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ttps://mp.weixin.qq.com/s/wuFC9Oe_Cvmtb1lu4udSXg
熊大缜:做着“无问西东”蔷薇色梦的清华学子,最终被乱石砸死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后续更多精彩!
听闻张艺兴要参演新剧《理想照耀中国》,在剧中张艺兴饰演的角色名叫熊大缜。看到这一消息,笔者内心不禁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感情。
熊大缜,死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肯回望那段浪漫、残酷的历史,终于有人注意到熊大缜这个传奇、悲壮、又可怜的人。
在中国大陆,但凡看过一点抗战电影,几乎没有不都知道《地道战》《地雷战》的。而冀中平原的地雷战,就与熊大缜有着紧密的关联。试想,造地雷,需要火药,而如何制造火药,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不是普通的八路军战士能够轻易掌握的,而教会八路军制造火药、制造地雷的人,就是熊大缜。
熊大缜,上海人,名门之后,清华学子,师从叶企孙,清华毕业,考取留学德国的名额。“七七事变”爆发,受感于国破家亡之恨,熊大缜毅然放弃婚约和留德机会,投笔从戎,参加中共和八路军,领导研制烈性炸药、地雷、无线电,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熊大缜被冀中军区锄奸部打成“国民党CC系特务”。最终,为了节省自己造的子弹去打“鬼子”,熊大缜被石头砸死,弃尸荒野,时年26岁。
出身名门望族
月池熊氏,是江西南昌县的名门大族,与绩溪胡氏(胡雪岩、胡适、胡锦涛)、无锡钱氏(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修水陈氏(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唐河冯氏(冯友兰、冯沅君、冯宗璞)并称。
月池熊氏家族早年经商,取得巨大成功,在汉口有大规模的盐号,并且还经营当铺,可谓富甲一方。到清光绪年间,熊氏家族不断有子弟考取功名,在科举之路上也取得巨大成就。可以说,月池熊氏是清末官商一体的大家族。
熊大缜就是月池熊氏的后人,父亲熊正绮是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后考取到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是中国最早接受新式大学教育的人。中华民国成立后,熊大缜的父亲调任吉林省财政厅做厅长,同时还当选为江西省众议院议员。
1913年,熊大缜在上海出生。由于是豪门望族、商宦世家之后,熊大缜从小生活条件优渥,加上良好的教育,熊大缜18岁时就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颜霸加学霸
大户人家的出身,并没有将熊大缜养成纨绔公子哥,反而成就了集颜值、才华、家世、能力于一身的“颜霸+学霸”。
在清华物理系读书时,熊大缜不但成绩优秀,更是十八般才艺集一身。他是清华大学网球队队长、足球队副队长,在话剧社中,熊大缜也是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台柱子。
除了热衷课外活动,熊大缜的课堂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他班上的同学中,就有后来成为科学大家的钱伟长、彭桓武、汪德熙。但在这些人尚未成名家前,熊大缜的成绩和科研才干都远在他们之上。
熊大缜留下的唯一照片:企孙师长赐存,学生熊大缜
由于熊大缜的聪明能干,深得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的叶企孙先生赏识。在叶企孙的教导培养下,熊大缜进步飞快,不但善于做科研,而且动手能力超强。
在清华的第二个学期,熊大缜就从物理系借来了一架德国产的“莱卡”相机和洗印设备,自学成才开设了一家“清华照相馆”。
因为熊大缜照相技术过人,靠着“清华照相馆”大赚一笔钱,还为清华物理系添置了少见的大型连续冲洗暗室。
叶企孙先生看熊大缜喜欢照相,就提议他去研究当时还很少有的“红外”摄影技术。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熊大缜带着助手爬上了香山最高处的“鬼见愁”顶峰。他们拍摄了二十多里外的北平西山夜景,照片洗出来竟像白天拍的一样十分清晰。
这珍贵的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一出,立马轰动了整个清华大学。
熊大缜拍摄的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
因为熊大缜在红外摄影的科研成果,叶企孙也有意把他送到外国留学深造。
1937年,熊大缜顺利考取了赴德国留学的名额。正当意气风发的熊大缜准备在出国前与恋人完婚时,“七七事变”爆发,他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一样,发生了重大转折,并由此揭开了一出大悲剧的序幕。
