留影

图18. 我妻在彼得霍夫宫喷泉旁边的留影

我们在这里参观了两三多小时,时间不能再长了,下午还有别的项目。原本我们本打算在芬兰湾坐船回去,但是等船时间太长。最后,我们还是乘地铁和公交车回到旅馆。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圣彼得堡地铁电梯上的合影。

图19. 我与我妻在圣彼得堡地铁电梯上的合影

(二)冬宫(Winter Palace),隐士芦(Hermitage)

2000年6月15日,上午参加会议,下午去参观“冬宫博物馆”。冬宫博物馆叫“厄米塔日”(Hermitage),是法文,意为“僻静的场所”,中文译为“隐士芦”。这个词好像很受欢迎,美国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郊区也有一个“厄米塔日”,是第七任美国总统杰克逊的故居。

俄国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齐名。里面的收藏品多而全,各个展览厅大而美,都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殿。虽然绝大多数展品是依靠购买和捐赠,但也有一些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

“冬宫”(Winter Place),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象征性建筑,属于俄罗斯巴洛克式风格。建成之初到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一直是俄国沙皇的皇宫。冬宫具有双重性,既是皇宫也是皇家博物馆。现在的冬宫,是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

早在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在位期间(1741—1761)就已经具有皇家博物馆的属性。伊丽莎白女皇是最早的收藏者。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在位期间(1762-1796),极大的扩充了冬宫的馆藏品。1764年,她在冬宫建立了“私人博物馆”。

博物馆里收藏着她从柏林商人手中买下的225幅绘画作品,就算是第一批馆藏品。她曾经调侃说:只有她和老鼠才可以看到这些藏品,所以叫做“隐士芦”(Hermitage)。

1917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95-1917)退位,冬宫结束了作为皇宫的历史。1917年12月17日“冬宫博物馆”庆况自己的建馆日。1852年,“冬宫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下图是圣彼得堡冬宫的正面,前面是冬宫广场,后面是涅瓦河。

图20. 圣彼得堡“冬宫”的正面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冬宫,接着士兵和工人占领冬宫。1940-1943年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冬宫受到很大破坏。但馆藏的艺术珍品得到列宁格勒(当时圣彼得堡被称为列宁格勒)人民的妥善而及时的保护。

1945年二战结束,苏维埃政府开始重修冬宫。现在的冬宫被称为“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即“冬宫博物馆”,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作品闻名于世界。2000年7月14日,我与我妻决定去参观“冬宫博物馆”。

冬宫前面的广场面积很大,广场的中央是亚历山大纪念柱(Alexander Memorial Column),用以纪念战胜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1801-1825)。广场的北面是冬宫,东面是皇宫卫队总部,南面是行政大楼,西面是海军总部大楼。

下图是冬宫广场上的“亚历山大纪念柱”,再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冬宫广场上的合影。

图21. 圣彼得堡“冬宫广场”的全景

图22. 我与我妻在“冬宫广场”上的合影

然后我们买票进入冬宫博物馆。冬宫博物馆的入口大厅很开阔,也很明亮,两边有宽阔的楼梯,叫做“大使阶梯”(Ambassador Staircses)。下图是故宫博物馆的入口大厅,再下图是我在“大使阶梯”上的留影,第三图是我妻在“大使阶梯”上的留影。

图23. 冬宫博物馆入口大厅的“大使阶梯”

图24. 我在冬宫博物馆“大使阶梯”上的留影

图25. 我妻在冬宫博物馆“大使阶梯”上的留影

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冬宫博物馆里沙皇御用马车前面的合影。

图26. 我与我妻在沙皇御用马车前面的合影

下图是我在女神雕像前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妻在女神雕像前面的留影。

图27. 我在冬宫博物馆里女神雕像前面的留影

图28. 我妻在冬宫博物馆里女神雕像前面的留影

图29. 我与我妻在彼得大帝头像前面的留影

下图是我在冬宫博物馆礼品店里买的一本中文书《冬宫博物馆》。

图30. 中文书《冬宫博物馆》

我们回到旅馆后,略微休息一下,就开始包装行李,今晚乘坐火车去莫斯科。2000年7月15日晚11点半,我们乘车去火车站。火车开动时已经是深夜12点半了。再见了圣彼得堡,如果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

(三)克里姆林宫(Kremlin Palace)

2000年6月16日,上午10点半,我们到达莫斯科火车站,住在俄罗斯外贸部的招待所。与中国的机关招待所差不多,每个房间四张床。但是没有食堂,吃饭问题要到外面去解决。我们的飞机是明天的,所以今天全天在莫斯科观光游览,重点是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Moscow),是俄罗斯首都及最大的城市,沿着莫斯科河而建,是全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交通的中心。莫斯科占俄罗斯总人口的1/10以上,莫斯科也是在欧洲国家中最大的城市,占地面积达2510平方公里。

下图是莫斯科地图,红色方框标出的地方是克里姆林宫。

图31. 莫斯科的地图

从1147年开始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到1478年开始的沙皇俄国时代,再到1922年开始的前苏联时代,以及1991年开始的俄罗斯联邦时代,莫斯科一直都扮演着首都的角色。历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宫,作为这个政权的总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克里姆林宫”(Kremlin Palace),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统的所在地。宫殿的南面俯瞰莫斯科河,东面是红场圣巴塞尔大教堂。四周由宫墙塔楼围绕着宫殿和教堂。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象征,也是历史古迹和文化艺术的宝库,目前是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我们买票进到“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去参观,从大门进来后,首先看到了一门大炮,还有几颗圆球形的炮弹。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大炮前面的合影。

