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壁画和波斯细密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敦煌壁画和波斯细密画》

        《照夜白》是一本讲中国画的书, 老喜欢用敦煌壁画作中国画的例子。

        书中写道, 早期人物画以全景叙事为主, 譬如敦煌的佛教故事壁画《法华经变》与《幻城喻品》, 在大画面中包含许多小画面, 分布在山水各处, 每一个小画面是一段故事.....大画面中出現多重地面, 涵盖多重时间。

         这样的画法除了敦煌壁画和西藏经画外, 我倒还没发现任何汉文化的画中有此手法, 大概是我不学无术吧。

        这种大画套小画的技法, 我印象最深的是Hieronymus Bosch 的 "Weltgericht", 可译为“最后的审判”。几年前, 维也纳美术学院把此画拿出来搞了个特展, 我随同一个俱乐部去看了, 当时是美术学院的院长亲自给我们作的解说, 因此记忆犹新。

        这是一幅三连画, 特别是当中的“世界法庭”是实在的大画套小画, 层层相扣, 这和敦煌壁画的佛教故事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敦煌壁画在我这外行看来, 实实就是更接近西方文化。

         比如有些佛像画,列成正面排排, 这在东罗马, 尤其在拜占庭文化中比比皆是。

        还有中国人相当自豪的飞天, 这种露出肚脐的造型,  活脱脱地就是阿拉伯世界的肚皮舞女娘。且看波斯细密画, 这样凹凸有致的身材, 我在印度神庙里看到过, 还有就是在柬埔寨的吴哥窟, 当时是真的过目不忘。

        中国画的人物, 据徐悲鸿说可能是画圣吴道子真迹的《八十七神仙图》, 个个大袖飘飘, 栩栩如生, 是很自然的线描, 与重彩的敦煌壁画大相径庭。

        还有宋人临摹的《韩熙载夜宴图》, 虽设色, 却是单纯的一故事场景, 且有许多留白, 和敦煌壁画的密密麻麻不同, 孰高孰低, 各有千秋, 两者都是我所爱, 但风格实在是迵异。

         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 秦时为西戎, 是羌人之地。西汉张骞通西域, 宋时为辽、夏国所有, 元朝就不用说了, 好像成吉思汗就死在西夏境内, 而明朝敦煌一度为吐鲁汗国所占。尤其是西夏党项人, 为藏缅一族, 历来崇佛, 所以敦煌壁画与藏族佛经画很是类同, 也就不足其奇了。

        只是我个人觉得, 这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镇, 直通欧洲, 路经中亚, 波斯、奥斯曼的细密画与敦煌壁画很是类同。

        我家里有两张细密画, 是当年老公在伊朗出差事买的, 卖主是犹太人, 曾信誓旦旦说此画古而真。这真假我就不去鉴定了, 但画的缜密和细致, 很是让人心生欢喜, 从此爱上细密画。

        细密画与中国画相比, 我觉得更无论在风格或手法上, 更贴近敦煌壁画。

        附图一是帖木儿王朝的细密国, 其中三人圆领纱帽, 是明朝前期的官。纵观全图, 人物表情动作各异, 生动形象, 故事性强, 而这样的画面, 敦煌壁画中比比皆是。

         还有细密画中的马, 跳跃奔跑的节奏和第三张的壁画里馬很是相像, 这样的马是西戎蛮族才有的样子, 中原汉人的馬应是更安静些的。

        无论如何, 把敦煌壁画当作中国画来谈, 我是不同意的。敦煌现在中国境内, 但就画风而论, 是各有建树二支, 不可同日而语。

        文化是有传承性的, 恕我直言, 虽然我是孤陋寡闻, 但我实在看不到敦煌文化除了敦煌之外, 还在其它中国画中留下些蛛丝马迹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