参加八路抗战
“七七事变”后,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1939年春节,熊大缜找到叶企孙,告诉老师他要去根据地参加八路军抗日。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叶企孙也不好否定自己最心爱的弟子的抉择,只好送别他去了冀中平原八路军根据地。
到达根据地后,熊大缜觉得自己的名字太文雅,不够接地气,干脆改名为“熊大正”,表达自己一腔报国之心。“抗日需要科技的帮助”,那时的他只怀着一腔热血,觉得这就是自己为抗日战争做贡献的最好机会。
因熊大缜过人的胆识和才干,不到三个月,他就被冀中平原根据地的吕正操将军任命为供给部部长,负责延揽科技人才,建立兵工厂,再加上恩师叶企孙的帮助,很快就在熊大缜的周围集中一批知识分子,专门从事炸药、爆破的研究。
因为当时冀中平原的八路游击队,根本不知道怎样制造黑火药,造出来的东西连日军的铁轨都炸不断。于是,熊大缜就带着研究团队,精心钻研,终于研制出一种大威力的烈性炸药。从此,这种含TNT的烈性炸药,在地雷、手榴弹、炮弹中都广泛应用,冀中八路军的战斗力也节节上升。
截止到1938年的10月,熊大缜带领的兵工厂已达到2000多人。这个八路军中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每天至少能生产1000公斤的烈性炸药。
除了带领兵工厂,熊大缜还致力于研究军队的电讯技术。熊大缜多次利用各种关系,潜入北平和天津等城市采集各种电子材料,运回军区研制短波通讯工具。不到半年时间,冀中军区就拥有30部电台,电讯能力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虽然“熊大正”没有亲上战场杀敌,但是他所做的贡献可以说不比任何一个人少。毛泽东曾评价熊大缜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楷模”,后来《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等文艺作品,都有对熊大缜研究火药、地雷与日军作战的描写。
被打成特务
在各项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熊大缜与这群尽心尽力的知识分子迎来了不测之风云。1939年春,国共关系急剧恶化,共产党在各个根据地成立了锄奸部,发起大规模反特除奸运动。
此时,性格单纯的熊大缜并没有意识到政治风向的转变,毫无顾忌,说了许多于自己不利的话。比如,熊大缜曾怒斥内斗,大谈国共两党应一致抗日,减少内耗。而且,身为知识分子的熊大缜与农民出身的八路,作风格格不入,引起不少猜疑。1939年1月,有个叫方平的共青团员来到冀中平原考察。熊大缜看出方平也是读书人,便试着用英语与他交流。两人用英语相谈甚欢,越聊越投机。当时在场的还有供给部政委王文波,但是因为不懂英语,一句话都插不上,在旁边十分尴尬。于是又气又恼的王文波,便将这事当成特务嫌疑上报。
1939年4月,王文波将以熊大缜为首的、从天津来的100多名学生抓了起来,罪名是“国民党CC系特务”。当时,冀中军区锄奸部缴获一封从天津来的信,信的署名是: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王文波搞不清楚这个机构是什么,就认为这是国民党特务机构,就认定这批学生都是特务,而熊大缜就是特务头子。
关押100多名学生的冀中特务案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立即派晋察冀边区政治部副主任舒同、锄奸部部长余光文到冀中调查此案,但舒同、余光文呈送延安的调查报告中,认定熊大缜为国民党特务。毛泽东不相信一个部门的人员全是特务,又派遣王耀南到冀中调查熊大缜案,王耀南给毛泽东的报告结论是:“熊大正是特务的证据不足。”
舒 同
怎奈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不同意王耀南的报告,要求中央重新派人调查熊大缜特务案。毛泽东又派遣北方分局书记彭真、北方分局社会部部长许建国前去复审。复审结果是:逼供不足为凭,锄奸扩大化应予纠正,但“经晋察冀军区锄奸部审讯,北方分局社会部同意,定熊大正为国民党特务。”
1939年7月,日军发起对冀中根据地的大扫荡,八路军军队不得不转移。一个名叫史建勋的锄奸队队员,负责押解所谓的“特务头子”熊大正。
“特务头子”熊大缜:文革时期,反特宣传片中的截图
转移路上,史建勋与熊大正因摩擦发生了口角,史建勋在没有得到上级的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对熊大正行使自己的“权力”——枪决熊大正。
但面对枪口,熊大正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死亡,而是抗日期间子弹的珍贵。或许也不愿意死在自己亲手制作的枪弹之下,他要求省下一颗子弹打日本鬼子,自己宁愿被石头砸死。
果然,史建勋找到一块大石头,砸死了熊大缜,并弃尸荒野。
那时,熊大缜刚年满26岁。
身后之事
就这样,一个年轻又富有激情的熊大缜惨死了。但,不要以为悲剧就这样结束了,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
