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路德(下)-- 与教廷对决 云聊系列—历史篇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往往是由意外事件造成的;历史的转折点也往往如此。只是,所謂的意外,不一定真是意外,冥冥中有一只手在引领着一个人,一个人带动了一个时代的转换。马丁路德就是这个人。

改教之火

上篇提到,路德在“万圣节”贴出的“九十五条”,完全在“就事论事”,没想去针对教会顶层;一些神学家也指出,此论纲并没有神学教义上的突破。真正的突破,是从1518 年的海德堡辩论和1519年的莱比锡大辩论开始的。

在1518年4月的海德堡会议上,路德被免去了区会监督职务。1518年5月30日,路德对修道院的司陶比兹院长说:“我无意把你卷入危险,决心单独战斗。…没有主的许可,教皇焉能动舌?君王岂可决断?我既无私产又无金银,…只有一位可贵的救主耶稣基督,就足够了。”

1518年10月教皇下令让路德去罗马受审,在萨克森贵族的支持下(怀疑路德会被扣押),路德拒绝前往。于是教廷再次下令让他去奥斯堡见罗马教皇的使节并认错。萨克森的贵族派了两个人,一路随从保护路德。他在沿途遇见不少朋友,有些鼓励他、有些劝阻他。 他都一概回应说:“愿主的旨意成全!”

1518年10月7日,路德抵达奥斯堡, 接受罗马使节、枢机主教迦耶坦(Cardinal Cajetan, 1469~1534)的审讯。主教对他宣读教皇的命令:“第一、你要认错悔过,撤回一切错误的建议和讲章;第二、从此不可再播散你的观点;第三、你要自我约束,避免搅扰教会。”

路德回应说“在如此重要的事上,教皇的命令缺乏充分理由,而且曲解圣经,我不能接受。”审判者高呼“教皇权柄高于一切。”路德回答:“圣经除外!…在信心的条款上,我若稍微让步,就是在否认耶稣基督。靠主恩典我绝不退让!若我有四百个头,也由你们砍去,但绝不撤回所见证的信心。”

许多朋友来看望他,与他分享圣餐,以为是从此永别了。但是等了数天,并无更多信息。于是路德自行离去,在1518年10月30日重返威丁堡。

11月28日,路德要求威丁堡的教会(Chapel of Corpus Christi)召开大会,对他的言行做出公断,也公开宣告他不接受教皇独自一人的裁决。此时他已经站在与教廷决裂的边缘了。

1519年,路德与莱比锡大学的教授厄克(John Eck, 1486~1543)展开论战,为自己的神学立场辩护。他拒绝了“教皇无误”的规条,此刻已站在改教运动的最前线。许多学术界和教会的人,都渐渐站到路德一边。威登堡大学的教职员们,更是坚定地支持路德,认为他们的立场关系到大学的声誉和权威。

彻底决裂

1520年是路德与罗马天主教会公开彻底决裂的年份,也被称之为“咆哮的1520”。这年,他申明了改教运动的纲领,也把大量时间花在写作方面。他出版了三本论著:《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书》、《教会被掳巴比伦》与《基督徒的自由》;阐明了宗教改革和新教福音神学的基本观念。

他呼吁德国诸侯起来改革教会,拒绝纳贡给罗马教廷;要求废除士独身、为死人举行弥撒和朝圣等建制;也提出了新约圣礼(Sacrament)神學。

教皇奥利十世大怒,限定路德在六十天之内反悔,否则就停止他讲道、讲学和写作的权利,并把他的著作全部烧毁;又公开宣布路德和他的追随者是异端。教皇还对路德及追随者发出咒诅和禁令,指示要抓捕他们送去罗马审问。

1520 12月10日上午九点,在威丁堡大学东门,路德拿着教皇命令、当着许多学生、教授和百姓的面,把教皇的命令烧毁;并宣告说:“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里!”正式表明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威丁堡的学生们,还在城门广场上焚烧了教廷的书籍文字。

此事震动了欧洲和教廷, 1521年1月3日教皇下令开除路德教籍(Decent Domanum),但路德既不在乎也不屈服。于是教皇奥利请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出面,邀请路德去沃木斯(Diet of Worms)在帝国会议讲述他的观念。

这其实是个阴谋,已有前车之鉴:一百多年前,捷克的改教先驱、布拉格大学校长胡斯,就是被骗到南部的另一座古城康斯坦茨的帝国议会作证,当时的皇帝曾向胡斯担保,他会平安回家的。可是,胡斯最终被活活地烧死。