图32. 我与我妻在克里姆林宫里大炮前面的合影

克里姆林宫博物馆里有好几处建筑,其中有个展览室里有很多油画,雕塑和各种艺术品。特别是在一个教堂的地下室里,有历代沙皇的石棺,其中包括俄罗斯历史上有名的“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亦称“恐怖的伊凡”。

“伊凡雷帝”是伊凡四世(Ivan IV,1533-1584)的绰号。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Tsar)。1533-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1584年为俄罗斯沙皇。据说伊凡出生时正好电闪雷鸣,因此被称为“伊凡雷帝”。

但是他这个恐怖的名字,更是来源于后来一次次令人胆寒的种族清洗,再加上一次次对外扩张的战争。他的对内政策是,从1547年开始,实行自我独裁的集权统治,镇压不听话的俄罗斯贵族,所以人人都怕他。

他的对外政策是,从1547年开始,发兵远征喀山汗国,1552年,灭亡了喀山汗国。从此,俄罗斯的力量超过了蒙古人,也为俄罗斯能够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道路。攻灭喀山汗国胜利后,他修建了纪念性的喀山大教堂。

下图是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

图33. 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

在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的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在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圆屋顶,在圆屋顶上,有一个人的骑马像。问过别人才知道,这个广场叫驯马人广场,圆屋顶上的骑马人是驯马师,广场西面是莫斯科的驯马场。下图是我与我妻在骑马像的前面合影留念。

图34. 我与我妻在骑马像前的合影

旁边的水池里还有几匹奔腾的骏马,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奔腾骏马前面的合影。

图35. 我与我妻在克里姆林宫奔腾骏马前面的合影

这时已经是下午3点,我们都有点饿了,广场旁边有一个小快餐厅(Food Court),我们在那里吃了一顿午餐。我妻还戴上在圣彼得堡买的帽子,看起来有点滑稽。下图是我们在小快餐厅里吃午餐。

图36. 我与我妻在莫斯科的快餐厅里吃午餐

午餐后,我们到莫斯科的“红场”(Red Square)去观光。红场是莫斯科中央行政区的公众广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红场的东边是国家百货商场,西边是圣巴塞尔大教堂。每当有重大节日庆祝时,大型阅兵式都在红场举行,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作用相类似。下图是克里姆林宫,红场与圣巴塞尔大教堂。

图37. 克里姆林宫,红场与巴塞尔大教堂

下图是我在红场马路边上的留影,背景是克里姆林宫的入口塔楼,再下图是我在克里姆林宫里东正教大教堂前面的留影。

38. 我在红场马路边上的留影

图39. 我在东正教大教堂前面的留影

当天晚上的活动是到“莫斯科大剧院”(Moscow Bolishoy Theater)观看芭蕾舞剧“胡桃夹子”(Nutcracker)。晚上10点半节目结束,然后乘坐“莫斯科地铁”(Moscow Metro)回到旅馆。下图是我妻在莫斯科地铁站里的留影。

图40. 我妻在莫斯科地铁站里的留影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地下轨道之一。每个车站在建设时,都融入卓越的设计风格和大理石立柱,其富丽堂皇的程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结构是中心向四周辐射状,拥有15条线路,按照开通顺序的先后,获得编号1-15,编号5是连接各路的环行路。

2000年7月17日,我与我妻我儿从莫斯科乘飞机到美国底特律,回到家里,从而结束了我们的俄罗斯之旅,也满足了我的“俄罗斯情结”(Russian Emotion)。

2008年夏,我与我妻到波罗的海坐游轮。从丹麦的哥本哈根出发,经过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芬兰的赫尔辛基,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爱沙尼亚的塔林,波兰的格但斯克,挪威的奥斯陆最后回到出发点哥本哈根。

2008年7月13日,游轮在圣彼得堡靠岸。导游带我们参观“基督救世主溅血复活大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1881年3月13日,废除农奴制的开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1855-1881)在这里被人刺杀,他的儿子修建了这座教堂。

东正教风格的“基督救世主溅血复活大教堂”,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被装饰得花花绿绿。古老的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经典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外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美轮美奂,无以伦比,它是圣彼得堡,甚是至全俄罗斯最漂亮的建筑,没有之一。

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基督救世主溅血复活大教堂”前面的留影。

图41. 我(左)与我妻(右)在“基督教救世主复活溅血大教堂”前面的留影

2008年7月14日,是游轮在圣彼得堡停留的第二天,今天的活动是参观“叶卡捷琳娜宫”(Catherine Palace),位于圣彼得堡郊外的“普希金”(Pushkin)。宫殿的名字,来源于叶卡捷琳娜一世(Catherine I),彼得大帝的妻子,丈夫死后继位为女沙皇(Tsarina)。

后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Nicolas II,1894-1917)全家,退位后长期住在的这座宫殿里。这是一座洛可可式的宫殿建筑,外面漆成蓝白金三色,磅礴大气,金碧辉煌。下图是我与我妻在在“叶卡捷琳娜宫”广场上的合影。

图42. 我与我妻在“叶卡捷琳娜宫”广场上的合影

“叶卡捷琳娜宫”里到处金碧辉煌,豪华无比,凡是来到此宫的游客,无不大为惊叹!下图是“叶卡捷琳娜宫”殿里金光闪烁的装饰。

图43. “叶卡捷琳娜宫”里金光闪烁的装饰

对俄罗斯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查阅我在文学城里的两篇文章:

老安游记《走马观花游列国》第一篇:情系北国俄罗斯,2022年1月1日发布。

老安游记《无忧无虑的海乌托邦》第五篇:波罗的海游轮-瑞芬俄,2021年10月5日发布。

今天俄国就讲到这儿,包括冬宫,夏宫,以及科里姆林宫,明天讲德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