叶企孙,中国物理学奠基人,一生只钻研学术,从不过问政治,为中国培养出79名院士、12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武器奠基人王淦昌是他的大弟子,“航天之父”赵九章、“光学之父”王大衍、“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和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都是他亲手栽培,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是他的得意门生。
叶企孙与清华物理系:居中左四为叶企孙
在这些得意门生里,曾有一位叶企孙最得意的门生,那就是熊大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熊大缜的牵连,叶企孙在古稀之年,蒙受了牢狱之灾,被折磨至精神失常。
因为叶企孙当年是熊大缜的导师,且与熊大缜情同父子,所以北大红卫兵把叶企孙污蔑为“国民党CC系在清华的核心人物”,叶企孙被揪斗、关押、送往“黑帮劳改队”。1968年4月,叶企孙被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发文逮捕、关押、审讯。直至叶企孙去世,“中统特务”的帽子都没有被摘去。
改革开放后,叶企孙先生当年的学生钱伟长一直四处呼吁,要为熊大缜和叶企孙平反昭雪。无奈王文波、舒同等当年定性此案的人均已身居高位,平反的难度和阻力很大。但钱伟长先生一直不肯善罢甘休,四处奔走,甚至找到了吕正操,要求为叶企孙和熊大缜平反。直到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算是为叶企孙先生平反了。而早一年时间,《关于熊大缜问题的平反决定》也发出了。
但是一切都来得太迟了。熊大缜平反的时候,距离他被石头砸死已经过去了整整47年。叶企孙先生平反的时候,距离他含冤而死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
清华人,无问西东,但是这个“梦”可能是蔷薇色的,也很有可能是血色的。
2)https://www.sohu.com/a/605219566_121389857?
原创 张艺兴演“地雷战之父”,偶像范儿还在,但脸上痘痘证明他的诚意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的“烈性”单元,讲述的是被称为“地雷战之父”的熊大缜的故事。
1938年,清华大学的熊大缜去火车站给根据地来的陈广送军工书籍,结果陈广被特务盯上了。
为了不暴露熊大缜,陈广与国外特务展开枪战,最后弹尽人亡,扔出的手榴弹也哑火了。
目睹一切的熊大缜,明白这是我们军工技术的不足,连制作合格的武器都很难。
因此他放弃去国外留学,舍下未婚妻,选择去根据地研制炸药。
当时研制炸药的技术早已普及,没什么技术含量,对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原本有希望成为一流物理学家的熊大缜而言本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由于日军对于烈性炸药原材料的严格把控,熊大缜只能另辟蹊径,用肥田粉提炼硫酸铵。这个方法被识破后,这时熊大缜又克服重重困难,从硫磺中提炼出硫酸来制作硝酸甘油。
片中熊大缜由张艺兴饰演。
导演说张艺兴和原型人物很像,包括外形,以及性格上的坚持和冲劲儿。这些相似的特质可以帮助他塑造角色。
但是即便如此,想完成这个人物对于张艺兴而言绝不轻松。
张艺兴曾经爱豆的身份是一大障碍,比如,看到他摔笔的动作,会情不自禁联想到他跳狂派街舞的动作……
单手叉腰,画风也和其他灰头土脸的兵们不一样,非常偶像范儿。
看来,作为一个成功的“爱豆”,想让观众完全沉浸角色而忘掉演员戏外的身份,还得多下功夫,重新开始。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张艺兴在这部剧中的表演是有惊喜,能看到诚意的。
比较有亮点的片段之一,是目睹陈广命丧的时候,熊大缜无能为力,只能躲在车后哭泣。
张艺兴算是比较有悟性的,这段戏拍了三次就抓到了导演想要的点,酝酿出了到位的情绪。
哭的时候泪滴吧嗒吧嗒地掉,身体不由自主地抖,但是整个过程是无声且压抑的。
这就是张艺兴在采访时提到的一种“合理”的表演,符合此情此景,符合人物内心。
另一段很走心的剧情,是熊大缜的老师劝说他继续深造的时候,他说:
“匹夫以头颅报国,知识分子,当以所学报国,当时国家所需,是能够赶走日寇的烈性炸药!”
这一段对白在点题,把爱国知识分子的“烈性”和气节展现出来。
张艺兴说得慷慨激昂,很打动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看着镜头里张艺兴脸上清晰可见的痘痘,对他演戏态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做演员不能有偶像包袱,他在这部剧中做到了。
不仅没遮痘痘,没加200层厚滤镜,后期熊大缜在根据地研制炸药的时候脸上的沧桑,很真实,也很真诚。
这种态度对于已成名的明星而言算是很难得了。
可以看出,张艺兴在演员这个身份上是有追求、肯努力的,未来能闯出怎样一番成绩,令人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