同样的戏码正预备重新开场。 路德却毫不在意地自投罗网。

民心所向

1521年4月,路德深信自己肩负着神的交托,毫无畏惧的前往沃木斯。他说“即使魔鬼有如房顶上的瓦片一样多,我还是要坦然前往!”大批路德的支持者自愿随行,汇集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在1521年4月16日,路德与一路跟随的人群,到达了莱茵河畔的古城沃木斯。他会是第二个胡斯吗?沃木斯全城万人空巷,百姓早已仰慕路德的名声,像等候英雄一样,热烈地欢迎路德到来,人群高呼口号,支持宗教改革。路德在接受会审时,当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议会和教廷代表的面,再次公开拒绝收回自己的观念。又说,除非能用圣经来证明他的错误,否则他绝不妥协。他大声宣告:“如果让我违背良心做事,我没有平安!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

路德的凛然正气得到广大民众的喝彩支持;强硬的反对派主张要把他当作异端烧死,像当年教廷烧死捷克的宗教改革领袖胡斯一样。但也有人(主教)提出了反对意见。最后教廷和皇帝都不敢下杀手,只当众宣判他是异端分子和罪犯。皇帝下令他必须在三日内出境,三周内返乡,沿途不得传道或写作。

参考资料: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1815521&from=kuaibao

在回乡的路上,有人绑架了他。其实绑架者恰恰是路德的支持者,假借绑架之名,把路德藏在城堡中。

路德在城堡里隐居了十个月,他继续关注宗教改革,并大量著书。他把整本新约《圣经》翻译成平实易读的德文,让普通老百姓能读圣经。这个译本也把复杂的德意志各地方言统一为现代德文。

路德在1522年3月7日回到威丁堡,此时的改教运动渗进了偏激的色彩,也正有一场农民战争在进行。路德劝导百姓用神的话来争战,不可用暴力彼此杀戮。于是合城重归安稳,百姓享受平安。

著作、婚姻、圣诗

著作:路德是学霸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包括神学、解经、牧养、讲道文集;祷告文、礼仪规范、洗礼仪文等。《路德全集》的英文版有五十五冊之巨。他1529年写的两本Catechisms,基要真理《小要理问答》和《大要理问答》;一本是给平信徒的,一本是给牧者用的。

婚姻:路德认为神职人员没有必要守单身条例。 1519年路德完成了“论婚姻与价值”的讲道系列;1521年他在《论修道誓言》和1522年的一篇论述中都论述到:“婚姻是基督和教会的预表”、”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生活方式“。

1524年,他释放了修道院中的修女,自己也脱下修士的外衣。 1525年6月,42岁的路德与其中一位修女Catherine(凯萨琳·冯·波娜)结为夫妇。

凯萨琳是路德最好的伴侣,她协助路德服侍教会;当路德在情绪波动或忧郁时,她用神的话语激励路德;她也照顾家庭和孩子,在家里收留学生,赚钱养家。

圣诗圣乐:路德说过,“音乐是神给人的最美赏赐”。当年天主教会的诗歌都是拉丁文,普通人看不懂,只有神职人员能唱圣诗。路德把拉丁文翻译成德文,并让全体会众都参与唱诗,他也写作了三十多首敬拜诗歌。他被人称为“威丁堡的夜莺”和“圣诗之父”。他最著名的圣诗《上主是我堅固保障》(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五百年来久唱不衰。

路德开始的这场宗教改革,彻底打破了千年来人与神之间的藩篱。不但让信徒可以自由的读圣经,自主的遵循神的话,还可以自由的用诗歌敬拜神。

改教运动自1517年开始,到1527年,薩克森已经將路德新教派定為官方信仰;1530年,德意志一半的地方成為新教的領地。1532年德国皇帝宣布,给路德派信徒以聚会崇拜的自由。

路德一直住在威丁堡直到离世。

他晚年时健康状况恶化。1546年1月底,他回到家乡出席会议,到2月17日,已经讲了四场道。在晚餐时,他提到自己快要离世;三次对神祷告说:“我将我的灵魂交到祢手里!主啊,祢已经救赎了我!”有人问:“你是否坚信你所传的道?”路德坚决而清楚的回答“是的”。之后他的呼吸越来越弱,直到中断。

1546年2月20日,当路德的遗体被运回威登堡的时候,全城鸣钟致哀。威登堡城全民倾城出动,为他送葬。

路德的遗体被葬在威登堡教堂的讲台下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